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rtx 50系顯卡已經發佈了rtx 5090 d/rtx 5080/rtx 5070 ti 以及 rtx 5070 共4個型號,其中rtx 5070 ti及以上的產品,都屬於高規格可戰4k分辨率的骨灰級遊戲顯卡。今天評測的顯卡為——微星 魔龍geforce rtx 5070 ti 16g gaming trio oc plus,微星的高性能遊戲顯卡。
本代rtx 5070 ti首發便給到了16gb顯存,上一代則是推出super系列之後才上到16gb顯存。並且rtx 50系有dlss 4的加持,4k分辨率下的3a遊戲依然無足為懼。
而除了遊戲方面,16gb顯存同樣可應用於ai或內容創作領域,雖然算力相較rtx 5080和rtx 5090 d有些許差距,但足量的顯存能夠作為基礎保障,只是時間相對較長。
1 微星 魔龍geforce rtx 5070 ti 16g gaming trio oc plus 概覽
首先來看外觀,在rtx 50系顯卡中,微星的經典旗艦——魔龍系列,再次升級,更加突出「魔龍」元素。
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包裝內附贈了更加安全的雙色12v-2x6轉接器,以及可調節顯卡支架,最大高度98.6mm。
微星 魔龍geforce rtx 5070 ti 16g gaming trio oc plus(以下簡稱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的整體尺寸為338×140×50mm,從70級顯卡開始,卡身的尺寸逐漸回到了正常,大部分機箱均可兼容,且厚度僅為2槽。
微星rtx5070 ti魔龍plus整體採用trifrozr 4散熱系統,主動散熱部分,採用3個全新設計的大尺寸7葉的暴風7風扇,相比上一代刀鋒7風扇風壓增強了31.1%,風量提升了14.7%。原本的魔龍爪痕燈效被隱藏在磨砂亞克力罩下。
上機點亮後,熟悉的rgb爪痕燈效再次亮起。相比直接外露的rgb燈光,這種隱藏於半透材質下方的朦朧感,更加內斂但又不失威嚴。
從背面來看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採用一體化金屬背板,並且依然採用極短的pcb設計,尾部可以看到大面積散熱鰭片,這樣可以形成更流暢的風道,提高散熱效率。
與上一代魔龍比較明顯的區別,就是尾部鏤空部位新增加的鐳射龍圖騰,不同光線下圖騰會反射出七彩炫光,彰顯其魔龍身份與msi信仰。
在視頻輸出接口上,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採用了hdmi 2.1b*1 + dp2.1b*3的四接口設計。
其中dp 2.1b接口為uhbr20規格,可達 80gbps 帶寬,最高支持8k (7680x4320) @165hz(dsc);4k (3840x2160) @480hz(dsc)。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達到 80gbps 帶寬需要dp80ll認證的線材。
本次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的tdp官方給出的為300w,搭載單16pin(12+4)輔助供電,建議電源為750w及以上。
在新的rtx 50系顯卡中,微星為rtx 5070ti、rtx 5080、rtx 5090(5090d)配備了雙色電源轉接線,可以幫助在安裝rtx 50系列顯卡時確認顯卡和電源線是否正確連接,當電源線未完全插入時,端口的黃色接口便會露出,玩家可以第一時間發現。
同時新的黃色端口耐溫性能相比rtx 40系提高了19%,可有效降低由顯卡過熱造成的連接事故的風險。除了特別設計的供電轉接線外,微星還為這張顯卡配備了特殊的保險設計,提供更加周全的防護。
除了顯卡導流罩上標誌性的龍爪rgb燈效,在顯卡尾部靠近機箱蓋板的位置,還有一個龍盾標誌的rgb光圈燈效,精緻小巧。
2 測試平台簡介
首先介紹一下測試平台,為了保障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顯卡的性能發揮,我們的平台也再次進行了全面更新。
