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建「數字種質庫」,以數智化手段助力科普傳播

2023年10月29日13:13:08 科技 1676

頂端新聞首席記者 郭丁然

10月28日,2023騰訊科學WE大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辦。這是科學WE大會繼三年線上進行後重回線下,連續舉辦的第11屆。

本次WE大會重磅嘉賓齊聚,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趙忠賢、國家作物種質庫主任錢前,兩位諾獎得主——「石墨烯之父」安德烈·海姆、首顆系外行星發現者迪迪埃·奎洛茲,以及「網狀化學」領域開拓者奧馬爾·亞基、世界衰老生物學權威琳達·帕特里奇、磁控固液相變材料開發者蔣樂倫同台,向公眾分享物理學、材料科學、農業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會上還發佈了騰訊科技館「數字種質庫」,未來大朋友和小朋友可以以全新的方式體驗神奇的種子魅力。

以數智化手段助力種質科普傳播

「11年來,WE大會始終致力於探討如何運用科學,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世界、制定解決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方案」,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在開場演講中強調,「人類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提升所有關鍵領域的生產力,並防止浪費,以應對『食物、能源與水』等基礎資源稀缺的重大挑戰。」

騰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建「數字種質庫」,以數智化手段助力科普傳播 - 天天要聞

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開場演講

種質資源被譽為推動農業發展的「芯片」。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作物種質庫主任錢前,現場回顧我國水稻育種歷經三次技術飛躍,創造性引領水稻單產提升的科學突破。

「種質創新是育種的靈魂」,錢前認為,「當下種業發展關鍵在於進一步提升種源創新效率,將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推動育種技術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將我國種質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育種創新優勢。」

騰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建「數字種質庫」,以數智化手段助力科普傳播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作物種質庫主任錢前演講

會上,騰訊發佈了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作物種質庫共同建造中的騰訊科技館「數字種質庫」,計劃利用3D建模等數字技術,將國家作物種質庫全品類種質資源數字化掃描,三維動態呈現。

頂端新聞記者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是目前世界上單體最大的國家級種質庫,在幾代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保存各類農作物種子46萬餘份。

此次發佈的「數字種質庫」還將展示太空水稻「小薇」等10種作物從萌發到結實的的全程動態三維影像,讓公眾不受時空限制,觀察種子生長全生命周期狀況,細緻感受和深入探索種子的奧秘。

此次大會以「種子」為主題,致敬古往今來播撒種子改變未來的科學探索者。

此項致力於助力農業科研和公眾科普的公益作品,不僅能讓公眾通過零距離全息交互,了解我國豐富的作物種質資源、安全保存和生物育種前沿技術,提升社會對農業科學的認知和對國家糧食安全的關注;其通過數字技術高保真三維還原植物生長全過程,對科學家研究植物生長規律、優化種植條件、培育新品種具有科研價值。

「數字種質庫」是騰訊繼公布打造「科技樹」後,公開宣布落地的首個延展科普產品。未來,它將作為騰訊科技館「農業科學」主題常設展廳的核心展項與公眾見面。去年WE大會上,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宣布,騰訊正在深圳前海總部建造一座永久開放的公益科技館,並聯合頂尖科研機構,運用人工智能和全真互聯技術,打造數實融合的「科技樹」,系統性呈現人類百年科學的發展脈絡及突破性成果。騰訊科技館將基於「科技樹」延伸打造理、工、農、醫四大0級學科的常設展廳,為公眾提供沉浸體驗人類文明科學成果的開放空間。

騰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建「數字種質庫」,以數智化手段助力科普傳播 - 天天要聞

騰訊公布騰訊科技館「數字種質庫」概念海報

材料研究突破引領革命性應用

歷經百年研究史的超導今年引起了公眾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原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趙忠賢在大會現場,帶觀眾系統性了解超導體的特性及研究價值。

作為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趙忠賢團隊通過獨立發現液氮溫區氧化物超導體和發現臨界溫度可達55K的系列鐵基超導體等科學突破,促進了全球高臨界溫度超導體的研究。

趙忠賢介紹,超導自1962年就開始在能源、信息、健康等領域為人類服務。例如,超導核磁共振成像早已成為醫學檢查的重要手段。「持續提高超導體臨界溫度、探索更適於應用的超導體材料和新工藝,將會對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深刻變革。」趙忠賢說。

騰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建「數字種質庫」,以數智化手段助力科普傳播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趙忠賢演講

「沙漠中的人們可以在家裡使用太陽能驅動的水收集器,從空氣中提取出足夠一家日常所需的用水量,擺脫對自來水管網的依賴。」「網狀化學」領域開拓者奧馬爾·亞基分享了他自發明金屬有機框架(MOF)(1995年)、共價有機框架(COF)(2005年)等目前已知多孔性最強的新材料後,持續推進從空氣中獲取飲用水資源等技術的創新和落地。他和團隊基於MOF設計了人類歷史上首個能從低濕度環境中捕捉、在低溫下釋放並輸送飲用水的裝置,在莫哈韋沙漠進行的實地測試中,每公斤MOF每天能產出1升水。目前,一噸MOF材料每個循環可產出750升水。這一裝置已落地應用,並用於緩解全球的水資源壓力。

