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殺豬盤?印度讓中國企業交出全部身家!

2024年03月14日17:15:04 科技 1597

繼小米被罰48億後,印度又給中國企業整幺蛾子了,給我們的幾個企業下了最後通牒:

第一、要求OPPOvivo和小米等幾個在印中國手機企業,必須聘用印度人出任當地公司的核心管理層;

第二、這幾個品牌需要用印度分銷商取代中國分銷商;

第三、要求幾個公司把產業鏈搬到印度,以後的生產必須找印度本地代工廠。

又想殺豬盤?印度讓中國企業交出全部身家! - 天天要聞

在印度的幾個手機品牌

意思很簡單:就是我們中國自己的企業自己的產品,以後就不能自己人來管理,也不能自己人來經營銷售,更不能自己人去生產,全部要由印度人說了算。最致命的是第三條,把產業鏈全部搬到你那裡,無疑就是將全部核心技術打包送你。

這三個要求跟搶劫的區別就是,它提前通知你一下要搶你了!印度這個國家秀腦子的下限在哪呢?可能真沒有人知道。


為啥印度那麼坑,中國企業還一直往裡沖,送人頭?

首先大家肯定很費解:這幫企業都有病嗎?就印度這種國家信用,你們還往裡跑?都上趕着給它送人頭?是賤么?

當然啊,這幾家企業做那麼大,咱們能想明白的,他們更不用說了。可是為了市場增量,真沒辦法。市場增量對一家企業來說就是生命的延續,有多大的增量,就代表着有多長壽命。

又想殺豬盤?印度讓中國企業交出全部身家! - 天天要聞

2023全球銷量前十手機

國內市場目前幾乎沒什麼增量了,因為手機這種產品吧,當前該有的功能都有了,該堆的配置也都堆滿了,越來越少的人現在會因為手機型號迭代而去更換新手機。

並且,哪怕是換新手機,也是緊着家庭地位來:老婆換新,舊的手機淘汰給老公,這樣的。所以這幾年來各大廠商在國內的銷量都處於連年下滑中。

再加上這幾年中國市場經濟有目共睹,大家都不怎麼愛花錢了,現在中國地區的居民消費佔比全世界僅為1-2成,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蛋糕都在境外。

你如果不把手機買到外面去,只在國內自己玩,哪怕全國人都來買你的手機,連剛出生的嬰兒和一百歲的老人也買,總共也才十幾億,那十幾億賣完了之後又該怎麼辦?

又想殺豬盤?印度讓中國企業交出全部身家! - 天天要聞

2022年開始幾乎就沒啥增速了

我在前面的一篇關於電動車的文章也說過,中國電動車不可能只自己玩,一定要走出去是一個道理。你以為國內十幾億的市場已經很大了,但跟外面比起來就是毛毛雨

你不出去,那隻能是把市場拱手讓給歐美日韓,看着他們越做越大,最後來圍剿我們。所以想做大,想長久活下去,必須得出去,去搶佔外面那8成的市場。

外面市場體量主要是集中在歐洲、美國、日韓、東南亞、印度。這幾個地方的人口加起來有30多億了,這也就是韓國三星手機,即便脫離了中國市場,還照樣是世界手機銷量霸主的原因所在。

這30多億人口裡,印度就佔了快一半,而且現在全球都有個共識,就是印度人雖然很多腦子都不太正常,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下一個「超級市場」。

又想殺豬盤?印度讓中國企業交出全部身家! - 天天要聞

越來越多印度人用上智能手機

而且印度發展確實是很快,能買得起高端手機的人是越來越多。第一是歸功於他一開始的經濟下限確實是太低,發展空間大;第二是印度人跟我們不一樣,雖然是人口大國也沒啥錢,但是他們很敢花錢,就是又窮又愛花的那種(這與他們的文化環境有關,先不展開講)。

以上兩個因素疊加呢,促使印度成為一個消費很活躍的國家,再加上人口很集中,14億多都在同一個國家,企業進入搶市場的時候就不用顧慮多元化的政策,相對方便很多。

14多億人,人口又集中、又愛花錢,他們自己也沒啥手機品牌,智能手機覆蓋率也還不高。這麼好的市場條件,先不說小米、OPPO、vivo這些稍大的企業了,是個造手機的公司都想往裡擠吧,這也就導致全球的企業資本都看上了這個香餑餑。

於是各個廠家都爭分奪秒到印度開啟了分號,都想在印度的手機市場火熱之前先把坑位給佔了。這也就是大家費解為什麼都知道印度人跟有病一樣,還上趕着去印度開公司去。

又想殺豬盤?印度讓中國企業交出全部身家! - 天天要聞

印度為什麼一直干斷自己後路的事情?

