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與電信終端產業協會發佈首批11張快充認證證書,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的4款終端、5款適配器通過認證,快充「大一統」時代或將到來。
通用充電功率可達40W
充滿手機縮短至1小時以內
近年來,為了解決用戶的「續航焦慮」問題,國內的智能手機廠商越來越「卷」了。從早期的18W到65W,再到現在的100W以上大功率快充,充電時長由幾個小時已經縮短到了十幾分鐘。
與此同時,目前國內廠商的快充協議普遍採用的是各家的私有制式,這就導致一部支持快充的手機,往往需要藉助原裝充電套裝才能達到所宣傳的充電功率,而使用其他充電器時,充電效率大打折扣。
近日,由中國信通院、華為、OPPO、vivo、小米牽頭,聯合矽力傑、瑞芯微、立輝科技、昂寶電子等多家終端、芯片企業和產業界夥伴共同努力完成的新一代融合快充協議「UFCS融合快充協議」即將正式落地。該協議制定了移動終端的融合快速充電標準,旨在為終端使用者創造快速、安全、兼容的充電使用環境。
據了解,即將落地的UF-CS融合快充協議通用最高功率可達40W,可以推算出目前使用融合快充充滿一塊4500mAh電池需要50-60分鐘,後續還將逐步提升到65W及更高水平。而在具體機型上,目前首批獲得融合快充UFCS認證的手機有已上市的iQOO10Pro、MateXs2和未上市的OPPOReno9、Red-miK11R新機,後續也會有更多機型加入。
廠商需進一步提升兼容性
「求同存異」促進融合快充
對於融合快充而言,「落地」只是第一步,想要真正統一快充協議還面臨著諸多難點。根據《移動終端融合快速充電技術規範》規定,想要實現融合快充,充電設備(智能手機)、電源供應設備(充電頭/移動電源)、連接線纜以及三者在快速充電系統中的交互系統均需滿足融合快速充電技術規範。
據了解,目前手機快充主要是通過增大充電功率來縮短充電所需時間,共有三種手段實現,即提高電壓、增大電流和電壓電流同時提高。這三種路徑均有代表性技術,例如,高壓快充有高通QuickCharge 3.0/2.0、聯 發 科PumpExpressPlus,低壓快充有OPPOVOOC閃充、USB3.1PD。由於不同手機廠商的快充方案存在差異,因此不同品牌的手機充電器在混用時起不到快充的效果,並可能會縮短電池壽命。
「求同存異」的原則或將成為融合快充標準普及的一個突破口。有關人士指出,手機廠商可以繼續發展私有快充,但對於通用快充標準的性能和兼容性也要提升,同時在適配器、數據線等配件方面也要進行技術同步。就目前看來,最高40W快充和5款周邊配件雖然不算亮眼,但也算是邁出了紮實的第一步。
不論如何,融合快充標準的落地,對消費者來說是個好消息。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幾家廠商能夠打破固有技術思維定式,遠離無意義的內卷化競爭,適配產業生態的長期發展需求,也許在未來幾年,我們就能在不同手機上體驗到相同的快充技術,而且相互之間還能夠良好兼容,徹底擺脫私有充電協議的束縛。 華商報記者 湯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