可靈Q1營收1.5億元超預期 快手:AI將成第二增長曲線

2025年05月28日11:30:18 科技 9202

【techweb】5月27日,快手發佈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ai成為一大亮點。

財報顯示,本季度可靈ai商業化加速落地,營收超過1.5億元。上個季度,快手披露,自商業化以來截至2025年2月,可靈ai累計營業收入超1億元。

快手創始人兼ceo程一笑直言,可靈ai營收超預期。關於大眾關心的可靈ai主要的增長驅動因素、後續的增長策略,以及加大投入後對集團盈利能力的影響等問題,程一笑等高管在財報電話會上給出了回答。

可靈ai近七成營收來自p端付費訂閱

基於全球領先並持續迭代的技術和產品能力,自今年年初開始,可靈ai的商業化變現規模呈現出加速的趨勢。今年一季度,可靈ai的收入規模已經達到了1.5億元。

據快手創始人兼ceo程一笑披露,目前可靈ai近70%營收由p端付費訂閱會員貢獻,「p端用戶兼具了c端用戶的傳播屬性和b端用戶的付費能力,比如專業的自媒體視頻創作者和廣告營銷從業者等。」

具體來看,p端付費訂閱會員數量和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均呈現出較高的增速,雙輪驅動可靈p端付費訂閱收入增長。不過,程一笑未透露可靈ai的具體付費訂閱會員數量是多少。

與此同時,可靈也面向b端商家提供api接入的合作方式。目前可靈已經為超過1萬家企業客戶提供api服務,涵蓋專業創作平台、廣告營銷、影視動畫、遊戲製作和智能終端等多個行業,且企業客戶的續費率較高。

據悉,在ai領域,快手已經打造了包括可靈視頻生成大模型、可圖圖像生成大模型、快意語言大模型、推薦大模型在內的大模型矩陣,以及女媧數字人直播、智能客服π、磁力開創aigc短視頻素材等ai業務應用產品,形成了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態布局。

今年4月,可靈ai面向全球正式發佈2.0版本視頻大模型,新模型在動態質量、語義響應、畫面美學等維度均有顯著提升。此外,可靈ai還正式發佈ai視頻生成的全新交互理念multi-modal visual language(mvl),讓用戶能夠結合圖像參考、視頻片段等多模態信息,將腦海中的多維度複雜創意,直接高效地傳達給ai。新發佈的可靈2.0大師版也基於此理念全面升級視頻及圖像創作可控生成與編輯能力,上線全新的多模態視頻編輯功能,能靈活理解用戶意圖,支持對視頻內容實現增、刪、改。

根據財報,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可靈ai全球用戶規模突破2200萬,累計生成1.68億個視頻及3.44億張圖片,月活用戶量較上線初期增長25倍。

ai已與快手電商、廣告等業務深度融合

除了上文提到的p端專業創作者,目前ai技術也已經全面融入快手的內容生態和商業生態,賦能快手廣告、電商等業務。

可靈Q1營收1.5億元超預期 快手:AI將成第二增長曲線 - 天天要聞

線上營銷場景下,ai在營銷素材生成、營銷投放智能體(agent)和營銷推薦等環節實現了賦能。以女媧數字人直播為例,過去一年快手通過大模型增強了數字人的情感表達和互動能力,讓數字人直播間的轉化率有效提升。q1快手aigc營銷素材的日均廣告消耗達3000萬元。

智能投放方面,ai也正在深度影響客戶的投放習慣。以短劇為例,投放agent可以根據劇集的內容總結出核心劇情、人物關係,再疊加對用戶過往付費行為、觀看行為的分析,更加高效的為用戶找到喜歡的短劇內容,並自主的完成廣告創編、投放監控、優化調整等一系列流程,大幅提高投放效率,從而撬動客戶預算。2025年q1,短劇行業的營銷消耗同比高速增長。全自動投放uax產品的客戶滲透率則從2024年q2的30%逐步提升至2025年q1的60%。

對於電商業務,程一笑介紹稱,快手藉助ai大模型能力,從內容生產、精準匹配和智能客服等層面,幫助提升商家經營效率。其中,在內容生產方面,基於大模型視頻識別和deepseek語義文本能力,自動生成直播高光短片素材,展示商品賣點,幫助商家承接直播長尾流量。在2025年第一季度,ai自動生成的直播切片日均gmv(商品交易總額)超過了300%。

在精準匹配方面,結合大模型思維鏈、跨場景需求預判、自動識彆強關聯類目和信息標籤,讓算法更理解用戶群的需求,提升人貨的匹配效率。在智能客服方面,將商家特徵、用戶行為、歷史對話、商品和訂單信息、電商規則等信息輸入給大模型,並形成智能工作流快速響應並高效解決用戶諮詢,實現智能客服解決率提升至80%。

受益於ai賦能,q1快手線上營銷服務收入達180億元。其中,內容消費行業和本地生活行業增長尤為突出。截至2025年q1,短劇行業的單日消耗峰值突破3000萬元,小遊戲行業的單日消耗峰值突破1200萬元。一季度本地生活行業的消耗同比增長超50%。

ai將成為快手第二增長曲線

去年以來,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大廠均在加碼對ai的投入,快手也不例外。

在財報電話會上,快手cfo金秉表示,今年會在ai相關的費用支出方面有所增加,主要用於ai技術人才的吸引、保留和團隊建設。

快手已經連續兩年實現規模化盈利,今年一季度經調整凈利潤46億元,經調整後凈利潤率14%。加大對ai的投入將對集團全年盈利能力帶來怎樣的影響?

