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作為一家中國的本土手機品牌,他的發展歷程大家都耳熟能詳。在過去的三年里,美國不斷在對中國的芯片行業打壓,這使得像華為這樣的企業跌入低谷。但他靠自身技術以及自身的市場才好不容易「活」了過來。
但在2022年之後,大家對於手機這樣產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減少,各大芯片企業也在不斷的裁員、縮小產能,來維持自身企業的發展。所以不僅僅是華為這一家企業,許多智能手機市場、全球的芯片市場、以及電動汽車等市場就進入到了「寒冬期」。
華為總裁任正非表示,華為不會因此放棄,我們要活下來,要把寒氣傳給每個人。如今我們縱觀整個市場,受「寒氣「影響的企業不單單只是華為一人,蘋果、台積電、特斯拉這些以芯片為生的企業無一倖免,而且他們的處境,也並不樂觀。
根據外國媒體報道,今年美國的科技圈可謂是「一塌糊塗「,大量的科技公司都有着裁員的大動作,他們的市值也隨之降低了大半。我們熟知的美國科技巨頭企業,例如亞馬遜、特斯拉等企業,因為」寒冬期的來臨市值已經蒸發掉了1/3,有的企業甚至更為慘淡,光亞馬遜一家企業,就損失了7576億美元。
這樣的寒冬期,不僅僅讓這些巨頭企業在虧損。在美國大大小小的科技企業成百上千,但這次的寒冬期,就讓許多的企業已經關門歇業了。其中就有十二家科技巨頭年內市值蒸發了1000億。
除了這些巨頭的市值在損失以外,芯片行業的業績也損失的十分嚴重,這就讓不少好企業改變了原先的戰略發展計劃。被稱為芯片代工領域「王者」般存在的台積電,也受到了大量的打擊,要知道,台積電是可以完成3納米或者2納米的製程工藝的,他們預計在2024年完成此加工製造廠的建設。他們的技術已經領先美國一大截了,這樣的好處就是,他們所生產加工出來的芯片是供不應求的。
隨着科技圈寒冬期的到來,台積電並沒有能夠倖免。由於需求減少,芯片市場遇冷,訂單也在隨之減少,就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現象。所以台積電不得不關閉光刻機來減少產能。只有這樣節省開支成本,他們才勉強度過這個寒冬期。
之前他們要計劃開設3納米的生產線,現如今也只能擱置。我們傳統的芯片製造已經達到了極限,所以我們要想追求更高的技術就的付出更高的成本。所以開設一條3納米的生產線,光成本就要燒掉150億美元,生產線要錢,成本也要錢。3納米工藝12寸晶圓的價格就要高達30000美元,這樣的價格比5納米工藝要高出一倍多,比中國現在已經熟悉的14納米的技術,不知道高出多少倍。所以所產出的產品的價格也水漲船高。一枚3納米的芯片從設計,到加工,再到最後的封裝,價格一路飆升。
所以,儘管台積電在芯片的代加工上面有着高超技術,但是因為成本太高,就讓不少企業望而卻步,他們也只能關閉這些光刻機,來維持開支。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台積電的3納米的芯片,目前只收到了高通和蘋果的訂單,雖然我們知道這兩家公司底子頗厚,但是台積電想要追求更高技術的發展,光靠這兩家企業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讓台積電犯了難,是要追求更高水平的技術,衝擊高端市場。還是暫時的止步於此,做好自己已有的技術。
許多科技全都遇到了大麻煩,當然蘋果也難以逃脫,儘管現在手機市場嚴重縮水,但是在整個市場他們還是有着自己的一部分市場份額。但是自從蘋果推出iPhone14系列以後,蘋果的風評就越來越差。有人說是故意將iPhone14與iPhone14 pro的配置拉大,讓人們去購買iPhone14 pro以上系列的產品;還有的人說蘋果的更新換代只體現在發佈會上。通俗來講,就是說只有在蘋果新品發佈會上,新產品與舊產品的對比,性能高出百分之多少的時候,你才能直觀體現出他和之前產品的區別。再加上美國其他品牌對蘋果的抨擊,還有就是富士康的產能跟不上的問題,
這就嚴重影響了蘋果銷量。本是在銷量高峰期的時候,蘋果的供貨跟不上,也就影響着蘋果自身的發展。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沒有企業可以躲得過去,只有立足自身,切實發展,才能挺過去。當然華為也沒躲過這次寒冬,它不僅僅是在手機上的發展戰略有改變還在其他領域上有所突破。例如:智能汽車、智能手錶等等。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謀求發展去探索出路,帶領員工不斷創新。華為並不像美國科技巨頭企業那樣停工停產裁員減薪而是和員工共同面對困難。身處低谷,誰能扛過去,誰就能打好翻身仗。華為模式的危機意識是為更好滿足客戶需求,積極進取、勇於創新。堅持客戶需求導向,圍繞客戶需求持續發展。
全球經濟格局在不斷地改變,各個科技巨頭也在隨着自身發展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我們可以降低成本,向美國那些科技巨頭企業一樣,用裁員減薪的方法維持自身發展。也可以像中國華為這樣,帶領員工謀求發展。現如今科技公司的處境都十分的艱難,想要發展就必須要活下來。華為總裁任正非說,和平是「打「出來的,只要我們能夠度過這樣的時間,中國企業可以熬過這個「寒冬」,就可以打好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咋將來也會有着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