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罵聲一片,到訂單滿天飛只需要三天時間。
有消息稱,在1月6日,特斯拉中國宣布下調國產車型售價後,至1月10日,特斯拉在3天時間內已經獲得了超3萬的訂單數量。不僅如此,多個特斯拉門店稱人流量、成交量翻了數倍,降價首日(周五)特斯拉全國提車量超1萬輛,在隨後的兩天(周末),國內某市每天提車量均超過200多輛。
雖然,特斯拉方面對於相關消息拒絕置評,但從過往特斯拉降價之後的銷售情況來看,消息保真的概率並不小。特別是從官網上看,目前特斯拉model y後驅版、長續航版預計交付日期由原來的「1-4周」調整為現在的「2-5周」,可以看出特斯拉的訂單量確實在持續增長中。
目前,在特斯拉中國宣布大降價後,毫無懸念地再次引發維權事件。不少車主組建「維權群」,要求特斯拉補償相應損失。甚至,更有傳聞稱某友商員工趁機混入維權隊伍中的情況,可謂是亂象叢生。
截至目前,特斯拉並未對降價推出相關「保價措施」或「補償方案」。不過,參考過往的情況來看,特斯拉基本不可能為車主推出「補償方案」,畢竟從去年10月開始,特斯拉的車價就一降再降,維權也是時有發生,但特斯拉級別上是無動於衷。
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就認為,特斯拉之所以降價,與成本有關。當成本出現變化時,特斯拉會第一時間調整終端價格。陶琳表示,「一款產品價格的調整,實際是企業對於接下來一段時間成本變化上的一個預測。2023年疫情基本過去了,我們認為供應鏈在很大程度上恢復正常了,不會像前幾年那樣出現各種不太能預測的這種物資短缺,進而帶來成本上的不確定性。」
陶琳此番話術,雖然是在為特斯拉的降價找尋依據,但同時也在提醒新購買的消費者,2023年的特斯拉,仍然還有繼續降價的可能。
在功夫汽車看來,雖然特斯拉通過降價,達成了3天3萬張訂單的「壯舉」,但本質是竭澤而漁。此前,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之所以備受青睞,主要是源於其高端定位。不過,近年來,隨着中國其他新勢力品牌的高端化與諸如比亞迪、極氪等車企不斷出新,中國消費者的選擇一下子變得豐富起來。
面對激烈競爭,特斯拉雖也有一些軟硬件的提升,但如model 3依然是5年前的產品。這對於喜新喜變的中國消費者而言,很容易被看做是「沒有誠意」的表現。另外,以價換量也對品牌有着不小的傷害,奧迪如今在bba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就是一個前車之鑒。畢竟,不會有一個消費者會認為,一個不斷降價的品牌會是高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