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打不過中國?三星會長坦言:三星處於生死存亡關頭,要「背水一戰」

2025年03月27日20:50:40 科技 2676

三星,這家曾經在全球科技領域呼風喚雨的巨頭,如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3月17日,韓媒報道,三星會長李在鎔公開表示,三星已經陷入「生死存亡之地」。

承認打不過中國?三星會長坦言:三星處於生死存亡關頭,要「背水一戰」 - 天天要聞

這番話引發了廣泛關注,也揭示了全球科技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現實。

數據揭示危機:三星的核心業務全面承壓

三星近年來的財務數據和市場表現不容樂觀,其核心業務遭遇了明顯的滑坡。

首先是dram市場份額下滑。2024年,三星在全球dram市場的份額從42.2%下降到41.5%。

儘管降幅看似不大,但在競爭激烈的存儲芯片領域,這意味着數十億美元的潛在收入流失。

承認打不過中國?三星會長坦言:三星處於生死存亡關頭,要「背水一戰」 - 天天要聞

其次是智能手機市場縮水。三星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已跌破20%,僅剩18.3%。

曾經在安卓陣營一家獨大的三星,正面臨來自華為、小米等中國品牌的強力競爭。

最後是oled面板市場份額暴跌。三星引以為豪的oled面板業務,從63.2%的市場份額驟降至43.2%。

承認打不過中國?三星會長坦言:三星處於生死存亡關頭,要「背水一戰」 - 天天要聞

中國企業京東方、維信諾等在技術和產能上全面追趕,逐步蠶食三星的優勢市場。

這些數據清晰地展現了三星在多個領域的困境。

而這一局面不僅源於市場競爭的加劇,也與三星自身的戰略失誤密切相關。

中國企業崛起:怪物級對手全面夾擊

三星的滑坡背後,是中國企業在多個科技領域的迅猛崛起。

承認打不過中國?三星會長坦言:三星處於生死存亡關頭,要「背水一戰」 - 天天要聞

從默默無聞到全球競爭舞台上的關鍵玩家,中國企業在短短几年內完成了跨越式發展,形成了對三星的全面夾擊。

華為在美國技術封鎖的壓力下實現了100%芯片國產化,推出mate 60系列手機,直接衝擊三星中高端市場。

小米、oppo等品牌則通過高性價比持續蠶食三星的中低端市場,讓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腹背受敵。

維信諾等企業在特殊顯示場景領域取得突破,進一步削弱了三星的市場主導地位。

承認打不過中國?三星會長坦言:三星處於生死存亡關頭,要「背水一戰」 - 天天要聞

此外,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等中國企業在存儲芯片技術上持續進步,形成了對三星的顯著威脅。

依託國家政策支持,這些企業正在快速崛起,改變全球存儲芯片市場格局。

三星的困境:戰略失誤與文化僵化

面對中國企業的快速崛起,三星的應對策略顯得保守甚至遲緩,這進一步加劇了其危機。

而在ai芯片等新興領域,三星的布局明顯滯後,錯失了發展良機。

承認打不過中國?三星會長坦言:三星處於生死存亡關頭,要「背水一戰」 - 天天要聞

其次,三星內部的決策鏈條過長,導致其反應速度遠不及中國企業。

最後,三星在碳化硅、射頻芯片等前沿技術上的投入不足,與中國企業的技術攻堅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企業依託國家隊合作模式,在第三代半導體、量子芯片等領域率先布局,讓三星顯得後勁不足。

全球產業格局重塑:中國的優勢與挑戰

三星的危機不僅是其自身發展的困境,也預示着全球科技產業格局的深刻變革。

承認打不過中國?三星會長坦言:三星處於生死存亡關頭,要「背水一戰」 - 天天要聞

中國企業的崛起正在打破傳統的美日韓主導模式,為全球供應鏈和技術競爭帶來全新挑戰。

中韓競爭加劇,中國的「軍團作戰」模式以國家政策、資金支持和企業協同為核心,形成了高效的創新體系。

而三星所在的韓國則在技術和政策上逐漸顯得力不從心。

承認打不過中國?三星會長坦言:三星處於生死存亡關頭,要「背水一戰」 - 天天要聞

此外,中國在ai芯片、量子計算、第三代半導體等領域的領先布局,為未來科技競爭提供了新的賽道。

這些新興領域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科技格局的裂變。

最終,中國企業的崛起迫使全球供應鏈進行調整,美日韓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市場定位與技術策略。

而三星的困境只是全球產業鏈重組中的一個縮影。

結語

三星「生死存亡之地」的困境,再次印證了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任何企業一旦失去技術主導權,其市場地位便難以維繫。

承認打不過中國?三星會長坦言:三星處於生死存亡關頭,要「背水一戰」 - 天天要聞

這場產業變局的實質,不僅是三星面臨的挑戰,更是全球科技產業競爭的縮影。

在未來,三星需要擺脫對存儲芯片的高度依賴,強化在ai芯片、量子計算等新興領域的布局,同時優化組織效率,以應對來自中國企業的全面衝擊。

而中國企業則需進一步提升全球影響力,實現從技術追趕者到生態主導者的轉變。

這場沒有終點的技術競爭,將繼續推動全球科技版圖的深刻重塑。

參考資料

央廣網《韓國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三星集團處於生死存亡關頭》

新華社《李在鎔稱三星處於生死存亡關頭》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小米通報網絡黑公關案:一團伙操控近萬個賬號詆毀小米,多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 天天要聞

