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寧能源集團2025戰略客戶懇談會暨港貿產高質量融合發展推進大會
大眾網記者 劉鈺 通訊員 郝曉霞 程行 單鵬 濟寧報道
1月8日,濟寧能源集團2025戰略客戶懇談會暨港貿產高質量融合發展推進大會召開。物流、新能產業專題會以「綠色航運」為主題,向來自五湖四海的客商呈現了濟寧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千年運河「綻」新韻,奔流不息向未來。當前,物流、新能源船舶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超級周期」,隨着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國家老舊裝備的大規模更新、綠色動力產業的迭代升級,船舶產業的綠色智能轉型已成為大趨勢。隨着集裝箱港口和多式聯運港口的建設與運營,以及臨港產業園區和物流園區的快速發展,濟寧港的規劃與建設呈現出新的變化和需求。
因「運」而興加速港航物流提檔升級
近年來,濟寧能源集團加快融入交通強國、製造強國、航運強國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步伐,聯合中集集團、寧德時代和武漢理工大學,以「新船型、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為核心理念。
將培育現代港航品牌,推動傳統內河港口向開放港口、散貨運輸向集裝箱運輸、傳統船舶向新能源船舶、物流輻射區域由濟寧向周邊省市「四個轉變」作為首要任務,旨在將濟寧港建設成為以京杭運河為依託,輻射長三角,影響全國乃至全球的綜合性物流樞紐。
船舶行業轉型已成為如今船舶工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造船就像搭積木。」山東新能船業有限公司總裝車間主管魏利勛這樣比喻造船步驟,「不同於以前的散裝搭建,現在都是數智化車間,實現了船體、塗裝,舾裝『一體化』『批量化』生產。在地面上就能完成船舶每一分段的建造,最後進行船體合攏工序。這樣的模式是造船工業向精細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的重要投射。」
與此同時,隨着集裝箱港口和多式聯運港口的建設與運營,以及臨港產業園區和物流園區的快速發展,濟寧港的規劃與建設呈現出新的變化和需求。濟寧能源集團積極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不斷提升綠色航運能力,創造了全國內河「海綿港口」濟寧經驗。
新理念 引領內河航運「新」智能
一條河的故事有多長?千百年來,大運河穿越歷史、奔流不息,一路繁花、流淌至今。京杭大運河貫穿五大水系,流經6省18市,不僅是驅動大宗商品運輸的南北大通道,還拉動文化和新興產業,帶動沿線經濟提質升級。
舊時代,沒有高鐵、飛機,水路是不可或缺的快速通道,濟寧也依託京杭大運河成為「河渠要害」之地,養育一方熱土。新時代,京杭大運河登上了新質生產力的舞台,山東省不斷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範區,着力推動水運高質量發展和航運方式綠色化進程,為書寫好交通強國水運新篇章提供了「山東實踐」。
依託物流網絡和裝備資源優勢,持續推動「水、公、鐵與多式聯運」的融合,通過50餘個業務口岸、40多個鐵路站點以長江及內河支流、運河和鐵路網絡為客戶提供安全、快捷的集裝箱綜合物流服務。」傅也儉談到,要持續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內陸物流網絡,將港口優勢延伸到內陸地區,拓展多式聯運「一單制」服務應用範圍,提升聯運組織水平,助力全社會物流成本降低,更好服務「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
濟寧能源集團布局新能源船舶新賽道,打造全國首個集研發設計、智能製造於一體的綠色化、智能化、現代化、標準化新能源船舶製造基地,一期項目已全部竣工,具備年造新能源船舶240艘、修船100艘的生產能力始終把「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作為港航運輸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立足於服務保障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聚焦「億噸大港、百萬標箱、千億產業」目標,強化港航、暢通物流、振興產業、提升效能,進一步提升航道船閘能級,打造現代化港口群,完善多式聯運體系,發展現代港航物貿,推進港產深度融合。
突出智慧引領,打造內河航運智能體系
濟寧全市上下搶抓千載難逢的內河航運發展重大機遇,把「強力突破現代港航物流發展」作為事關濟寧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聚焦打造「億噸大港、百萬標箱、千億產業」,龍拱港、新能船業、精密製造產業園,一個個京杭大運河上的亮點窗口相繼崛起,蘇醒的大運河被寄予新的使命。今年上半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5050.6萬噸、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7.4萬標箱,分別同比增長46.2%、91.2%。聚焦內河運輸結構綠色智能轉型,高起點規劃建設全國首個標準化內河新能源船舶製造基地,打造出了內河綠色智能船舶「北方地區標杆」。
目前,國內99%以上水運船舶採用柴油作為推進系統動力,船舶能耗水平比較高,按新生效法規船舶設計能效指數EEDI限值要求,現有船舶約60%不能滿足要求,新能源船舶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濟寧能源集團秉持創新與發展的理念,致力於推進船舶製造的模塊化、標準化和批量化進程。在船舶設計與建造領域,通過科技賦能。自主創新,新能船業以海船建造工藝為標準,採用分段式建造方法,並結合三維建模與仿真技術,精確控制船舶的每一個細節,以確保建造質量。
連續數艘吉水的新能源船舶也是集成綠色化、智能化技術,合理地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船舶製造相結合,順應了時代發展與需求,不僅能解決江河湖海的排放和環境污染問題,也能降低船舶能耗,提高水運能力,是未來船舶發展的必然趨勢。全系列新能源船舶配備了自動駕駛系統、智能避碰系統、遠程監控與診斷系統等先進設備。
風勁帆滿海天闊,綠色賦能再啟航。濟寧能源集團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立足服務保障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聚焦「億噸大港、百萬標箱、千億產業」目標,強港航、暢物流、興產業、提效能,通過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引領綠色航運的潮流,以優惠政策為基石,以科技創新為手段,以智能建造為抓手,推動濟寧內河航運事業由「傳統動能向新能源綠色動能」轉變,助力濟寧打造京杭運河新能源運輸先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