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生意漸興,電子簽賽道背後的巨頭博弈

2021年10月13日23:57:03 科技 1965

一項技術被其他技術共享,隨着這些技術應用上的改進,大量進步就這樣自動產生了。這是科技的本性。

To B生意漸興,電子簽賽道背後的巨頭博弈 - 天天要聞

隨着雲計算的加速鋪開,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基於數字化加密技術的電子簽名得以快速落地。與此同時,美國服務商DocuSign的上市驗證了電子簽名商業模式的可行性,電子簽名這條賽道再次被資本關注,並引發了又一波投資熱潮。

據天眼查專業版APP顯示,僅e簽寶就在一年內就獲得了超過22億人民幣的融資,法大大和上上籤也在短期內獲得了大量融資,而且三家獨角獸的融資都有巨頭參與。

To B生意漸興,電子簽賽道背後的巨頭博弈 - 天天要聞

然而,被資本催熟的電子簽名究竟有多大前景?巨頭親自下場後,獨角獸企業是否還有春天?互聯網的B端戰場究竟有沒有新故事呢?

電子簽,To B還是To C?

數字化經濟的浪潮下,各行各業除了某些不可替代的紙質合同外,其他涉及到交易往來的場景都是電子簽的發展空間。

當下電子簽的核心定位為企服工具,發揮的是B端生態能力端連接器的功能,但隨着電子簽的逐漸普及,數字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個人對電子簽的接受度將會更高,比如買車、買/租房等場景,快捷的特點也將使得C端用戶對於電子簽的依賴度逐漸攀升,最終驅動整個社會走向「電子簽化」。

需求決定了用戶對軟件的依賴度,電子簽有着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特性,那麼為什麼電子簽獨角獸們集體走向了To B而非To C呢?給有電子合同和簽名需求的用戶提供電子模板,不是更能利益最大化嗎?而且相對於發展慢的服務型To B,To C業務的線性增長似乎更能快速獲得融資。

難度大和競爭激烈或許是電子簽企業們先做To B的主要原因。對於獨角獸企業而言,大力發展B端客戶而非C端用戶的原因無非是因為需求端和供給端兩個因素的促成。

在供給端,雲計算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使得數字化加密技術趨向成熟,不可篡改、全程留痕的特點也為電子簽擁有法律效力提供了底層支撐。在此基礎上,政策上對電子簽名以及電子合同等電子數字化的推動,也進一步加速了電子簽的發展。

與此同時,DocuSign的上市成功進一步刺激了國內資本的熱情。美國電子簽名的市場滲透率為10%,複合增長率卻僅為30%,而國內滲透率僅為1%,但卻有着200%的符合增長率,這樣的差距與增速也就意味着中國電子簽名市場擁有極大的潛力。

綜合因素下,電子簽的創業門檻和融資難度都在降低,To B的DocuSign也成為了國內電子簽企業可借鑒的先行模板,使獨角獸企業有了更多的信心。

在需求側,To B業務的特點在於不需要針對C端用戶的應用場景的搭建和落地,根據不同場景創造出不同需求的模型。比如騰訊電子簽推出的個人租房合同服務,需要對租房領域進行各方面的數據收集與分類,做出適應不同需求下的不同範本,打造出一個合同模板庫。

而針對B端,則只需要將實名認證、時間戳和CA的相關技術整合,將相對有限的數據數字化,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而非進一步打通需求,釋放消費終端的價值。

選擇B端的好處在於開發難度偏小,並且在需求的最大公約數下,所有有電子簽需求的企業都有可能是其客戶,同時避開了C端市場的巨頭。現如今,電子簽企業的應用場景已經不局限於在線辦公,金融、政務、電子商務、醫療等領域都已經成為了電子簽企業的藍海。

在C端競爭激烈且流量逐漸見頂的當下,To B所創造的價值遠高於需求過於分散的C端產品,這既是獨角獸電子簽企業發力B端的初衷,也是互聯網大廠入局To B的核心動力之一。

掘金B端,資源爭奪為第一要素

對互聯網大廠而言,集體進軍電子簽領域除了B端所蘊藏的巨大市場價值之外,電子簽還有着完善生態體系,挖掘電子簽獨角獸所不能創造的價值。

電子簽賽道當下的格局是三巨頭e簽寶、法大大和上上籤共佔據79%的市場份額,頭部企業領跑,行業馬太效應顯著,但三巨頭背後都有互聯網大廠的影子。

e簽寶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被默認為阿里系的一員,上上籤背後則有着小米的影子,法大大的「成分」較為複雜,騰訊和位元組跳動都有參投。也因此,騰訊和位元組跳動都獨自研發了屬於自己的電子簽,比如位元組跳動的「電子牽」和騰訊的微信小程序。值得注意的是,位元組跳動上線自家在線簽合同平台的節點在飛書接入法大大的兩個月後。

