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怎麼自救?任正非給出了答案由硬變軟,值得所有人深思

2022年09月30日19:23:35 科技 1494

近段時間,網上被任正非的一篇文章再次刷屏,大概意思就是華為徹底迎來「寒冬」,整家公司需要從規模轉型利潤和現金流

華為怎麼自救?任正非給出了答案由硬變軟,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聞

這篇文章很專業,甚至比國內一些經濟專家還要專業,因為華為身處一線,而任正非處於這「風口浪尖」上,所以對於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發展以及企業運作,必然有着獨特的見解。然而,任正非提到的「活下來」,那麼華為為何會如此艱難?

華為怎麼自救?任正非給出了答案由硬變軟,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聞

首先,深入這篇文章後你會發現,「憂患意識」在任正非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說要把這一份「寒氣」傳遞給每個人,因為過去所有人都沒有體驗過「寒冬」,意味着缺乏危機感,就不會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件事。

畢竟隨着老美三番四次的打壓,華為營收一落千丈。那麼在這裡也可以大膽做一個猜測,接下來我們或許會看到華為「降薪」、「裁員」甚至是靠業務相關的字眼。這都是正常不過,當然,這也有可能不會出現。

華為怎麼自救?任正非給出了答案由硬變軟,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聞

任正非說了:未來十年都會是一個痛苦的時期,全球經濟衰退,消費者購買力下降,這意味着任何一家廠商想要保持以往的營收這是不可能的,何況華為還四面圍堵!

這背後不禁讓人思考,華為目前的處境到底是什麼情況?一向財大氣粗的「地主家」真的沒有餘糧了嗎?

可見,在上個月華為低調公布了一組數據,上半年營收僅有3016億,凈利潤在5%,看起來還不錯吧。但下半年,營銷同比下滑5.9%,凈利潤更是比去年下滑了9.8%。

當然了,當下華為急需的並不是錢,而是芯片。因為缺乏芯片,華為手機業務直接進入「寒冬」,無法正常更新。自從台積電斷供華為芯片後,華為手機業務營收下滑82%……

華為怎麼自救?任正非給出了答案由硬變軟,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聞

就算如今華為能夠正常推出mate50系列手機,但用的芯片也只是用着高通的「閹割版」芯片。

然而,希望老美放寬芯片封鎖規則那是不可能了,這也是為何華為要全方位布局芯片半導體產業,不斷投資國內產業鏈的原因。

畢竟只有儘快打造一條100%國產化的供應鏈,才能重新啟動手機業務正常運作,恐怕是低端一點,起碼是純國產,不需要被別人卡着脖子上不去,也下不來。

華為怎麼自救?任正非給出了答案由硬變軟,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聞

對於華為為何當初不紮根芯片製造,反而放在芯片設計上發力?任正非也講得很清楚,因為未來這幾年時間,那些不能直接生產價值和利潤的業務,只能選擇關閉,要把錢放在刀刃上,力出一孔,快刀斬亂麻。

畢竟造芯片非常燒錢,這個遠比研發成本還要高。這也是為何蘋果、高通、英特爾這些巨頭企業選擇外包,也不願意自己造的原因。

同時芯片半導體行業還是全球產業分工明確,想要華為一家廠商或者中國一個國家去實現突破,以一己之力打破老美的壟斷,恐怕是不可能。

華為怎麼自救?任正非給出了答案由硬變軟,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聞

其次,如果當下的華為情況真的不太樂觀,那麼自救的策略也要重新轉變,從以往的強開始向軟轉變。你會發現,造手機只是華為其中的一個業務部門。除此之外,華為在雲計算,操作系統,軟件生態,5G,車機系統……都有布局。

2021年,華為雲成為了國內第二大廠商,市場份額佔據了34%。當下華為也開始把雲業務這個板塊重新抓起來,助力更多傳統企業轉型創新,走上數字化創新之路。

同時,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也能夠幫助更多傳統企業轉型創,也意味着華為的發展軟件和服務業務將迎來新的契機。

華為怎麼自救?任正非給出了答案由硬變軟,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聞

在當下流行的新能源汽車領域,華為儘管一再強調自己不造車,但與它合作的車企也是不斷增多,這背後也是給華為有了一絲絲生機。畢竟華為憑藉自己強大的科技實力,足以幫助傳統車企走上智能化。

回過頭來,你會發現,當下華為面對的困難已經不再是一家企業的困難,而是整個中國製造需要面臨的現實。或許面對老美的打壓,華為站出來抗下了一切。我們萬幸有華為,但我們不幸的只有一家華為。

所以,如果今天的華為挺過來了,度過了至暗時刻,那麼意味着中國芯片半導體行業也迎來了曙光,打破了西方的壟斷。意味着我們終於能夠在芯片半導體的中高端行列中站穩腳跟。

華為怎麼自救?任正非給出了答案由硬變軟,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聞

所以,今天或許還有很多人不喜歡華為,覺得華為在「販賣情懷」,不喜歡任正非的「狼性管理」,甚至看不慣華為的手機賣到上萬元。但我們想深一層,如果華為突然把手機業務砍掉,把手機價格降到了以前的兩三千,中國手機還有希望嗎?