騰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建「數字種質庫」,以數智化手段助力科普傳播 - 天天要聞

美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沃爾夫化學獎得主奧馬爾·亞基演講

石墨烯被譽為「21世紀最重要材料」,同樣讓全球科學家和公眾產生應用的無限想像。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石墨烯之父」安德烈·海姆現場講述了他和同事們如何通過「撕膠帶」的剝離技術獲得這種單原子厚度的材料,並帶觀眾窺探其神奇的特性。石墨烯的厚度只有一張紙的幾百萬分之一,卻擁有比鐵強200倍的納米級強度,可謂世上已知最薄、最堅固的材料,但同時又類似柔韌的橡膠,具備較強的伸縮性;它對氣體和液體具有極強的防滲透性且擁有優於銅的導熱導電性能。「這一材料可在未來10到20年帶來諸多行業的革命」。安德烈·海姆表示,其團隊與來自中國深圳的研究人員合作,成功將石墨烯作為「點金石」,從只含有十億分之幾黃金的廢料溶液中提取出黃金。安德烈·海姆早年關於石墨烯以及磁懸浮、壁虎膠帶研究的實驗視頻經騰訊多媒體實驗室光影煥新技術智能修復,以高清畫質帶現場觀眾沉浸式領略科學的神奇。

騰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建「數字種質庫」,以數智化手段助力科普傳播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美國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海姆演講

中山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蔣樂倫教授展示了團隊開發的磁控固液相變材料。該材料融合了固態與液態金屬的優勢,固態時具備較高剛度和高負載能力,液態時則可以像水一樣自如形變。基於科幻電影中萬磁王角色帶來的靈感,該材料不僅能通過合金化調節溫度控制形態相變,也可以通過外磁場來控制其運動、變形、分裂、癒合等形態變動。「我們已經證明了磁控固液相變材料和機械人在生物醫療、工業製造等領域的應用可能。」蔣樂倫舉例:「微型磁控固液相變機械人可以在無線磁場控制下進入人體,完成靶向藥物運送、異物清除等醫療任務。」

騰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建「數字種質庫」,以數智化手段助力科普傳播 - 天天要聞

中山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蔣樂倫演講

探究生命起源與延緩衰老方法

「地球上不再有生命起源,只有生命繁衍。」因探測到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榮獲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迪迪埃·奎洛茲,在大會上分享了團隊持續開發天文儀器和技術,發現數千顆行星的探測方式和研究進展。「我們通過測量行星體積、質量、溫度,以及研究大氣層,尋找並探測適合遠程研究生命的類地行星系統。」他結合地球的重大演化,帶觀眾理解行星探測對探測生命起源的價值。「40億年前,地球地表的化學反應生成了能夠誘發生命起源的物質。而當生命出現時,生命體本身的化學機能和反應就開始影響並改變地球。現在的地球不再具備從物質轉化為生命的條件。」研究宇宙天體,探測其他行星上的生命起源事件,可以幫我們找到地球生命起源的答案。

騰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建「數字種質庫」,以數智化手段助力科普傳播 - 天天要聞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起源聯盟」負責人迪迪埃·奎洛茲演講

人類壽命在不斷延長的同時,因衰老引發的患病率越來越高,尋找推遲衰老辦法的衰老生物學成為熱門學科。世界衰老生物學權威琳達·帕特里奇認為,「可以利用藥物保護人們免受與年齡有關的疾病的侵害,而不是等到這些與年齡有關的疾病先出現,再逐一治療。」她通過動物飲食限制實驗,探究衰老的基本機制和複雜過程,即遺傳物質、細胞、組織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退化,並基於此研究如何限制相關基因表達來延緩衰老。她提出用雷帕黴素複合葯進行靶向預防,從而延緩不止一種老年疾病的發生,甚至徹底阻止它們。帕特里奇強調:「我們不是為了延長生命的持續時間,而是要解決越來越長的生命末期中的健康狀況問題。」

騰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建「數字種質庫」,以數智化手段助力科普傳播 - 天天要聞

英國皇家學會副會長,英國醫學與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琳達·帕特里奇演講

頂端新聞記者了解到。WE大會致力於面向公眾分享最具突破性的科學發現和前沿思想。十年來,霍金彭羅斯、潘建偉、姚期智等94位全球頂尖科學研究者登上WE大會舞台,分享宇宙學、理論物理、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空天科技、信息科技、智能製造等十多個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及前沿科技應用。公眾線上線下參會累計近1億人次。

在WE大會新十年起點,騰訊持續關注基礎科研的同時,還引導公眾和行業關注科技提升生產力的巨大潛力。10月29日,首屆騰訊產業科技大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行,來自智能製造、航空航天、智慧農業等領域的優秀企業代表分享產業科技的突破與落地,展示中國產業與科技融合轉化的前沿實踐。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佈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佈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積架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