不僅要有,而且還要充分掌控,這是互聯網大廠在電子簽賽道上的投資現狀,或排除異己或自立門戶,將電子簽這門生意納入自身體系下是大廠們的最終目的,這樣做的核心原因在於B端生態布局不可假手於人。

電子簽當下作為B端生意,扮演的角色是企業之間的契約通道,對於獨角獸企業而言,契約的重要性也就意味着剛需性,有巨大的商機,但對於互聯網大廠而言,契約通道的價值更在於資源的獲取,以及對整個生態的協同作用。

To B業務的拓展需要資源的積累,反之,只要能夠跑通To B業務,自然也就能夠掌控資源,而電子簽的契約定位就是攻破B端資源最好的突破口。

電子簽作為企業之間的契約通道,發揮的是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作用,這也就意味着電子簽能夠貫穿整個產業鏈,在某個特定的電子簽產品,單個用戶所串聯的用戶數是指數級的。

打個比方,位元組跳動與其他品牌方簽訂直播帶貨的合同,假如位元組跳動在簽合同的時候以安全為名只認法大大的電子合同和簽名,那麼就能帶動所有關聯品牌接受法大大。而電子簽作為To B工具,切換成本較高、涉及到公簽安全等特點就能綁定一眾品牌,這些「捆綁 」而來的品牌都有可能成為位元組跳動的商家資源。

To B業務的拓展比拼的就是資源,在線辦公行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釘釘真的好用嗎?未必;企業微信真的是微商們的福音嗎?也不盡然。

但釘釘和企微還是在辦公領域獲得了壓倒性的優勢,除了定位正確外,騰訊和阿里的資源優勢也是兩者在辦公領域領跑的主要原因。釘釘因為疫情期間的網課大火,其本質上就是阿里與相關部門的合作,直接全國推廣;企業微信能夠得到微商的青睞,那是因為微商除了微信沒的選。只要資源夠多,整合旗下商家資源共同促進To B業務的開展自然水到渠成。

因此,電子簽這樣的連接價值是獨角獸電子簽企業不可能,也不可以為互聯網大廠帶來的。

商業選擇本身就是一場利益權衡,獨角獸做電子簽的核心在於只做一個有界限的工具,做一個工具該做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有其他第三方願意使用。而存在於大廠體系內的電子簽,核心在於資源共享或者資源優惠彌補捆綁的束縛。

互聯網大廠們所圖深大,遠望是通過電子簽撬動整個B端市場,因此,也就不可能將如此重要的角色交由獨角獸企業,這也就不難解釋騰訊和位元組跳動為什麼要獨立開發自家電子簽業務。

電子簽企業的盈利與前景焦慮

生態連接以及資源拓展的輔助功能,使得互聯網大廠對電子簽的營收或許並沒有太高的要求。但對於獨角獸企業而言,盈利能力影響到了企業的發展,需要給資本一個滿意的答卷。然而從當下的市場現狀來看,電子簽賽道盈利難依然是企業的一大難題。

營收主要體現在客單價和企業用戶數量兩個維度。在企業用戶數量上,獨角獸因為有先行優勢,在馬太效應的作用下並不會因為互聯網大廠的入局而喪失太大的市場份額,電子簽的盈利難題主要體現在無法提高客單價或者成本較高導致盈利能力偏弱。

弱化時間、講究成本是C端產品在對市場進行教育時的邏輯,理論上,砸錢就一定能在短時間內獲得一定的市場。而B端企服在教育市場時只能靜待時間,企服對於企業的效率提升是一個潛移默化、非線性的過程,不能立刻見效也就意味着變現周期的拉長,同時也影響到了用戶的付費意願。

電子簽名認證和合同簽署在內的基礎服務以及圍繞圍繞電子簽名的一系列增值服務是電子簽企業營收的兩大形式,但當下在全球範圍內,盈利更高的增值服務尚未獲得市場的大規模認可,就連電子簽第一龍頭DocuSign也只完成了5.7%(2020)的市場拓展。

基礎服務是基本盤,盲目提價會影響市場規模,增值服務又不賣好,這就導致了電子簽企業的盈利困難。據最新財報顯示,DocuSign在2021年第二季度持續虧損,凈虧損2550萬美元,這還是DocuSign佔據全球電子簽70%市場份額、外國人付費意願高的結果。