除了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這張顯卡,處理器選擇了amd r7 9800x3d。內存為32gb ddr5 6400mhz,系統版本為24h2。
本次rtx 50系顯卡採用了帶寬速率更高的pcie5.0x16,應用於顯卡的pcie5.0x16帶寬速度高達128gb/s,用於固態硬盤的pcie5.0x4也高達32gb/s,致態tipro9000,實測順序讀寫速度高達14526.95mb/s和13869.24mb/s,達到「滿血」級別,可大幅提升操作系統/大型遊戲/創作軟件的響應和加載速度。
首先看一下gpu-z的參數,rtx 5070 ti 16gb採用gb203核心,與rtx 5080相同;採用與上一代相同的tsmc 4nm定製工藝(tsmc 4nm 4n nvidia customprocess),芯片面積378mm2。值得注意的是,在rtx 50系顯卡中,使用了pcie×16 5.0帶寬。
顯卡擁有8960個cuda核心,boost頻率達到2572mhz,相比標頻2452mhz提升較大。採用16gb gddr7顯存,位寬為256bit,顯存帶寬達到了896 gb/s,光柵單元和紋理單元為96/280。
3 理論性能測試
下面先進行的是用來衡量顯卡dx11理論性能的3dmarkfs套裝:fs,fse,fsu三者分別對應顯卡在1080p、2k、4k的理論性能,取顯卡分數實際測試結果如下:
在針對顯卡dx11性能的3dmark fs套裝測試中,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的提升對比rtx 5080,和rtx 4070 ti,在三檔分辨率中相較rtx 4070 ti提升分別為,29%/35%/37%,綜合提升約為34%。而相比rtx 5080的差距為7%/10%/13%,綜合約為10%。
而在針對dx12環境下的time spy和time spy extreme測試中,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相較rtx 4070 ti的提升分別為:ts提升25%;tse提升26%,綜合提升約為26%。相比rtx 5080的差距為13%/16%,綜合約為15%。
portroyal是3dmark中專門針對光追性能的測試項,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相較rtx 4070 ti的提升約為41%;相比rtx 5080的差距為12%。
綜合來看,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的理論性能相較rtx 4070 ti的提升約為34%。而與rtx 5080的差距約為12%,從性能對比不難發現,這張rtx 5070 ti的定位依然是4k分辨率。
speed way這項測試結合了實時光線追蹤和傳統渲染技術來測量顯卡性能。場景含有光線追蹤反射、實時全局光照、網格着色器、體積照明、粒子和後處理效果。所以sw的測試基本可以看做次世代3a遊戲基準。
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對比rtx 4070 ti,提升為43%;與rtx 5080的差距為13%。從speed way中不難看出,新架構在次世代3a遊戲中,面對光照、粒子等後處理效果,提升會非常大。
在dlss的理論測試中,有着較大變化,共分為兩種模型。dlss 2及dlss 3採用上一代的cnn模型,而最新的多幀生成,則採用了transformer模型,並且多幀生成可調節生成幀的數量。
從測試結果來看,dlss 4 2x基本可以看作是dlss 3的幀生成,而相比上一代dlss 3,dlss 4 4x模式下,2k分辨率下幀數提升在65%左右;4k為75%,而在8k提升非常大,在81%左右。
而8k分辨率,70級顯卡憑藉dlss 4的多幀生成也可以達到137幀的成績。
通過dlss的理論測試,不難發現8k高刷對於rtx 50系顯卡來說早已不是觸不可及的目標,而在4k分辨率下,更是突破目前旗艦顯示器的上限,達到250幀。
4dlss 4性能測試
本次dlss 4在解禁首日,便可支持75款遊戲或應用。除了遊戲中首發支持外,對於尚未集成的遊戲,可在nvidia app中進行直接調節非常方便。