那這樣的開局明明很好,印度為什麼還要「絞殺」中國企業呢?如此「絞殺」中國企業,很容易讓國家信用破產,以後其他國家的企業還敢進入嗎?還是說這次就是因為國家間的衝突,政治正確呢?

別急,我們一個個來說。

印度始終渴望成為一個大國,從而替代中國,不僅僅是人口總量上的大,更包括替代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夢想。體現在莫迪老仙上任不足半年就宣布了「在印度製造」戰略;還有這些年印度大大小小的官員和企業,也沒少來中國取經。

慢慢的,中國以前在很多方面外道超車的方式方法印度也都學了過去,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市場換技術」和「以市場換國外先進管理經驗」策略。就是比如你幾大手機廠商,想要在印度銷售手機的話,就必須在印度開公司建廠,給他們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他們也能學習到你整個企業、整個產業鏈究竟是怎麼運轉的。

又想殺豬盤?印度讓中國企業交出全部身家! - 天天要聞

印度人來中國學習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很可惜,他們的學習成果未如預期。不足的基建物流、勞動力技能、營商環境等方面的欠缺極大限制着印度製造業的發展。這裡要歸功於他們的文盲率還是很高,每5個勞動力就有1個文盲,更別說一些技術稍高一點的製造產業了,當前的印度人根本無法勝任。

當然,他們的階級和種姓制度也有着一定影響,我們不展開說。最好的例子就是蘋果生產線進入印度後,各種零部件不達標等等。

很顯然,印度並沒有將我們製造業的這一套學會,所以,將中國企業在印度的產業鏈奪走,讓印度人架空在印中國企業,就成了印度最後的路。

又想殺豬盤?印度讓中國企業交出全部身家! - 天天要聞

印度手機生產線

當然,也有可能一開始就想讓中國企業有來無回,且只針對中國企業。因為這恰恰是西方致力去中國化和打壓中國崛起的關鍵環節。簡單來說就是一場合謀,先騙取中企的信任,待資金、人員、設備、技術、產業鏈、渠道等資源進入後,在進行充分的「絞殺」。

試想一下,OPPO、vivo、小米這些企業真的被盤剝成功,那麼印度直接就獲得了從就業崗位、供應鏈、加工製造、人才培養體系、企業管理體系,還有最後的銷售、售後等一整套非常成熟的產業鏈。那我們企業辛苦建立起來的所有所有,就直接給印度做了嫁衣。

上面也提到了,當前的兩國衝突,政治正確等因素也不是沒有。莫迪老仙在大選前向中印邊境增兵一萬人,印媒也在鋪天蓋地渲染情緒。不過我認為這只是莫迪為了選舉做的一次全民情緒上的動員,大量文化缺失/文盲的人很容易被煽動並抵制中企。

但地緣的衝突並不影響印度原本就想要吞掉中企的計劃,只不過讓這個時間節點提前了一點而已。

又想殺豬盤?印度讓中國企業交出全部身家! - 天天要聞

莫迪

我們的企業如何應對?最終又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先看看我們的這幾個企業是怎麼做的:

首先,小米已經更換了外籍經理,但是要求外籍經理必須聽命於自己;vivo從4月份開始,也將撤銷自己在印度哈里亞納邦新德里旁遮普的中方經銷商,改用印度經銷商。還有還有加上OPPO共三家企業已經開始與印度的卡邦、迪克森等印製造商量合作事宜,讓他們來幫忙生產手機等產品。

很多人就會問:那我們自己的企業還剩什麼?

那就只能剩個品牌唄!

