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都,在N視頻,我們的記者、編輯、主播,以紙筆、以鍵盤、以鏡頭、以麥克風……報告事實,傳遞信息,表達觀點,釐清常識,也展現出屬於他們各自的風采——主播說,我們的風采,他們的故事。
本期自述人:南都記者 袁炯賢
「與數據研究生情,同受訪對象交心」「廣泛連接有衝勁,協同服務有擔當」……我是袁炯賢,已經在新聞行業摸爬滾打24年了,這是我獲得南都2023年度記者時,頒獎辭中給予的肯定。
2010年我加入南方都市報,從普通編輯到首席編輯,再到如今研究員,我的崗位挪移與傳統媒體轉型緊密相連,成就「廣鏈接」「細耕耘」「深開拓」的獨特品質。從傳統報紙向智媒轉型,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成為南方都市報轉型的先鋒陣地,而我在「轉轉轉」過程中讓個人能力得到一次次躍遷,用數據思維做內容、做產品,時刻保持創新,牽頭數字政府課題研究時與同事們開拓深耕數據流通、數據安全等細分領域,堅定走在做專家型記者的路上。
緊隨轉型
主動應變讓個人能力得到躍遷
互聯網崛起、新媒體時代讓傳統媒體走到「十字路口」,2018年南都提出「做中國一流智庫媒體」,由傳統新聞信息生產機構向數據智庫機構轉型,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應運而生。這年伊始,在南都要聞編輯部的我迎來自己的轉折點——與數據為伍,轉向智庫研究。

2018年伊始,袁炯賢迎來職業生涯轉折點——與數據為伍,轉向智庫研究。
2018年3月10日,時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梅宏在央視的一次開講,闡述大數據將如何改變生活,並呼籲年輕人或多或少要與大數據扯上關係。聽他一席話,更堅定了我主動求變、用數據探索新的無限可能。我積极參与研究院打造的《精算獅》《信心有數》等數據專欄,包括《「瞞豹」19天賺了多少錢?》《布局低空產業,搶灘萬億賽道!數看廣東低空經濟「騰空而起」》等,還在全國兩會等重要時間節點,參與數據創意主題宣傳,例如「2020方向盤!秒懂言讀全國兩會」數據系列報道。無論是常規新聞報道,還是重大主題宣傳、民生熱點關注,數據已經成為我講好故事的重要手段,挖掘數據背後真相,透過數據講故事,用好數據可視化、視頻化等形態提升新聞傳播力。
進入研究院產品部(現為數據研發部)之初,我負責牽頭城市全球傳播力課題,就與技術團隊對接全新構建全球城市媒體形象數據庫,彙集120家境外主流媒體以及境內中央級媒體海外版的數據,數據量達550萬條。同時,擬定全球傳播力量化指標體系、主持指標體系專家評審會,全新挑戰讓我有機會深入了解城市國際形象,評價城市國際傳播績效。為做好這份報告,我與實習生先要將抓取的英語、德語等各類語言媒體報道轉化為中文,再聚類分析。正是基於研究院在城市傳播研究的多年沉澱,今年我們已受委託負責編製「廣東國際傳播影響力指數報告」。
這些工作讓我深刻體會到數據的力量,意識到新聞報道不僅僅是文字與圖片,更是數據和分析的結合。雖然日常會在網上收聽數據課程、專家演說充實知識,經常跑圖書館借閱書籍報告,學習借鑒學術專家思路,收集大量前沿論文資料,與眾多研究專家因智庫課題建立起關聯,籌建屬於自己的「專家資源庫」,但更重要的是在緊跟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的轉型中,在數據分析、榜單測評、智庫研究、報告撰寫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提升。
緊跟趨勢
數字政府研究向細分領域延伸
隨着數字時代到來,國家層面對數字政府建設、網絡數據安全、數據交易流動等領域越來越重視。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緊跟趨勢聚焦「數字經濟、數據治理」,在四大領域深耕細作:促進「數字素養與文明提升」,保障「網絡內容與數據安全」,推動「人工智能可信與普惠」,參與「數據要素流通與轉化」。我們數字政府課題研究也由政府數據開放準備度、政務新媒體好差評、區域營商環境等方面,向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網絡數據安全、數據交易流動等細分領域延伸。
記得在執行肇慶、汕尾、廣州等地營商環境評測、痛點堵點分析過程中,我與同事們深入園區、企業現場,與業務科室座談,做好調查研究。在統籌執行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審批制度改革問效調研報告時,課題組成員邊調研邊反饋,部分建議直接被納入四批惠企利民措施,真正快速實現以課題研究輔助部門決策。
隨着公共數據授權運營、高質量數據集建設、數據交易流動以及網絡數據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等成為關注焦點,數字政府課題研究更聚焦領域深度觀察,報告視角更專業垂直。不僅專訪30位數據開放實踐者、治理標準制定者、數據安全護航者、數據立法起草者等呈現數據新作為,還從數據制度、數據產權、數據交易、數據安全等角度剖析數據要素市場化創新發展趨勢,聚焦數據交易進階路、數據賦能產業等發掘數據流通交易、場景應用亮點,探討提質增效之道。受委託牽頭編製《中國數據交易實踐趨勢報告》,在2022數據安全發展大會系列活動——數據交易思享會上發佈,專業翔實的報告獲與會專家點贊,數據交易領域研究得到認可。
2024年「數據要素x」時代開啟,我們順勢推出「乘數而上」系列報道,聚焦公共數據授權運營,通過政策觀察、產品交易、場景需求、定價機制、授權模式等篇章展開案例剖析,獲得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之後,聚焦高質量中文語料數據產品供給等AI語料新生態,以期更好賦能AI產業創新發展。正是對數字時代新趨勢敏銳把握,課題組對細分領域的深耕,這些專業報道也贏得專業聲譽。
在網絡數據安全領域,我們不僅在《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規實施周年節點推出聯合創意海報,還推出「身邊的數據安全風險」「數安新視野」等系列報道。尤其是2024年,「雲山論劍·廣州數字安全大會」「2024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六進活動」等項目落地,讓我的統籌力也得到充分鍛煉。從前期方案、活動籌備到活動執行,從設計溝通到宣傳報道,覆蓋方方面面。第二屆「雲山論劍」還成立攻堅指揮部,現場辦公,協調事宜,直線交流,消除信息差。

