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們三易生活曾在相關內容中指出,在最新的一系列架構改進推動下,部分旗艦機型使用的主攝cmos如今正在開始縮小尺寸,變得不再單純的追求「大底化」。同時這種改進型的「非超大底」主攝cmos也將有利於將手機做得更薄,必然會受到今年開始回歸的「超薄旗艦」 的歡迎。
但這種手機影像傳感器的技術革命,是否僅只限於「主攝」、只限於「旗艦機」呢?從最近曝光的消息來看,似乎有了更多值得討論的地方。
首先就在近日有爆料聲稱,索尼已經決定了下一代旗艦機型xperia 1 Ⅶ的cmos配置。它的主攝部分沒有升級,依然使用的是招牌的「中大底」雙層晶體管cmoslyt-t808(1/1.48英寸、4800萬像素),兩顆副攝(超廣角與帶有連續真光學變焦的潛望式長焦)也依然是1200萬像素的小底方案。
但與現款機型相比,xperia 1 Ⅶ這兩顆1200萬像素的「副攝」全都會換用新的cmos傳感器。它們最大的特徵,就是都加入了雙層晶體管架構。
這意味着什麼呢?大家可不要以為「雙層晶體管cmos」就是有兩層感光層。其實它本質上是通過雙層結構,來將傳統cmos上「圍繞」在感光結構周圍的其他一些功能電路,「疊放」在了感光結構的下方。如此一來,其真正的意義就在於增大了晶體管的開口率,提高了實際上的有效感光面積。
打個比方來說,cmos的表面結構就好像格子窗,窗口部分自然是感光二極管,而「格子」的部分則是周邊電路。而雙層晶體管cmos就是將格子窗的格子從原本的表面移到了下方,所以每一個「格子」的有效感光面積就都變大了。
明白了這個原理便不難理解,雙層晶體管架構對於cmos實際感光能力的幫助,或許並沒有很多朋友想像的那麼顯著。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索尼真的將這一技術運用在他們最新旗艦機的「副攝」上,那麼就將意味着手機行業會迎來至少一款全新的、尺寸在旗艦規格以下的「小底但最新架構」cmos傳感器。
更為重要的是,發力「全新架構非旗艦傳感器」的並不只有索尼。比如在另外一家影像傳感器巨頭三星的官網,就可以看到三款新近發佈的cmos在被着重展示。
其中,1/4英寸、2億像素的hp9既可用於頂級旗艦機型的超強潛望式長焦,也能作為中端機的高像素主攝方案。事實上,目前已經有多款機型在用它,大家對其並不陌生。
相比之下,1/1.56英寸的gnj以及1/2.75英寸的jn5不止是更「新」,而且技術上也比hp9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加先進。因為這兩顆相對「小底」的5000萬像素方案,全都引入了來自於三星自用頂級旗艦cmoshp2首創的「雙垂直傳輸門」結構。這是一種可以直接提升cmos滿阱容,在光線充足的前提下在小體積cmos上顯著改善每次曝光所能捕捉信息總量的cmos結構性創新。
要知道此前在手機市場里,gnj和jn5各自的「前輩」、比如gn5和jn1,都曾是大量旗艦機的副攝方案,同時也是更多中端機、甚至中低端機型的主攝選擇。如今當它們清一色地迎來旗艦級的架構下放時,便很容易讓我們期待相應級別的機型會迎來影像品質的顯著提升。
當然,看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會說,既然中小底的cmos可以通過結構創新來提升等效進光量和畫質,那些最大號的旗艦「超大底cmos」難道不可也以這樣做,從而再一次拉開與中小底cmos的畫質差距嗎?
雖然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大家不要忘了「需求決定供給」這個真理。一方面,目前整個市場的賣點、風向,正在普遍轉向「超薄審美」。從另一方面來說,「底大一級壓死人」這個概念又要遠比滿阱容、信噪比這些客觀指標,更加深入人心。
於是這也就意味着站在手機廠商的角度來說,他們對於新款「1英寸」、「超大底」的需求,本身可能已經沒有過去幾年那麼的迫切。而站在「大底愛好者」的角度來說,就算告訴ta們新款中小底cmos的客觀參數可能已經反超,ta們或許也不會信。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