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湖南省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暨「巾幗築夢 科技強國」主題分享會在長沙舉行。在這場分享會上,春華、李敏、譚碧娥、盧光琇等女性榜樣分享了她們在工業創新、人工智能、農業種業、生物醫學領域的科研歷程,展現了「科技強國」建設中的「她力量」。
會上,省領導為榮獲2024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的優秀代表頒獎。
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楊蘭英致辭並宣讀全國婦聯表彰決定。她表示,全省各級婦聯組織將始終做廣大女科技工作者最堅實的後盾,讓「她力量」在科技強省建設中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陽春華:我們吃得了苦,我們也成得了事
「我的工作簡單講,就是通過集成先進的控制技術、信息化系統、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以智能化手段實現有色冶煉過程的高效綠色生產。」中南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工業智能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湖南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春華分享道。
40年前,陽春華還是一名研究生,在一次前往冶煉廠調研的過程中,她看到操作師傅灰頭土臉地穿梭在粉塵漫天的車間里,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她下決心,要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將工人們從艱苦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經過多年學習與調研,她和團隊研發出了國內第一套全自動化配煤系統,工人僅需在主控室摁下按鈕,系統便可以將不同種類的煤配好,準確率。
「作為拼搏在被『工科男』主導的有色冶金領域中鮮少的女性,事業發展、家庭責任、生育壓力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時間去平衡。但我更想說,女性不應該被任何條條框框定義。我們吃得了苦,可以和工人師傅一起鋪設電纜、焊電路板;我們也成得了事,可以用專業技術為企業節能降耗、提質增效;我們可以在女兒、妻子、母親的身份之外,成為老師、教授、專家……我們在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程中不可或缺!」春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鼓勵所有的女性朋友。
李敏:女性能做好科研,也能夠把家庭經營好
「科研的魅力就在於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索未知。」中南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生物醫學智能計算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李敏和大家分享了她在生物信息學領域的奮鬥歷程。
李敏進入生物信息研因為一個國家重點項目的需要,剛剛入學讀博士的她從零開始。她和同學們自己組建研究小組,查找最新文獻打印成冊,逐篇研讀,反覆討論,不斷試錯,用最笨的辦法,敲開了生物信息學的大門。一晃二十年過去了,她從對生物信息學一無所知到今天深深紮根於此。她先後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課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等多個國家級科研課題,2024年獲頒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為攻克項目難題熬夜到凌晨兩三點;為算法模型的優化絞盡腦汁;為實驗結果的生物學意義反覆求證……李敏從事的研究使得疾病基因預測、關鍵蛋白識別、藥物靶標發現等效率大幅提高。李敏參與研發的生物網絡構建與可視化分析工具已被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者下載使用十七萬餘次,在生物學、植物學、醫學等十多個領域得到應用。
李敏還分享了自己陪伴孩子的經驗:「我想陪伴孩子,但又要加班,我就會跟孩子說我們一起比賽吧,你做作業,我忙工作,比賽看誰先做完。」她表示:「我真心覺得女性能做科研,也能做好科研,並且也能夠把家庭經營好。」
譚碧娥:我會驕傲地說,我是養豬的!