在dlss 4的測試中,首先來看《半條命2》rtx版。
《半條命2》rtx版demo
《半條命2》rtx版重置了大部分材質貼圖及光影系統,基本隨手截圖都可以做壁紙。上圖即為遊戲中呼出esc暫停界面。不過目前demo的適配尚不完整,使用4k分辨率顯示器的話,遊戲字體會非常小,幾乎難以辨認。
在demo中,玩家可按「alt+x」呼出remix選項界面(如無反應,則需切換輸入法)。這裡需要說明的是,rtx remix其實包括多種資產,包括紋理、材質、光源等,我們測試過程中不再單獨調節,為全部開啟或關閉,所以對比圖標註為「remix off」或「remix on」。
在對比圖中,可以明顯看到場景中手槍、扳手、砂輪以及下方發動機的材質替換,並且加入了全景光追的應用。
而在大場景中,我們調節渲染等級,其中最明顯的則是光線追蹤的變化,其中包括光線重構以及光線在粒子中的穿透效果。
上面兩組圖片同樣來自一個場景,在remix on可以明顯看到通過外部光線照射,屋頂的光線發生了明顯變化,讓整體場景更明亮。在low和ultra的對比中與上一場景基本相同。
在室外場景中,remix on基本可以看作另一個遊戲,火焰的反射更趨近於真實,燈光直射的效果與我們日常所見到的基本無異,很難說這是一張遊戲截圖還是實景拍攝的照片。
視角來到正面,能更進一步感受火焰在光線中的傳播效果,從地面、牆壁以及車身材質均有火光映射,身處屏幕前彷彿都能感受到火焰帶來的熱浪。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rtx版的所有材質均進行了替換,也進一步增強了沉浸感。
上圖比較直觀的反映出remix on後的材質變化,原本這種無法互動的門只有貼圖,與牆面融為一體。而remix on的門板能夠正確的反映出光線傳播的路徑。
回想起多年前玩的《半條命2》,讓人印象深刻或者留下陰影的,當屬獵頭蟹為最。在rtx版本中,獵頭蟹不僅替換了新的模型,材質效果也更為逼真。
在《半條命2》rtx版本中,還加入了最新的rtx皮膚效果,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用手電筒照射手指或較薄的皮膚時,能看到半透的紅色肉質,而rtx皮膚則擁有這種真實的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到,獵頭蟹經過燈光的照射,較細的軀幹部位,會透出少許紅色,讓其更接近真實的皮膚材質。
rtx remix on街道上由於強光照射,讓與之形成夾角的地點更黑。雖然對於玩家來說,增加了不少探索難度。不過從觀感來說,堪稱電影級。
該場景中出現了較多的柵欄,這種細小的線條結構是dlss早期版本最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本次測試我們均開啟了dlss 4 4x,可以看到鐵絲的邊緣非常清晰,甚至鐵絲互相纏繞所產生的孔洞,都看得一清二楚。
rtx remix off原版遊戲的材質、光影有一種老電影既視感,而rtx remix on則更接近於恐怖片,沉浸感拉滿。光線無法照射到的陰影中彷彿也有怪物隨時突臉偷襲。
本次《半條命2》rtx版測試,我們使用的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顯卡有16gb顯存,完全關閉dlss選項且拉滿rtx remix後,在4k分辨率下會出現爆顯存的情況。
而開啟dlss 4 4x後,能夠節約5gb左右的顯存開銷,這對於高分辨率大型3a遊戲來說,確實是一舉多得的技術,下面再來看看實際幀數的變化。
針對此場景,我們也測試了dlss不同擋位之間的幀數差距。可以看到在關閉dlss並打開rtx remix時,由於爆顯存,僅有8幀。而開啟dlss 4 4x後,達到了152幀,完全是從ppt到電競級的幀率。
不過由於原生幀率過低,在開啟dlss 4 4x後,遊戲的延遲相對較高,手感比較「肉」。對於這款遊戲來說,rtx 5070 ti硬跑4k分辨率還是有些吃力,2k分辨率下更為合適。
本次《半條命2》rtx版類似於《傳送門2》rtx版,雖然有相當一部分「炫技」的成分在。不過也讓玩家見到了這部「曠世奇作」的新生。而由於場景rtx remix on後會有相當大的變化,所以仍會有相當大的新鮮感,且恐怖氛圍更加濃厚。