再說,華為不炒房,不上市,不割韭菜,只為了研發更多核心技術,從國外賺錢給中國研發人才搞研發,突破卡脖子技術,跟着美國企業對着干,這種企業我們能讓它倒下嗎?換句話說,如果今天的華為倒下了,中國就沒有第二家能夠站出來對抗老美了!

你會發現,當任正非放出這篇文章,要把「寒氣」傳遞給所有人的時候,這股力量早已經在國內各大巨頭之間蔓延。

華為怎麼自救?任正非給出了答案由硬變軟,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聞

阿里第一財季營收自從上市以來首次持平,凈利潤下滑50%有多,張勇公開感慨:積極應對宏觀環境,對未來充滿信心。不難看出,張勇情商很高,但求生欲也是滿滿的。


騰訊第二季度營收放出後,營收下滑,利潤同比下降56%,小馬哥多次在公開場合反覆強調:降本增效!一家做遊戲的公司都開始不賺錢的時候,背後的大環境可想而知!更別說背後無數的企業在裁員,在降薪,在砍掉供應商。

華為怎麼自救?任正非給出了答案由硬變軟,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聞

所以說,今天華為任正非這一篇文章所呈現出來的,遠不止華為當下的遭遇,而是整個大環境。儘管如今任正非這篇文章已經刪除不見,但背後也喚醒了所有人。


「科技無國界」只是一個幌子,屬於「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時代也一去不復返。想要在今天這個同質化嚴重的大環境下穩步向前,這背後少不了自主研發的決心,更少不了自主創新的堅持。

華為怎麼自救?任正非給出了答案由硬變軟,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聞

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

這也是為何說華為不能倒的原因,畢竟作為一個標杆,作為中國創新型企業的榜樣,在光伏、能源、數字化、通訊等重要領域在世界舞台上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就僅僅在國內而言,根本找不出第二家能夠同時在十幾個行業有着關鍵建樹的企業。

說到最後,也就是這幾十年中國像任正非這樣的實幹家太少,投機倒把的資本家卻一抓一大把,這又何來崛起呢?

#頭條創作挑戰賽#

#頭條群星8月榜#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便宜買奇瑞,個性買阿維塔,檔次上問界,最保值的不是雷克薩斯 - 天天要聞

便宜買奇瑞,個性買阿維塔,檔次上問界,最保值的不是雷克薩斯

出了便宜,奇瑞的安全性也不錯。目前奇瑞車系共有26個車系在售,奇瑞新能源有5個車系在售,而奇瑞高端品牌星途有8個車系在售。奇瑞汽車的品系越來越多,產品也越來越豐富。正所謂「樹大招風」,這麼多的車型安全性是否有保障呢?以瑞虎7的碰撞車試為例,該車正面100%碰撞
康邁輪端主掛一體:安全、經濟、高效 - 天天要聞

康邁輪端主掛一體:安全、經濟、高效

在運輸運營中車輛出勤率和維保成本至關重要當主車配備康邁免維護輪端而挂車輪端卻仍需頻繁進站保養時則會嚴重影響整車高效運營康邁開發了與主車輪端相同技術標準的挂車免維護輪端產品實現康邁輪端主掛一體化軸承游隙預調整技術賦能挂車康邁作為行業技術引領者將北美先進輪端油潤滑
極狐汽車 3 月衝進前六,靠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極狐汽車 3 月衝進前六,靠的是什麼?

在當下風雲變幻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每月的銷量榜單都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剛剛過去的 3 月,極狐汽車宛如一匹黑馬,強勢躋身銷量排行榜前六,這一傲人成績瞬間吸引了整個行業的目光。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深入探尋極狐汽車此次突破背後的制勝法寶。
一季度狂賣70萬輛,吉利交出「滿分答卷」 - 天天要聞

一季度狂賣70萬輛,吉利交出「滿分答卷」

4月1日,吉利汽車集團公布了最新銷量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車累計銷量達703,824輛,同比增長48%,超額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四分之一。其中,新能源車型(含吉利、領克、極氪)銷量達339,200輛,同比增長135%,新能源佔比提升至48%,展現出強勁
開啟 「雷鳳軍」 時代,硬派新玩家的技術狂飆,鄭州日產Z9開啟預售 - 天天要聞

開啟 「雷鳳軍」 時代,硬派新玩家的技術狂飆,鄭州日產Z9開啟預售

像雷軍雷布斯那樣用互聯網思維造車,以生態圈模式賣車;像小鵬王鳳英那樣管理公司,激發團隊;對標長城魏建軍;開創鄭州日產自己的「雷鳳軍」時代。在3月31日舉辦的鄭州日產 Z9 預售發佈會上,鄭州日產執行副總經理毛力民這句話一出,不僅瞬間點燃了現場,更讓我們看到了鄭
探秘東風汽車博物館:穿越汽車工業的時光隧道 - 天天要聞

探秘東風汽車博物館:穿越汽車工業的時光隧道

3月26日,中部地區首座以汽車工業文化為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東風汽車博物館正式在湖北十堰開館。這座承載着中國汽車工業半個多世紀奮鬥史的文化地標,在十堰市原第二汽車製造廠(下稱「二汽」)歷史廠區隆重啟幕。它不僅是東風汽車發展歷程的生動記錄者,更是中國汽車工業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