沒有人不喜歡清新的空氣,但她卻要和豬糞豬尿打交道,不僅要對試管里的豬糞豬尿進行解讀,還要晝夜不分研究這些試驗數據……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畜禽產品品質調控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譚碧娥從事農業科研,「具體來說就是研究怎麼養豬。」
她坦言,自己一度想要轉行,但是導師印遇龍院士說過:「咱養豬的人,心裏要裝着天下人吃飯的大事。」這讓她深深意識到,養豬是一篇當之無愧的大文章,除了要「頂天」,要面向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戰略,面向生豬產業轉型升級過降成本、保供給、保安全、提品質、促環保」的重大產業需求;還要「立地」,要保障人們「舌尖上的安全」。
多年來,譚碧娥一直專註豬肉安全生產領域研究,比如解決仔豬腸道健康的問題,讓豬寶寶在斷奶後免疫力更強,長得更好更健康;比如在保證安全的基礎怎麼樣讓豬肉更好吃,通過營養平衡或添加一些功能性物質,讓豬肉保持「兒時的味道」。
「今天,再有人問我做什麼工作時,我會驕傲地回答,我是養豬的!」譚碧娥驕傲地說。現在的她,已經是研究生導師。看着團隊那些年輕的科研女將,她想起當年那個被譽為「拚命三郎」的自己,她說:「科研的路上,性別從來不是邊界,熱愛才是永恆的燈塔。」
盧光琇:如果我是男性,我第一個捐精搞科研
「大家猜猜我多大年紀了?」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首席科學家、終身榮譽院長、人類幹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盧光琇上來就和大家來了一個親切的小互動。她已經86歲,但她每天還是在工作,看診、病例討論、開會,去年她還和團隊赴西藏、貴州等地進行優生優育義診。盧光琇以「胚胎里誕生的優生強國夢」為題,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科研創新路上的故事。
盧光琇的父親盧惠霖是我國醫學遺傳學奠基者、湘雅首批博士生導師。在父親的影響下,1980年,她組建了我國第一個人類生殖工程研究小組。80年代初,不僅沒有合格的設備,連做基礎實驗用的精子都找不到。和她一起從事研究的有3位男老師,卻沒有人願意主動捐獻,實驗一度停滯。盧光琇動員自己的丈夫捐精,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她對同事說:「如果我是一個男人,我早就捐精了!」在盧光琇的動員下,男同事們也開始捐精做科研。
經過不斷努力,1981年,他們在零下196度的液氮中凍存精子成功。隨後開始招募供精者,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人類精子庫。成功摸索排卵期規律後,1983年,誕生我國第一例冷凍精液人工授精嬰兒;1986年,體外授精成功;1988年誕生了兩例試管嬰兒,其中一例為我國首例供胚移植「試管嬰兒」。
2002年中信集團、中南大學共同組建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之後又相繼建立了我國首個人類胚胎幹細胞庫,2004年批准為人類幹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家知道嗎?世界最大的人類胚胎幹細胞庫在哪裡?我可以自豪地說:也在我們長沙,在我們人類幹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優生強國夢』正在實現。」盧光琇說。
「真正的男女平等,不僅是在家庭中,也在科學研究中。現在,我們的女航天員也能飛到太空去,只要我們有目標有理想去奮鬥,每個人都可以取得成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盧光琇與廣大女性共勉。她和記者分享道,自己養育了三個孩子,在做科研最困難的時候還要照顧老人,但只要有毅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難。她也不忘「喊話」男同胞:「多關心婦女!」
楊淑亭:在輪椅上書寫「超凡人生」
來自邵陽城步苗族自治縣的90後苗族姑娘楊淑亭獲評2024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這位在輪椅上綻放光彩的創業女性,也在這場大會中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因為一場車禍,她的人生被徹底改變;而經歷過人生暴風雨之後,她重獲新生;走進人民大會堂,她接受黨和國家的嘉獎;參加北京冬殘奧會火炬傳遞,她贏得陣陣掌聲和喝彩;登上央視春晚,她唱響青春奮進之歌……楊淑亭現任湖南省邵陽市肢殘協會主席、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十幾年來,從淘寶客服做到直播帶貨,從手工仿真花作坊做到年出口額4000萬元的外貿企業,楊淑亭用奮鬥書寫着「超凡人生」。
「這個榮譽不僅屬於我個人,也屬於堅守在崗位上的每一位女性。」楊淑亭告訴記者,目前她的公司一共帶動了1460人就業增收,其中68名是殘障人士。「對於女性創業者而言,一定要堅持,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不要去做自己不了解的行業。進入一個行業一定要深入學習,了解了才能去做。」楊淑亭以自己的經歷與女性創業者共勉。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xxcbcsp;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