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年,我國三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接連死亡,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2024年05月13日11:15:13 科技 1891

|憑欄望史

編輯|憑欄望史

資料來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章中

前言

在最近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我國接連有三名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去世,這三位專家對中國人工智能的貢獻各不相同,卻又都在同一年裡相繼去世,這也造成了我國人才的損失。

中國一直都是秉承科技興國的戰略,所以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來培養科技人才,人才是重中之重,是不可多得的,是需要珍惜的。

但這三位科技人才的去世實在是令人惋惜,有的甚至才38歲就去世了。

不到1年,我國三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接連死亡,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天天要聞

湯曉鷗

第一位是湯曉鷗,他不僅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還是商湯科技的創始人,有着多重社會身份。

1968年,湯曉鷗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他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專家,同樣也有着多重身份,既是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學系的教授,更是商湯科技的創始人。

不到1年,我國三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接連死亡,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天天要聞

他曾經在求學的時候,因為當地實驗室做出的一些成就而對人臉識別這一技術產生了興趣,並開始深入研究,後來又去了其他實驗室工作,繼續在計算機領域深耕,並結合視覺進行研究。

後來又自己帶領一個團隊日日夜夜做照片管理的研究,還研究了多圖分割、實時圖像檢索技術,而他用於研究的照片素材大多來自他親自給自己兒子拍的照片。

他們通過不斷地研究,最後成功實現了人臉識別技術的運用,即使看現在的一些美顏app,背後的核心人臉識別技術也都是來自他帶領的這個團隊。

不到1年,我國三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接連死亡,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天天要聞

他發明的人臉識別技術,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超過人眼識別能力的計算機算法。

2014年10月,湯曉鷗和徐立共同成立了商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後來又加入了更多的技術人員,大部分都是曾經和他一起研究過人臉識別技術的團隊成員。

2023年12月15日,湯曉鷗突然發病,送到醫院搶救,但最後還是沒能救治成功去世了,他去世的時候是55歲,19日上午,他的家人為他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了湯曉鷗遺體告別儀式。

IT時報,2023-12-18,《商湯創始人湯曉鷗55歲因病猝然離世 告別追思儀式將於19日舉行》

不到1年,我國三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接連死亡,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天天要聞

他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又是商湯科技公司的老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社會聲望和社會地位。

所以當時有很多他的學生、員工來送他,甚至連當地領導也來參加了這場告別儀式。

對於他究竟是如何去世的,官方上並沒有對此具體說明,只言簡意賅地說了是因病去世,沒能搶救回來,我們也無從知曉。

不到1年,我國三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接連死亡,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天天要聞

關於他的真正的死因,網絡上傳出了大量不實的謠言,甚至還有人猜測這位專家是自殺,當然很快這種猜測就被官方否定了。

直到後來謠言越發離譜,才有一個自稱是知情人士的人主動透露了實情,說這位專家是在睡夢中突然去世的,才平息了一部分的「陰謀論」猜測。

和他同樣因病去世的科技人才還有醫渡科技前聯合創始人何直。

不到1年,我國三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接連死亡,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天天要聞

何直

何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通信與工程碩士,醫渡科技前聯合創始人、前首席創新官。

他是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領域的傑出創業者,一直敢於創新,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於了計算機科學與生命科學的研究,還創立了醫渡科技。

不到1年,我國三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接連死亡,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天天要聞

他將科學技術運用到醫療領域,推動醫院臨床研究系統、臨床研究全數字解決方案、數字互聯網醫院解決方案,以及集團其他關鍵系統和解決方案的研發,為醫療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這樣一個科技人才卻像歷史重演般,今年4月29日凌晨,他突發疾病,最後因為搶救無效去世了,不僅是他們兩個,還有一位才38歲就去世的人才,更加令人惋惜。

證券時報,2024-05-08,《突傳噩耗!這家上市公司,前聯合創始人離世》

不到1年,我國三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接連死亡,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天天要聞

馮暘赫

馮暘赫出生於甘肅平涼,他是指揮控制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曾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學習的是指揮自動化工程專業,後來也繼續去了哈佛大學學習深造。

