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九屆新僑創新創業成果交流活動在北京舉行,會上對「中國僑界貢獻獎」獲獎者進行了表彰。湖南省共有4人獲獎,其中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張斗教授榮獲「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
(圖源:北京僑聯)
「中國僑界貢獻獎」由中國僑聯於2003年設立,每兩年舉辦一次,活動通過表彰「僑界貢獻獎」、舉辦新僑創新創業主題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廣泛宣介新僑創新科技成果和創業奮鬥歷程,在團結激勵鼓舞海內外僑界高層次人才為國服務方面成效顯著。本次表彰中,全國有128人獲獎,其中,一等獎52名,二等獎76名。
張斗:用先進知識和經驗來服務國家發展的重大需求
張斗,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湖南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中南大學「升華學者」特聘教授等人才計劃。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子陶瓷與器件,介電複合材料與器件,無鉛壓電鐵電陶瓷、鐵電薄膜、3D直寫以及多孔生物陶瓷等。
說起回國這個決定,張斗從未後悔過。
1999年,張斗獲得了前往韓國學習的機會,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讓張斗深刻認識到自身學識的不足,於是決定前往英國深造,將研究方向和工作重心放在高端壓電陶瓷材料及器件領域。
2009年,張斗回國後迅速組建了「電子陶瓷與器件」科研團隊,致力於壓電陶瓷及器件技術的研發。
「做好科研工作,就是要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起來,解決國家遇到的困難挑戰和『卡脖子』問題。」面對我國航空航天、工業自動化等對新型智能材料的迫切需求,張斗帶領團隊成員潛心鑽研,發明了智能壓電纖維複合材料製備與應用系列關鍵技術,目前,已在我國大型航天結構、工業智能監測、橋樑道路等領域推廣應用,產生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在壓電/介電複合材料的基礎研究過程中,張斗及其團隊攻克了複合材料結構-性能關聯機理複雜、陶瓷/聚合物介電性能不匹配、協同調控與大尺寸製備困難等技術難題,多項創新成果的實現不僅增強了中國材料學科在壓電/介電領域的理論自信和科學自信,也提高了中國在國際電子材料領域研究的學術話語權和影響力。
張斗說,「能用在國外汲取到的先進知識和經驗來服務國家發展的重大需求,這讓我感到成就感爆棚!」
不僅與國際接軌,張斗的研究也聚焦地方實際。基於湖南省豐富的礦產資源,張斗結合自身在無鉛壓電陶瓷、薄膜電容器等領域的研究,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技術和產品優勢,開發高附加值產品,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累計實現科技成果轉化近五千萬元。未來團隊將取得更多技術上的突破,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鑒於自身留學的經歷與經驗,張斗還十分注重研究生國際化培養,鼓勵和支持團隊的青年教師和學生出國深造、訪學交流等。「只有視野打開了,思路才能打開;思路打開了,格局才能打開。」他希望自己的學生潛心研究,肩負起青年人的責任和使命,用更多原創性的科研成果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最終服務於人類的共同進步。
科學大道上始終群星閃耀,他們不僅膺獲了個人榮譽,更為人類的進步孕育了累累碩果。未來,將有更多中南人追隨榜樣的腳步,專心學業、潛心鑽研,共同攀登科學高峰!
關注"中南大學本科生招生辦"頭條號,獲取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南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文章素材來源:中南大學新聞網、中南大學教師個人主頁、湖南省僑聯官微、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