《賽博朋克2077》
在《賽博朋克2077》中,所有測試為保證縮放比例固定,我們均選擇在dlss 質量模式下進行。
傳統dlss 2的測試中,使用cnn模型dlss,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在4k分辨率下,光追超級畫質也僅有55幀,而在光追超速模式下為33幀,尚無法達到流暢運行的成績。
dlss 3的測試依然為cnn模型,增加幀生成。可以看到dlss 3已經可以大幅提升幀數,相較dlss 2,在4k超級畫質/光追超級/光追加速 的提升分別為66%/71%/79%,綜合提升71%。
dlss 4的測試為transformer模型4x幀生成模式,在4k超級畫質/光追超級/光追加速中,相較dlss 3的幀生成提升分別為64%/68%/83%。
除了幀數上的提升,dlss 4對於畫質表現如何,下面我們來看看實機截圖對比。
可以看到在採用transformer模型的dlss 4中,物體表面的紋理細節更清晰。即便是沒有模型面覆蓋的銹跡,dlss 4依然能精準還原。
同理,牆上的裂紋在dlss 4中有更明顯的痕迹。並且整體畫面相較於dlss 3,更通透明亮。大家也可下載4k圖片自行比對。
《漫威爭鋒》
《漫威爭鋒》是近期大火的fps+moba類網遊,最初被看作《守望先鋒》的替代品,但實際遊玩效果,無論畫面還是玩法,都更勝一籌。
對於一款競技網遊來說,高幀率比畫面更重要,使用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在4k分辨率下,dlss 2質量模式已經能夠達到百幀。
在dlss 4 4x多幀生成中,4k分辨率相比dlss 3質量模式再提升161%,達到326幀。至於大部分超高刷的1080p fps電競顯示器,原生640幀也已經完全能夠頂格跑滿了。
在畫面對比中,dlss 4 4x的四檔畫質也很難看出區別,角色的頭髮、衣服,遠處的建築塗繪,基本都和原生畫質分毫不差。
《霍格沃茲之遺》
本次新增了《霍格沃茲之遺》的幀數測試,該遊戲所有dlss相關測試均在「質量」模式下進行。首先來看無光追最高畫質,4k分辨率下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在dlss 4 4x下可達到295幀的成績。
而在開啟光線追蹤後,《霍格沃茲之遺》對性能要求激增,不過有dlss 4的加持,4k分辨率的最高幀數依然能達到232幀。
打開光追後,雖然對於配置要求激增,但同樣畫面表現有着明顯區別,其中最明顯的則是水體,能夠明顯看出隨着深度不同,水體顏色的變化。
另外光線重建則能夠修復一些畫面的細節表現,比如圖中圈出的部位,開啟光線重建後,建築的光影層次更分明。
《心靈殺手2》
《心靈殺手2》是被譽為次世代最強畫面的遊戲,對於配置需求極高,但同時畫面表現堪稱完美。不過在不開啟光追,默認最高畫質下,對配置的要求還比較親和,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在dlss 4 4x多幀生成的加持下,可以達到211幀的成績。
而開啟光追後,雖然仍有多幀生成的加持,但4k分辨率最高也僅有88幀。下面來看看開啟光追後的畫面有何區別。
《心靈殺手2》整體畫面較為昏暗,但光影氛圍刻畫非常到位。在開啟光追後,陰影的表現更清晰,更符合真實的物理表現,同時水體與《霍格沃茲之遺》相同,均能夠表現出水潭的深淺,相比原生畫質,遊戲的代入感更強。
5 《鳴潮》光線追蹤 畫質對比
二游是目前非常火熱的遊戲領域,早期二游畫面以卡通風格為主,不過近幾年也開始「捲起來」了。《鳴潮》近期即將引入dlss幀生成以及光線追蹤,讓畫面和幀數都有更好的表現。下面我們來看看實機演示效果。
光追較為明顯的區域永遠離不開水面,從圖中可以看到開啟光追後,對面npc在水中的倒影更清晰,且水麵線與建築的過渡更柔和。而近處物體也能夠吸收地面二次反射的光線,讓輪廓更清晰。
在玻璃上的光追反射就不用說了,甚至光追的加入,能夠讓玩家解決永遠看不到絕對領域的「bug」。
另外在玻璃的反射中,除了主角能夠清晰映射,注意右下角的小怪也能一同出現在玻璃中。
玻璃的反射除了方便觀察絕對領域,還能夠為室內場景增加沉浸感,開啟光追後,對面玻璃能夠反射出屋頂的燈光,讓整個室內更立體。
絕對領域絕對領域,相信光追的加入,能夠讓不少玩家更興奮了~