不到1年,我國三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接連死亡,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天天要聞

在國外學習完成後,又回到了本科學校繼續攻讀博士,然後直接留校任教,慢慢成為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一直在做關於智能規劃方面的研究,也被稱為中國人工智能和指揮控制領域的青年科學家。

後來也在從事強化學習、智能博弈、智能規劃、兵棋推演技術、貝葉斯理論的研究,特別是在指揮控制、智能輔助決策這兩個方面有着很大的成就。

不到1年,我國三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接連死亡,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天天要聞

他一直在不斷創新,帶領團隊參加了各項比賽,完成了「戰顱」系統從智能博弈平台到任務規劃智能輔助決策平台的成功迭代,這一研究成果也在智能領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獲得了許多好評。

他一直非常努力,從未懈怠,致力於研究科學技術,年紀輕輕就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高端人才,受到了許多該領域大佬的誇獎,是中國新青年中的佼佼者,也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不到1年,我國三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接連死亡,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天天要聞

他作為國防科技大學的畢業生,也一直致力於為中國的國防事業做出貢獻,參與了許多重大國防科研工程和計劃。

他在國防智能博弈領域做出了不小的成就,也讓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更廣泛地運用到國防領域,加快國防事業的發展。

但這樣一位年輕的青年科學家,卻因為突如其來的車禍去世,才38歲,實在是令人惋惜,也是我國科研事業的重大損失。

不到1年,我國三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接連死亡,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天天要聞

不到一年的時間,有兩位科技人才因病去世,還有一位因為車禍去世,我國的科學領域一下子損失了三位人才,不免讓人唏噓。

培養一名科技人才不容易,所以這些事情的發生才更加警醒我國,要更加註重對科技人才的保護,才能更好地實施科教興國。

看看新聞Knews,2023-07-16,《38歲人工智能領域專家馮暘赫因公犧牲》

不到1年,我國三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接連死亡,背後原因值得推敲 - 天天要聞


#頭條創作挑戰賽#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END---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對不起,華為Pura70,只好說再見了! - 天天要聞

對不起,華為Pura70,只好說再見了!

華為在遭遇芯片供應鏈斷裂的重創後,曾一度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然而,正如華為余承東所言,「輕舟已過萬重山」,如今的華為已然突破桎梏,重新崛起。這不,華為最近推出了包括Mate60系列、nova12系列和Pura70系列在內的多款新機型。
阿里雲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 天天要聞

阿里雲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張雲山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公布,阿里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這是阿里雲第三度受國獎肯定。此次,阿里雲聯合湖南大學等單位攻堅的「超算與智算融合計算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疑似小米SUV路試曝光,內部代號「MX11」,2025年上市! - 天天要聞

疑似小米SUV路試曝光,內部代號「MX11」,2025年上市!

來自前方的消息,小米首款SUV已經全面進入到路試階段吧,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網友拍攝到了這款車的路試照,雖說整部車被嚴密包裹,但整個的輪廓還是清晰可見,因其造型與法拉利的首款SUV「Purosangue」頗為相似,所以這款車也被網友們親切的稱之為「法拉米」或者「米法拉」,當然了具體的名稱還是要等到官宣之後才能揭曉,新車...
廣汽疆造 智慧生產 - 天天要聞

廣汽疆造 智慧生產

6月24日,工人在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總裝車間裝配汽車。6月24日,工人在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總裝車間裝配汽車。  石榴雲/新疆日報訊(記者 蔡增樂攝影報道)「現在的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10分鐘就可以下線一輛汽車。」6月24日,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總經理駱海天說。  走進廣汽乘用車有限公...
小紅書11種打法大盤點,新手商家如何選擇? - 天天要聞

小紅書11種打法大盤點,新手商家如何選擇?

本文詳細介紹了小紅書平台上常用的11種推廣手法,並針對不同品牌的特性給出了一些建議,包括如何選擇合適的推廣方式以及如何平衡品牌認知與轉化效率等問題。關於小紅書打法或許你聽到過很多,如素人投放、廣告投放、矩陣號運營、買手直播等,但是具體如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