對於國內當下的電子簽企業而言,除了難以培育用戶付費意之外,還要承擔電子簽先行者的額外成本付出。

DocuSign的成功經驗並不能完全在國內照搬,而獨角獸企業作為電子簽賽道的領跑者就需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市場開拓試錯成本。只有出色的產品力才能夠大規模鋪蓋市場,保持先行者優勢,而這一切在沒有形成規模效應之前都體現在成本上,從而導致成本較高層面上的盈利能力偏弱。

除此之外,信息安全是電子簽賽道的底層保障,而電子簽本質上就是基於CA證書的加密技術,技術難度較低也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信息安全開發,以及在雲服務上與互聯網大廠深度合作,這一切都會導致成本的增加以及話語權的削弱。

數字化升級的浪潮里,革命性的電子簽蘊藏着巨大商業價值,但當下國內電子簽賽道尚未全面成熟,行業最終格局未定,獨角獸企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相對獨立以及提高盈利能力,我們拭目以待。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小屏、顏值、續航、性能都要!vivo S30 Pro mini今晚正式發佈 - 天天要聞

小屏、顏值、續航、性能都要!vivo S30 Pro mini今晚正式發佈

全新vivo S30 Pro mini今晚七點就要正式與大家見面了,從日前的預熱和爆料來看,這款小屏旗艦亮點多多,要顏值有顏值,要影像有影像,續航、性能等方面也進行了大幅提升,充分滿足當下年輕消費者的使用需求,下面一起來看看它的賣點吧。
年入300億,朴朴超市種種「反常規」操作,一路闖到IPO - 天天要聞

年入300億,朴朴超市種種「反常規」操作,一路闖到IPO

文 | 觀潮新消費說起朴朴超市,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因為其只在福建、廣東兩省內以及成都、武漢等9個城市運營。這是一家很特別的企業。當競爭對手忙着全國各地撒網擴張時,朴朴超市卻踐行「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的原則,寧願被市場「嫌棄」步伐太慢,也堅持只做部分區域。在市場質疑前置倉模式時,它還把單倉面積越做...
為什麼CID廣告是今年618的一大看點 - 天天要聞

為什麼CID廣告是今年618的一大看點

文 | 窄播,作者 | 龐夢圓618期間,一個廣告名詞或一種廣告形式在更高頻地出現,CID。淘天與小紅書新合作的「紅貓計劃」,此前合作的小紅星;淘天與B站此前合作的星火計劃,最近升級的「星伴計劃」;京東此前與小紅書/B站合作的小紅盟、京火計劃,以及最近也在升級的與小紅書的新數據回傳計劃等,背後都與CID相關。CID全稱...
解碼中國四大家電巨頭的全球征途 - 天天要聞

解碼中國四大家電巨頭的全球征途

文 | 節點財經,作者 | 一燈 2024年,中國家電行業在海外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答卷。據《2024年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顯示,2024年國內家電市場銷售規模為8468億元,同比增長9%;中國家用電器出口數量高達 448144.5 萬台,相較於上一年度,實現了20.8%的增長幅度;出口總額則達到 7122億元,同比增長15.4%。圖源:《2024年...
華為六月將發佈至少6款新品 除了Pura 80系列還有啥? - 天天要聞

華為六月將發佈至少6款新品 除了Pura 80系列還有啥?

【CNMO科技消息】近日,華為在6月的新品計劃引髮網友關注。據數碼博主爆料,華為計劃在6月推出至少6款新品,涵蓋手機、智能穿戴、汽車等多個領域。其中,Pura 80系列作為核心亮點,但其他產品同樣值得關注。華為據CNMO了解,華為Pura 80系列將延續影像技術突破思路,Ultra版搭載國產一英寸主攝與YYB雙陣列潛望長焦,支持夜...
從兼容到共生:奔圖與麒麟軟件戰略合作全面升級 - 天天要聞

從兼容到共生:奔圖與麒麟軟件戰略合作全面升級

IT之家 5 月 29 日消息,珠海奔圖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奔圖」)與麒麟軟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麒麟軟件」)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於 5 月 27 日在京舉行。麒麟軟件表示,此次簽約標誌着雙方戰略合作關係從兼容適配走向市場與技術深度融合的全面升級。雙方認為,基於首次戰略合作後達成的協同關係及良好效益,接下來將進一步...
CounterPoint 報告 2025Q1 印度手機出貨量 - 天天要聞

CounterPoint 報告 2025Q1 印度手機出貨量

IT之家 5 月 29 日消息,市場調查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昨日(5 月 28 日)發佈博文,報道稱 2025 年第 1 季度,vivo 已連續 3 個季度領跑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最新市場份額達到 22%。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三星得益於在覆蓋不同價格段的多款產品,在第 1 季度出貨量份額達到 17%。其中在 Galaxy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