在首屆廣州白雲數據創新應用大賽巡講會上,袁炯賢向企業解讀賽制。
緊盯課題
在垂直變現的時代做專家型記者
回顧過往新聞從業經歷,以及現在從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上升到產品主管,我真慶幸自己轉型不是被動求生,而是主動躍遷。隨着在數字政府領域研究更加深入,更加註重強化自身能力,做專家型記者,讓課題研究與智庫報道相輔相成,在行業細分垂直變現的時代,實現知識深度與傳播廣度的統一。
2024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產業博覽會,基於課題組在網絡數據安全領域多年研究與積累,我們有幸為廣州館具體展示內容進行規劃與設計,謀篇布局。經過多輪溝通,敲定規劃引領、事業發展、保障體系、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安全產業、南沙實踐以及宣傳教育等8個展示方面,展現廣州新作為、匯聚新成效、謀求新跨越,體現廣州用行動詮釋「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的理念,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堅定的步伐行走在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展前沿,以及共創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水平數字廣州的期待。這份內容展示成果,最終也收穫好評。

統籌執行2022年雲山論劍·廣州數據安全峰會,活動結束後袁炯賢與同事合影。
在數字政府課題研究中,我覺得自己解鎖了雙重身份:緊盯政數領域的跑線記者,記錄數字政府提效的微故事;牽頭課題研究,以智庫報道與專業報告助力數字政府建設。在國家「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決策部署以及廣東提升「數字政府」效能的新要求下,今年課題組又推出《數字政府提效微記錄》新欄目,面對企業群眾政務服務需求中的盲點、困點,搭建與辦事部門溝通的橋樑,針對性展開普及與疏解。聚焦政務服務具體事項和服務方式,發起主題化、動態式測評與調研,將課題報道切入數字政府建設肌理,更貼近民生,更具有建設性,助力政府部門及時發現堵點、改進問題,增強公眾對數字政府建設的了解與信任。這種課題研究與智庫報道的化學反應,讓新聞有了智庫的深度,研究有了新聞的溫度。在提升我們智庫研究領域專業性、影響力的同時,為推動行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發揮積極作用。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轉型已從試水者變成領航員,「人人要做領域研究專家型記者」是現實需求,我也逐漸進化為「數據馴獸師」。每當看到新聞熱點,腦中自動思考「數據視角應該怎麼呈現」,採訪時經常脫口就問「有沒有哪些數據體現成效的變化」。「與時偕行天地寬」,我想無論是自己的能力躍遷,還是牽頭負責的數字政府課題研究,一切還沒有終點——當智媒浪潮繼續奔涌,驅使自己需要早點備好新的數據工具包,謀劃好課題創新方向,準備下一次「深拓」。

南方都市報2025年5月24日A12-13版。
南都融媒出品
本期自述 袁炯賢
本期編輯 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