其實也不用奇怪,因為這幾個企業說實話沒有多少核心技術,只能正面被盤剝。再比如像OPPO、vivo這兩個企業,由於境外混合的股權架構問題,也只能聽命於資本,被資本控制。他們在印度沒落,幾乎成了定局。這也是早前很多中國企業優先走「貿工技」埋下的禍根。

這下清楚為什麼自己擁有核心技術有多麼重要了吧?換成華為看看,完全自主的操作系統、芯片、指令集等等,印度要盤剝都不知道從哪下手,因為他根本就接不住。

又想殺豬盤?印度讓中國企業交出全部身家! - 天天要聞

我的看法是:按照印度一貫的德行+中印關係,大概率,這些中企在印度的日子只能按天計算了。利潤可以讓人失去初心,如果這些企業為了在印度生存下去,為了印度那14億質量並不高的市場,一味接受盤剝。最後面臨的只能是變本加厲!完全失去自己,而把更廣大的市場留給歐美日韓。


最後總結一下:

很多中企明知道印度那麼坑,還上趕着去印度開公司辦廠,是因為中企需要新的市場增量,為了長久活下。而印度算是一個較為不錯的增量市場,所以我們能看到,哪怕被坑,他們也要去印度。

而印度老乾斷自己後路這個事情,是本着他們想替代中國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國,然而學藝未精,只能動手搶。也很有可能是一場與西方合謀的「殺豬盤」,先騙取中企的信任,待資源全部進入後,再進行盤剝「絞殺」。

而當前這幾家中企的應對方式捉襟見肘,由於核心技術和話語權的缺失,最後可能很難逃出被盤剝的命運。但若是這些企業強硬些,或許最後還有點生還的機會。

全文完。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那就點個贊和關注吧!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曲意悠揚,柔情似水!聲迪黑美人2主觀體驗報告 - 天天要聞

曲意悠揚,柔情似水!聲迪黑美人2主觀體驗報告

合適的場合做合適的事情,是營造舒適氛圍的法則。就比如兩個公司高管在辦公室洽談業務,其中一個問你是要喝紅茶還是綠茶,另一個說我想喝奶茶,這就很不合時宜;亦或是在電影院等公眾場合大聲喧嘩、脫鞋翹腳,都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短視頻「嫂子揉面」爆火:親屬倫理正在被流量撕裂! - 天天要聞

短視頻「嫂子揉面」爆火:親屬倫理正在被流量撕裂!

最近,一類名為「嫂子揉面」的短視頻在網絡上掀起了巨大的流量狂潮。視頻中的女性角色被設定為嫂子、小姨子等親屬身份,她們穿着暴露,用曖昧的動作揉麵糰,而拍攝者自稱是她們的男性親屬。評論區更是烏煙瘴氣,充滿低俗留言,讓人不禁感慨:短視頻平台已經從
時速400公里的CR450動車組何時運營:官方給出新說法 - 天天要聞

時速400公里的CR450動車組何時運營:官方給出新說法

快科技4月4日消息,中國中車近日召開的2024年年度業績電話會上,有投資者提問,CR450動車組預計何時投運?對線路有什麼要求?中國中車回復表示,公司研製的兩列CR450樣車於2024年底順利下線,目前正在北京鐵道環線進行型式試驗。預計二季度將在正線上進行試驗和運行考核,驗證和優化動車組與軌道線路、接觸網供電、行車控制...
華為戰略調整,余承東卸任! - 天天要聞

華為戰略調整,余承東卸任!

華為內部完成了一場靜默的戰略轉向:余承東卸任車BU董事長職務,轉而更專註於終端BG業務與鴻蒙生態建設。 這一調整背後,應該是華為在智能汽車和消費電子領域的一次關鍵的戰略升級,即:從「單點突....
下架!處置!微信最新公告→ - 天天要聞

下架!處置!微信最新公告→

4月3日,「微信珊瑚安全」微信公眾號發佈《關於違規微短劇類小程序的處置公告(2025年4月)》,其中提到:近期,平台通過事前攔截和巡查審核發現,部分微短劇類小程序存在不良價值觀導向內容或存在侵權等行為。
余承東卸任華為車BU董事長 - 天天要聞

余承東卸任華為車BU董事長

4月4日,觀察者網注意到,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車BU董事長余承東已經卸任華為車BU董事長職務。在華為官網上,目前余承東的介紹信息已變更為「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不再包含「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此外,余承東微博和抖音的認證信息也同步進行了更改。 圖源:華為官網 華為官網顯示,余承東出生於...
傳英特爾與台積電達成初步協議,成立合資企業運營晶圓代工廠 - 天天要聞

傳英特爾與台積電達成初步協議,成立合資企業運營晶圓代工廠

4月4日消,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道,兩位參與相關討論的知情人士稱,英特爾與台積電已經達成了雙方成立合資企業的初步協議,雙方將共同運營英特爾在美國的晶圓廠。報道稱,美國白宮和商務部官員一直敦促台積電和英特爾達成協議,以解決英特爾的長期危機。而在英特爾和台積電成立的合資公司當中,台積電將擁有合資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