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會計之(33)小六子轉型搞拍賣

2022年06月29日13:07:02 故事 1541


小會計之(33)小六子轉型搞拍賣 - 天天要聞

到了2000年初,大多數的鄉鎮供銷社都已經被隨處可見的個體工商戶給衝擊着,供銷社沒有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憑票供應的特許權,在參與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往日活力,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逐步取代了計劃經濟,長期習慣於計劃經濟的供銷社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許多新矛盾、新問題,加上歷史積累下來的沉重包袱,使基層供銷社出現了經營困難,效益嚴重滑坡。小縣城的供銷社機構改革舉措就是,除保留供銷社的縣級機構以外,基層鄉鎮的組織基本進行清理,供銷社職員除已經退休的以外,幾乎或買斷工齡下崗自主就業,或提前辦理內退,小六子也只得另謀出路。

小六子的頭,他們原單位的供銷社主任是個腦子活絡的人,不知用了啥計謀謀划著跟縣供銷社一起再搞個其他行當,不管幹啥經營財務總是少不了的,主任就拉上小六子一起,他竟然還把縣財政也拉了投資進來,設立了一家拍賣行。主任問小六子要不要參上一股,小六子得回去跟Lucy商量,聽聽老婆的意見。再說了財政大權在Lucy手裡,小六子即便想入股也拿不出錢來,最終還得找老婆投資,小六子這些年的收入也頂多維持家庭的溫飽,沒閑錢可以投資,但是Lucy這些年為第二個五年計劃換房一直積攢着錢的,老婆只要同意投資,錢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拍賣行那個時候在縣城還是個新鮮玩意兒,誰都還沒見到過呢,這拍賣行到底是做啥生意的呢?小六子說:「聽主任說,以後但凡國有資產等要處置銷售,為了顯示其公平、公正,都會推薦採用公開拍賣的形式」(不像現在都可以直接在網上拍賣),拍賣行就是做這生意的中介。Lucy一聽覺得這生意還是蠻靠譜的,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展開,還不知道有多少國有企業資產要拍賣,何況還有當地財政資金入股,以後這方面的生意肯定也差不了,Lucy很乾脆地就同意了老公的投資資金審批。

當然Lucy也有另一個方面的因素考慮,小六子如果只以一個打工仔的身份加盟拍賣行,頂多也就拿點死工資,按照縣城當地的工資水平也高不到哪裡去,那麼他跟Lucy之間的這種收入差距始終存在,而且會隨着Lucy職業的發展和提升越拉越大(2000年初Lucy已經是輕鬆的月薪萬元以上,還不包括其他的類似貿易收入、老闆的年終獎勵等)。Lucy知道只要這種狀態不得到有效改善,小六子的心態就不會好轉,心結就不會打開,那麼七年之癢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兩個人都為了規避吵架就都小心翼翼的說話,這樣的日子過着就太累了,即便依然彼此相愛,也總是無趣和乏味不好玩了。

Lucy是希望通過投資入股,首先讓小六子心態上找到做股東創業的感覺,每年的股東分紅也能提供除工資以外的收益,讓老公也能找回自信和平衡。雖然因為這投資,換房計劃估計又得要向後推遲幾年。那也無所謂,畢竟現在有自己的房子,只不過小點而已,再說小橙子馬上讀小學了,現在的房子可是很好的學區房哦,小區對面就是一所規模和檔次都不錯的小學,走出小區大門,穿過馬路就是學校大門,幾乎無縫連接,接送上下學的勞心事兒都免了。

拍賣行開始幾年生意確實不錯,Lucy記得自家投資進去的資金每年至少也有20%左右的投資回報,因為生意不錯,小六子的薪資福利也不錯,比原來供銷社不知好了多少倍,況且拍賣行就設在縣城離家又近。一開始拍賣行的很大一塊業務是拍賣破產倒閉的企業資產(特別是國有企業的資產),以及銀行抵押物的拍賣變現;Lucy老笑話小六子,說他們掙的是人家企業破產倒閉的血淚錢。有一段時間的主要拍品是房地產的土地拍賣,那一段時間拍賣行的日子過得很滋潤。後來還順帶着延伸出了典當行,其實做的就是資金通融的生意。做得最多的就是給那些企業和個人提供短期的過橋資金,時間短但利率高。