另外一個比較重大的變化,則是在室外光照較為強烈的場景。如雲嶺谷,在開啟光追後,全局光照能夠結合場景的光照條件,將光線的反射映射到整個峽谷中,甚至整體色調都發生了變化,沉浸感相當強。
6 常規遊戲性能測試
除了支持dlss 4的遊戲,我們同樣測試了一些主流的3a大作和支持dlss 3的遊戲,為更多玩家提供參考方向。
《黑神話:悟空》是一款國產虛幻5巨制,自帶dlss 3幀生成。我們的兩項測試也全部開啟幀生成,均為影視級畫質。實測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在4k分辨率下最高已經達到了114幀。
在開啟光追後,《黑神話:悟空》對於配置的要求還是相當高的,不過從我們此前的測試來看,使用虛幻5引擎的《黑神話:悟空》不同dlss檔位下的畫質幾乎沒有差距。
如果仍想獲得比較高的畫質,4k分辨率下可以選擇性能模式遊玩,對於很多風景黨來說,可既享受高幀率的同時,又不損失畫質。
《燕雲十六聲》是網易開發的一款國產武俠大作,目前dlss 2和dlss 3均支持。dlss 3的測試中,2k與4k分辨率的成績幾乎相同。不過在4k分辨率下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大部分dlss成績均在200幀左右徘徊。
近來同樣大火的《三角洲行動》測試中,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在4k分辨率下,開啟dlss 3後質量模式可達到163幀的電競級幀率。不過fps網遊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幀數,如周圍玩家、環境複雜程度、網絡等等,所以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地平線5》也是顯卡測試的常駐遊戲,其憑藉出色的優化,在原生效果下即可跑出優秀的成績。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在dlss 3 4k分辨率下再創新高,提升將近一倍的成績。
在《刺客信條:幻景》中,我們關閉遊戲的自適應幀率,分別測試dlss不同擋位與原生畫質下的差異。
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在4k分辨率原生畫質下為89幀,而在dlss質量擋位中,便達到122幀的出色水平。
在《無主之地3》中,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相比rtx 4070 ti的提升分別為:1080p提升22%;2k提升32%;4k提升39%,綜合提升31%。在純光柵化遊戲幀數對比中,《無主之地3》比較能概括rtx 5070 ti與rtx 4070 ti的光柵化性能的綜合差距。
《光明記憶:無限》的光追測試軟件是獨立於遊戲的測試工具,比遊戲中用到的光線追蹤技術更多,雖然遊戲較老,但對於性能要求卻非常高,本次測試條件為「rtx最高/dlss質量」。
性能方面,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相比rtx 4070 ti的提升分別為:1080p提升33%;2k提升34%;4k提升37%,綜合提升35%。
7 專業軟件測試
本代rtx 5070 ti同樣擁有16gb的顯存,而且新架構對於內容創作軟件同樣有優化,下面我們來看看實際效果。
ul procyon
本次測試ul提供了flux.1 dev繪畫模型的fp4測試,該模型在fp16上運行需要超過23gb的顯存,而這意味着它只能由每一代的旗艦產品rtx 4090,rtx 5090和專業gpu來支持。但fp4隻需要不到一半的顯存。而且fp4使用nvidia tensorrt提供的量化方法,幾乎沒有質量損失。更小的顯存消耗讓更多80級和70級的顯卡均能在本地運行。
blackwell架構新的tensor core特性不僅讓生成所需的顯存顯著減少,在生成時間也有大幅降低,平均4張圖片即可節省25秒時間。
fp4渲染生成圖片
fp8渲染生成圖片
在結果對比中,fp8和fp4所生成的圖片效果是相同的,在細節和圖片精度上均有着良好表現。
8 nvidia broadcast
