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3·15晚會曝光大數據獲客軟件和人工智能機械人撥打營銷電話產業鏈黑幕,被「點名」的多家企業中有兩家涉及上海:上海智優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飛鴿傳書(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監管部門介入調查
天眼查平台顯示,上海智優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21年,是一家以從事專業技術服務業為主的企業,企業註冊資本100萬元,登記住所位於上海市奉賢區金海公路;飛鴿傳書(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以從事專業技術服務業為主的企業,企業註冊資本5000萬元,登記住所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新橋鎮莘磚公路。
截至記者發稿時,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嘗試登錄智優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已備案的網站,發現該站點已經被管理員停止運行。
另據了解,上海相關區市場監管部門已前往智優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位於奉賢的登記住所和位於嘉定的經營場所開展調查。
截至記者發稿時,智優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位於嘉定區葉城路嘉禾大廈6樓的經營場所大門緊閉。嘉定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正在與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繫。
《民法典》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網絡平台上偷數據
獲客軟件可以為商家在各大互聯網平台上精準獲取目標人群的消費習慣、手機號碼等個人消費數據,方便商家撥打電話推廣自己的業務和產品。
其中一款獲客軟件能夠將商家想要的關鍵詞設為標籤,設定後,軟件就會自動在剛才選擇的短視頻平台上掃描評論區。發現與設定標籤詞相關的評論,這款軟件就會在短視頻平台和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強行抓取這個用戶的電話、微信賬號等聯繫方式。
另一款獲客軟件通過短視頻平台,偷偷強行抓取用戶個人信息,信息都獨立以txt格式存在手機上,不僅有聯繫電話,還顯示微信號碼。
這兩款獲客軟件都使用了爬蟲技術,嵌入到各大知名互聯網平台上,偷取消費者個人信息。任何人只要購買了這種偷數據信息的軟件,可以隨意在各大網絡平台上偷取數據。
還有一款軟件可以將企業公眾號的關注用戶或微信群成員的手機號碼悄悄偷取出來,方便企業客戶開展電話營銷。不僅如此,只要點擊閱讀過、轉發過企業公眾號文章的用戶手機號碼,獲客軟件也能悄悄偷取。
這些從事「獲客」生意的商家不僅能通過技術手段,從各大互聯網平台、手機客戶端上偷取用戶手機號碼,還將用戶打上各種標籤,把每個人的工作、生活、交通、學習、購物、上網等習慣進行數字化標註。隨着標籤不斷增加,每個人的畫像也更加具體,公司將這些精準的個人信息數據在市場上銷售,牟取利益。
智優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宣稱,只需在地圖上選擇要獲取什麼地方的個人信息數據,系統就會自動列出他們公司掌握的當前地區的個人信息,以及所屬各行業的具體數量,標籤有餐飲、教育、木材加工、口腔醫院等。
從事「獲客」生意的商家還把掌握的這些個人信息隱藏在各行各業的企業信息內,偽裝成企業公開信息銷售,企圖規避風險。
外呼公司規避監管
如果獲客軟件是黑色產業鏈的上游,那麼人工智能機械人撥打營銷電話就是這個黑色產業鏈的下游,獲客軟件不法獲取的個人信息將經受營銷電話的騷擾。
智優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對外宣稱曾服務過的企業有5000多家,已經是市場上外呼智能機械人技術上的第一梯隊。
智能機械人的每句話都設有相應的觸發關鍵詞,一旦接電話的消費者說了相關的語句,智能機械人會根據關鍵詞轉到對應的回復內容,幾個回合下來,電腦系統就能根據消費者的回答內容,一步步判斷出接聽電話的消費者是否屬於意向客戶。
據央視記者調查,目前,一台外呼智能機械人一年的使用成本在一萬元左右,平均每天可以撥打上千個營銷電話,工作效率遠超人工客服。
據了解,撥打電話的線路分為「實商」和「虛商」兩大類。傳統電信運營商被稱為實商,旗下的手機號碼一般來說服務於普通消費者,被稱為「大號」;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虛擬運營商,業內統稱為虛商,虛擬運營商同樣發售11位的手機號碼,大部分都是「17」或是「16」等數字開頭,業內被稱為「小號」。
這些從事外呼業務的公司,都是從虛擬運營商購買的「小號」,這些號碼沒有實體手機卡,也不需要進行實名認證,因此,目前市場上的這些電銷行業都是普遍採用虛商手機號來進行外呼業務。
在看似有着嚴格監管的電話銷售行業,這些外呼公司對於違法行為卻持「輕鬆」態度,即使封號他們也能隨時更換線路或是號卡,對於電銷的運營不會產生影響。飛鴿傳書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就在前不久,他們剛剛處理完一個非常棘手的客戶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