可靈Q1營收1.5億元超預期 快手:AI將成第二增長曲線 - 天天要聞

對此,金秉回應稱,「因為可靈ai已經在推理層面實現了邊際利潤達正。隨着業務規模的擴張,即便我們追加投入推理算力,對於集團利潤的影響也會比較小。同時,我們也非常有信心通過技術的迭代實現推理成本的進一步下降。」

他指出,隨着營業收入規模的擴張,對訓練成本和人力成本等固定性質成本的攤薄,可靈ai的整體虧損和虧損率都會縮窄。

金秉稱,從全年來看,ai戰略包括可靈對集團的整體利潤率的影響會在1到2個百分點的範圍。而從中長期來看,他相信ai能夠成為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之一,為公司貢獻營收和利潤。(周小白)

可靈Q1營收1.5億元超預期 快手:AI將成第二增長曲線 - 天天要聞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Neo7 Turbo對友商下狠手 一加對比真我顯單薄 - 天天要聞

Neo7 Turbo對友商下狠手 一加對比真我顯單薄

#雙11國貨出行好物#對比同門品牌一加推出的 Ace 5 競速版,真我Neo7 Turbo 直接用實力完成了一場「自家人打自家人」的無情對決,具體怎麼說,不妨跟着我們一起了解下這款新機吧!
「猴臉識別2.0」上線——不但「辨」猴臉,更「懂」猴子心 - 天天要聞

「猴臉識別2.0」上線——不但「辨」猴臉,更「懂」猴子心

人民網西安5月29日電 (記者李志強)「這隻猴子叫『洋蔥』,可信度85%。」打開手機小程序,對準電腦屏幕上的一張猴子照片進行識別,不到5秒鐘,結果就出來了。隨後的演示圖像中,「洋蔥」的整個身體被標記上了若干個點位,通過分析這些點位的運動規律,就能深度解析它的行為意圖。 5月29日,記者從西北大學獲悉,此前研發出「...
AI眼鏡將取代手機?對話因眼鏡提詞器走紅的杭州公司聯創 - 天天要聞

AI眼鏡將取代手機?對話因眼鏡提詞器走紅的杭州公司聯創

戴着一副透明的眼鏡,你可以在路上導航、脫稿在台上演講,同時還能啟動聲紋支付、語音喚起AI點餐和打車,這些充滿科幻感的場景已經被智能眼鏡頭部廠商Rokid(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Rokid即將在6月上線新一代智能眼鏡Rokid Glasses。伴隨AI關鍵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大模型的快速推進,AI眼鏡有望成為下一代人機交互的...
黃仁勛:無論有沒有美國芯片,中國AI發展都會繼續 - 天天要聞

黃仁勛:無論有沒有美國芯片,中國AI發展都會繼續

5月29日,英偉達發佈了第一財季財報。隨後,英偉達CEO黃仁勛、CFO克萊特·克羅斯出席電話會議。會上,談到美國芯片出口管制對英偉達的影響,黃仁勛表示,出口管制對英偉達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這並不能阻礙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反而會刺激中國的創新,增強中國在海外的實力,削弱美國的地位。他認為,AI競賽不僅僅是關於芯...
川南大數據中心即將投運 政府搭台促成企業間合作 - 天天要聞

川南大數據中心即將投運 政府搭台促成企業間合作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5月28日下午,內江市舉行「雲上甜城·算網為先」川南大數據中心助力內江發展新質生產力推介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即將投入運營的川南大數據中心總投資4億元、設計機架500個、算力超過10000VCPU、存儲能力50PB,是四川
當手機叫車融入大眾日常,的士為何開始到處排隊趴活? - 天天要聞

當手機叫車融入大眾日常,的士為何開始到處排隊趴活?

在商場邊,打的士似乎越來越好打了,而且直接上車就能走。筆者近日在廣州深圳等地,感受到了街頭打出租的變化。一個工作日的晚7點半左右,廣州北京路天河城門口,停着幾輛的士,車頂的「空車」燈在暮色中格外醒目。司機阿強搖下車窗,望着匆匆而過的行人:「三年前這裡根本不擔心沒活,現在蹲半小時能拉一單就算快了。...
數量銳減30萬台,ATM機借勢AI捲土重來 - 天天要聞

數量銳減30萬台,ATM機借勢AI捲土重來

在移動支付全國普及的今天,當你路過街角的ATM機時,是否曾疑惑:這些金屬櫃體是否終將淪為數字時代的遺迹?最新數據揭示了一個反直覺的現實,2024年全國ATM保有量降至80.27萬台,較峰值縮減近30萬台,但每台設備的價值正經歷前所未有的重構。這場靜默的變革背後,是一場關乎金融普惠與科技革新的生死蛻變。ATM行業的冰火兩...
大模型牽手手機銀行,開啟無菜單時代|銀行APP測評 - 天天要聞

大模型牽手手機銀行,開啟無菜單時代|銀行APP測評

2025年上半年,銀行依舊以將大模型裝進手機銀行作為要務,六大行率先對其大模型進行了升級優化,例如工商銀行在同業中率先發佈企業級千億金融大模型技術體系 「工銀智涌」,累計調用量超 10 億次,賦能 20 多類業務、200 余個場景,較 2024 年在應用場景數量和調用量上有顯著提升,其大模型技術能力在同業中率先輸出至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