nvidia broadcast是一款用於直播或會議的ai軟件,目前隨着rtx 50系的發佈,也進行了版本更新。
新版nvidia broadcast界面更小巧,縱向布局也更方便視頻直播中調節選項。
nvidia broadcast一些經典效果更方便開啟,其中目光接觸功能非常適合遠程會議。當我們開會盯着屏幕時,給人的感覺總是低頭操作,而打開目光接觸,無論你盯着屏幕哪裡,ai總會將目光鎖定到攝像頭的位置,讓人感覺你時刻都在注視着與會人員。
虛擬補光仍是測試版功能,它可以在光線較暗的情況下進行面部的ai補光,讓你看起來仍然處於光線較好的環境中。
9 nvidia app
新版的nvidia app代替了原來的gfe軟件,並且功能更強大,使用起來也更方便。最主要的是,它不用登陸了,即下即用。
在nvidia app首頁除了顯示最新的驅動信息,還新增了nvidia周邊軟件的下載,比如ai繪畫canvas;圖像視頻對比工具icat;性能測試工具frameview等等,不用再去nvidia官網尋找。
從app中強制開啟dlss 4的功能上面已有介紹,不過目前並不是所有遊戲和軟件均支持此功能。
系統界面中則更多的是調試類功能,如顯示器、視頻、超頻等。
其中性能界面提供了較為詳細的監控和超頻選項,需要注意的是新手如果想嘗試超頻,盡量不要改變電壓,這個選項輕則掉驅動,重則燒毀顯卡。
另外玩家可放心大膽地使用nvidia app中的性能自動調優功能,經過nvidia反覆驗證過的參數都是在安全範圍內,並且出現問題的話,這張卡仍然具備保修資格。
nvidia信息浮窗是遊戲中很好的輔助工具,要開啟此功能,需要在app主界面的設置一欄中,開啟按鈕,之後按【alt+z】即可呼出邊欄。
按【alt+r】可呼出統計數據的浮窗,功能設置和自由度的調節也非常豐富,最主要的是相當簡便。
10 功耗及溫度測試
功耗測試中,我們選擇furmark2軟件進行拷機測試,採用gpuz檢測信息。
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在30分鐘左右的烤機測試中gpu溫度為65℃;顯存溫度為62℃。另外可以看到在tdp 100%的滿載情況下,整卡功耗為300w。
除了滿載烤機,我們也實測了遊戲中顯卡的真實數據表現。測試選擇《賽博朋克2077》benchmark,4k分辨率下光追超級畫質,並開啟dlss 4 4x多幀生成,將顯卡性能拉滿。
可以看到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的平均功耗為290w左右。
《賽博朋克2077》光追超級 畫質延遲
進行功耗檢測的同時,我們也調出了延遲數據,在dlss 4 4x多幀生成的環境下,遊戲平均延遲為53ms左右。證明即便有多張ai生成幀參與到遊戲中,我們依然能獲得比較「跟手」的操作體驗。
11 4k光追 輕鬆百幀
在大家最關心的性能方面,rtx 5070 ti相比rtx 4070 ti綜合提升約為30%;有光追的遊戲可達40%左右,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相比標頻顯卡綜合性能再提升5%左右。而如果再逢dlss 4的多幀生成,則可成倍增長。另外相較剛剛發佈的rtx 5080,綜合差距約為15%。
本代70級顯卡,或者說70 ti這張顯卡相比上一代最大的區別就是4k分辨率下,無壓力3a遊戲。除了本身性能上的提升,dlss 4的多幀生成,更讓這張顯卡輕鬆達到4k高幀的流暢運行水準,並且16gb顯存也更加適合這種高分辨率大場景遊戲。
除了遊戲方面,在內容創作或ai領域,16gb顯存也能夠兼容且更加從容的應對專業軟件以及各種大模型。可以說這張rtx 5070 ti 16gb顯卡不僅是3a遊戲玩家的最佳拍檔,同樣能夠擔當生產力工具的角色。
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的外觀設計相較rtx 40系更加內斂沉穩,龍爪燈效並沒有因為隱藏在半透材質下而變得暗淡,相反還有一層朦朧感。而顯卡背部的鐳射龍圖騰,不同光線下圖騰會反射出七彩炫光,充分彰顯其魔龍身份與msi信仰。
目前微星rtx 5070 ti魔龍plus在各大官方店鋪均有售賣,想體驗dlss 4爆炸性能3a遊戲玩家,不妨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