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已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和必經之路,尤其是發展勢頭迅猛的亞太地區,中國企業要如何在疫情、經濟下行等重重挑戰下,成功實現自動化轉型,已是廣大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近日,企業自動化軟件公司UiPath(紐交所代碼:PATH)舉行了在線媒體見面會,三位嘉賓重點分享了由UiPath委託IDC製作的《2022年亞太地區(含日本)自動化調研》結果,以及中國企業自動化轉型的典型案例。
自動化需求增長,相關投資水漲船高
據了解,從今年2月-3月,UiPath委託IDC在整個亞太地區(包括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和泰國)的350家員工規模在1000人以上的企業進行了調研。
這次調研當中,UiPath主要探討了三個關鍵問題:第一,亞太企業自動化程度;第二,自動化如何幫助企業的業務呈現指數級增長;第三,企業如何提升自動化規模。
結果顯示,93%的中國企業認識到機械人流程自動化(RPA)的重要性和優勢,但目前並沒有制定全企業RPA發展計劃。
IDC金融研究助理副總裁Michael Araneta 表示:「大多數企業在實施全企業自動化計劃方面進展緩慢,這是由面臨的無數潛在挑戰造成的,包括尋找自動化技能和人才、確定合適的自動化軟件,以及確保強大的安全性和治理能力。」
不過,隨着大家對RPA的了解,尤其是近年RPA從自動化工具,演變到跨平台、跨部門的企業自動化平台,相關數據也有明顯增長:到2025年,67%的中國企業將擴大RPA計劃或實現全企業RPA部署。
UiPath北亞區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鄒作基介紹道:「中國企業在過去一段時間,自動化支出有顯著的增長,67%的企業加大對自動化轉型的支出。」
UiPath北亞區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鄒作基
可以看到,中國企業迫切想要在數字化轉型理念底下執行自動化流程,降低人力成本,通過提升不同系統間的連接從而提升企業運營能力。
隨着企業增加自動化的支出,中國自動化相關投資也在持續加速。調研結果顯示,未來3年,超過43%的中國企業未來將實現ESG和可持續發展用例的自動化,而2022年的這一比例僅為13%。
對此,鄒作基認為,過去兩年自動化已經從企業部門內部工具,轉變為整個企業應對系統性風險、解決當下困境的重要手段,相關機構加大對自動化領域的投資力度也印證了這點。
疫情反覆、經濟下行,
中國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三大難題
實際上,中國企業希望加速自動化轉型,是疫情反覆、經濟下行的大背景所導致的。
調研結果顯示,中國企業希望通過實施RPA來滿足三個需求:提高運營效率(77%)、精簡流程(67%)以及支持遠程和混合辦公模式(57%)。
鄒作基指出,過去幾年,很多企業的營收都遇到了很大壓力,當增長無法達到預期時,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就成了企業的首要訴求。
另外,在一些如銀行、金融等傳統行業,過於繁瑣的流程也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在經濟發展迅速的時候,企業自然不會去思考流程是否繁瑣的問題,但在自動化轉型的過程中,流程精簡就成為他們做出改變的契機。」
疫情以來,線上辦公和混合辦公模式成為企業的新常態。在與國內和海外客戶的交流對接過程中,企業可能會面臨疫情反覆、防疫政策不同等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穩定且高效的遠程辦公方式,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可以預見,自動化將通過推動新的收入來源、深化與客戶的現有關係以及提高運營效率,為中國企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鄒作基表示:「這三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企業都能自動化運轉,將外部因素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本次調研結果還顯示,93%的中國企業強調他們將重點轉向智能流程自動化(IPA)。他認為,自動化還不足以滿足大家的需求,在中國企業面臨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刻,結合智能化流程、AI以及機器學習的IPA,才是未來。
自動化轉型存在三大挑戰,智能自動化或是出路
從整個亞太地區(含日本)來看,本次調研結果顯示,IPA軟件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25年增長到55億美元,這凸顯了IPA軟件市場的潛力。
為何大家對IPA的需求如此迫切?這是因為中國企業在擴大自動化規模時面臨了三個主要的內部挑戰。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63%的中國企業認為傳統架構和系統數據壁壘是自動化轉型中的首要挑戰。
鄒作基指出,過去二十多年中國經濟發展太快,很多系統和架構更新迭代速度太快,導致不同的系統之間很難實現完全互通,從而提高了搭建更有效的自動化平台的難度。
人才難得則是企業自動化轉型遇到的第二個挑戰。調研結果顯示,83%的中國企業認為,熟練的自動化人才和強大的實施合作夥伴支持非常重要。
「國內人才供不應求,很多客戶的需求是怎樣才能把人才、企業文化和自動化能力充分配合,實現持續增長。」
鄒作基指出,第三個挑戰是很多企業客戶都知道要自動化,但無從下手。數據顯示,57%受訪企業認為確定適合實現自動化的流程非常困難。
而上述三個挑戰,也引出了企業希望自動化方案能夠帶來的三個關鍵功能。
83% 的企業表示,在選擇自動化解決方案時,熟練的自動化人才或強大的助力自動化的合作夥伴非常重要。57% 的企業表示,他們期待具有現代和模塊化架構的端到端企業級解決方案;47% 的企業表示,存在一個企業範圍內通用的、連接各孤島的數據聚合、聯合、交換和管理的方案。
「客戶有些時候也覺得不一定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們自己能做,也希望找到對的合作夥伴,最後選擇了UiPath。」
鄒作基表示,從過去的RPA工具到現在的自動化平台,再到未來的IPA,UiPath加大在機器學習、AI等領域的研發、投資和收購,不斷向前開拓自動化軟件,助力中國企業實現自動化轉型。
事實上,亞太地區包括中國地區,不少企業已經開始走向自動化。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在亞太地區(含日本),銀行和保險業兩大行業的智能自動化走得最快,已經有56%的非IT領域員工參與到自動化工作中,其次是電信(50%)和零售(49%)行業。
而在接受調研的中國企業當中,有57%的企業已經讓非IT領域的員工參與到企業的自動化工作當中,還有30%企業未來計劃讓非IT領域的員工也參與到自動化工作當中。
UiPath中國區售前總監陳磊表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管理層認識到自動化對於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好處,甚至能對企業戰略起到重要助力。
不難看出,在競爭加劇和動蕩的宏觀經濟環境背景下,各企業都在探索用數字化手段提高運營效率和豐富客戶體驗,其中包括UiPath 中國客戶東風日產。
東風日產卓越中心負責人高立向媒體分享了東風日產與UiPath合作的案例。
東風日產卓越中心負責人高立
高立介紹道,目前東風日產包括研發、製造、營銷、財務、人事等八個領域已經成功導入了RPA,具體應用於數據的採集、自動化加工和輸出等方向。
高立表示,未來東風日產將繼續深入研究將RPA與AI、OCR、NLP等技術的結合,以實現超自動化的目標。「自動化是企業管理人員的最佳助手,自動化可以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增加員工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除此之外,自動化還是推進業務流程優化重構、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加速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
最後,鄒作基表示,中國企業清楚地認識到,需要實現全企業自動化,以提高生產力、節約成本和增強客戶體驗等,但擴展企業自動化規模,依然是中國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如何讓員工參與自動化、為企業自動化作出貢獻,關鍵在企業本身。為了升級自動化規模,企業自身必須提升自動化思維模式,利用高管支持的整體戰略,輔以強大的員工技能提升和培訓計劃,這樣才能在中國實現大規模自動化。」
智能自動化能否幫助中國企業走出當下困境、迎接挑戰,能否在未來讓中國企業實現穩定持續增長,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贏家 / 數據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