小會計之(33)小六子轉型搞拍賣 - 天天要聞

都說高收益必定隱含着高風險,這種頻繁的過橋資金借貸,在市場繁榮,經濟周期處於上升趨勢的銀根寬鬆的時候沒啥問題,但是,當經濟處於疲弱狀態甚至下行趨勢的時候就很容易出問題,也就是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那段時間,小六子他們的某筆業務就出了問題,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了,一下引爆了整個典當業務的崩潰。Lucy結合當初很多借貸型投資公司頻繁暴雷的現象,感覺到小六子他們這種業態的風險性,就讓小六子找了一個理由和借口把自己投資的股份給安全撤出,果斷獲利了結;後面的事態發展表明Lucy這個決定是對的。

儘管小六子目前仍然陪主任一起在拍賣行相守,但如今隨着互聯網的興起,淘寶拍賣的湧現,生意也是不能跟輝煌的時候同日而語,不過兩個大男人賺錢養活自己也是綽綽有餘,Lucy認為小六子也快到退休年齡了,穩定的站好最後幾年崗,然後退休回家安度晚年即可,也無需再去額外折騰了。

故事分類資訊推薦

民間故事:話多誤事,沉默是金。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話多誤事,沉默是金。

我們這一生,要用三年時間學說話,卻要用一輩子時間,來學閉嘴,也就是說,人呢,盡量少說話,禍從口出,言多無益,這個故事就很深刻地說明了這一點。
外婆小時候的一次奇怪經歷,匪夷所思的巧合簡直就像做夢一樣 - 天天要聞

外婆小時候的一次奇怪經歷,匪夷所思的巧合簡直就像做夢一樣

小時候聽我外婆講過一個故事,是我至今聽得最入迷、最怪異的一個故事。外婆說,她小時候家裡特別窮,沒有任何土地,母親自幼多病根本就幹不了什麼重活,只能在家編織草鞋換得一點油鹽。所以,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幾乎全靠她的父親給當地的一位財主做長工。
女子後悔離婚,去前夫家認錯求復婚,看似丟臉卻換回幸福完整的家 - 天天要聞

女子後悔離婚,去前夫家認錯求復婚,看似丟臉卻換回幸福完整的家

城市的天際線在晨曦中若隱若現,熙熙攘攘的街道和高樓大廈之間,琪家的早餐桌上卻瀰漫著淡淡的凝重氣氛。林露端着一杯牛奶,默默地看着窗外擁堵的交通,思緒飛轉。王強,她的前夫,坐在對面,兩個人之間的氣氛像是這滿是霾的城市,看似平靜實則蘊藏着暗涌。「媽媽,今天我能不能不吃西紅柿?
84年,我光腳走8里山路請外公踩筒車,被外婆吼一頓,外公追來了 - 天天要聞

84年,我光腳走8里山路請外公踩筒車,被外婆吼一頓,外公追來了

為增加可閱讀性,本文部分情節做了藝術化加工,請注意甄別。俗話說,女兒是母親的小棉襖,不管是以前窮苦還是現在富裕,這句話都准沒錯。但在我三歲以前,我幾乎沒有去過外婆家,儘管去外婆家只有六里路。而外婆也沒有來過我家,在外婆眼裡,似乎就沒有我媽這個女兒。
老王退休金八千多,回鄉下養老被揩油,老兩口一氣之下搬回城裡 - 天天要聞

老王退休金八千多,回鄉下養老被揩油,老兩口一氣之下搬回城裡

故事講述人:劉恆業(聲明:本文系耕田故事會頭條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搬運必究!)老王退休了。辛辛苦苦幹了幾十年的幹部,老王終於熬到這一天,盼來了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自由生活。過膩了城市的熱鬧繁華、燈紅酒綠的緊張節奏,帶着妻子王嫂回到鄉村的老家,安享晚年。
做保姆第七天,去看小孩,我發現她把我洗的衣服扔在門後的地上 - 天天要聞

做保姆第七天,去看小孩,我發現她把我洗的衣服扔在門後的地上

前天晚上,天快黑的時候我去老頭家取了東西,我回到家政後,才發現因為氣憤走的時候把我放身份證和銀行卡的那個小包包和碗筷都忘在老頭家了。他的兒子讓我進屋。我說不進去了,我在門口你把我的東西遞給我就行了。他兒子不高興地說,怎麼連屋都不進了嗎?我說不進了。他把東西拿給我後我轉身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