小米通報網絡黑公關案:一團伙操控近萬個賬號詆毀小米,多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5月19日,小米法務部發文:2025年5月15日,我司從司法機關處獲悉,此前我司報案的一起有組織、有預謀的網絡黑公關案件,已經告破。目前,公安機關已依法對多名犯罪嫌疑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據了解,自2024年12月起,直至近期小米汽車相關的系列熱點事件,該犯罪團伙利用文案自動生成軟件捏造關於的小米...
中國郵政東盟跨境貨運專列開通 - 天天要聞

中國郵政東盟跨境貨運專列開通

這是南寧國際鐵路港繁忙景象(2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新華社南寧5月19日電(記者林凡詩)17日,中國郵政集團廣西分公司組織一列滿載700噸板材的集裝箱貨物,在南寧國際鐵路港搭乘中越班列發往越南安員站,標誌着中國郵政在國內通過鐵路運輸的東盟跨境貨運專列正式開通。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
小米:一起網絡黑公關案告破 犯罪團伙操縱近萬賬號詆毀小米 - 天天要聞

小米:一起網絡黑公關案告破 犯罪團伙操縱近萬賬號詆毀小米

每經AI快訊,5月19日,小米法務部通過官方微博發佈信息表示,5月15日從司法機關處獲悉,此前報案的一起有組織、有預謀的網絡黑公關案件,已經告破。目前,公安機關已依法對多名犯罪嫌疑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小米法務部稱,據了解,自2024年12月起,直至近期小米汽車相關的系列熱點事件,該犯罪團伙利用...
影馳日本確認將推出黑色版 RTX 5080 / 5070 Ti 名人堂 HOF 顯卡 - 天天要聞

影馳日本確認將推出黑色版 RTX 5080 / 5070 Ti 名人堂 HOF 顯卡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影馳日本官方社交媒體賬戶今日正式確認,在英偉達 GeForce RTX 5080 / 5070 Ti 這兩張同樣基於 GB203 GPU 核心的顯卡型號上,該企業將推出黑白兩種顏色的 HOF 名人堂系列顯卡。影馳日本展示的樣卡圖片通體呈現黑色,單一 12V-2×6 供電接口的外部與外殼其它部分渾然一體。這也將成為 GeForc
真我 GT7 Pro 第二版 Android 16 開發者預覽版 realme UI 發佈 - 天天要聞

真我 GT7 Pro 第二版 Android 16 開發者預覽版 realme UI 發佈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真我手機今日發文宣布:通過與 Google 的密切合作,帶來了第二版基於 Android 16 開發者預覽版的 realme UI,該版本目前適配真我 GT7 Pro。IT之家附真我社區相關事項說明如下:重要提示參與體驗前請先認真閱讀相關注意事項後,再按要求進行刷機刷機有風險,操作請謹慎注意事項Android 16 Beta3
榮耀澄清退出印度傳言,已準備好推出四款新機 - 天天要聞

榮耀澄清退出印度傳言,已準備好推出四款新機

(文/楊依婷 編輯/呂棟) 5月16日,針對近期網絡上關於「榮耀(HONOR)退出印度市場」的傳言,榮耀印度品牌負責人CP Khandelwal在X發佈聲明進行了回應。他表示,「我們注意到網上流傳着一些關於榮耀退出印度的虛假消息。
海量財經丨雷軍官宣!芯片與造車雙線突破,小米YU7發佈時間來了 - 天天要聞

海量財經丨雷軍官宣!芯片與造車雙線突破,小米YU7發佈時間來了

海報新聞記者 孫來彬 報道5月19日,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通過微博宣布,在小米創業15周年之際,公司正式推出首款自研旗艦手機SoC芯片「小米玄戒O1」,並透露將於5月22日晚7點舉辦戰略新品發佈會,發佈包括芯片、手機、平板及首款SUV在內的多款新品。雷軍微博賬號截圖。11年芯片之路從「小芯片」到旗艦SoC的突破...
人工智能,傳來重磅事件! - 天天要聞

人工智能,傳來重磅事件!

時謙 人工智能大消息!5月19日,英偉達CEO黃仁勛在Computex2025開幕演講中宣布,英偉達將聯合台積電、富士康在中國台灣建立AI超級計算機。同時,鴻海旗下工業富聯董事長鄭弘孟表示,鴻海會以英偉達GB200和GB300人工智能芯片平
華為擎雲亮相2025貴州國際能源博覽會,以創新科技賦能能源產業智能化提升 - 天天要聞

華為擎雲亮相2025貴州國際能源博覽會,以創新科技賦能能源產業智能化提升

2025年5月18日至20日,第五屆中國貴州國際能源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貴州能博會」)在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作為我國西部地區規模最大、專業化程度最高的能源行業盛會,本屆展會規劃展覽面積12萬平方米,吸引超4000家參展企業及10萬餘人次專業觀眾參與,聚焦煤礦智能化、新能源技術、儲能裝備等前沿領域,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