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姚明之後,在NBA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國人運動員的身影了,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是因為我們的天賦不行么?
還是因為我們的努力不夠呢?
或是一些其他的原因呢?
下面就深度探討5位天賦不好,卻穩穩立足NBA的球員,從他們的歷程中,探尋我們該如何逆襲。
第一位:丹尼斯羅德曼。
羅德曼的性格內斂,家境也很一般,天賦並不好,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家庭,他高中畢業的時候,身高只有175cm, 19歲還進過看守所,在這之前他從未接觸過籃球。
直到他遇見了伯恩里奇,他才真正的接觸了籃球,身高的暴漲,也讓他順利的加入了學校籃球隊,而他參加NBA選秀的時候,已經25歲了。
他的身高和體重,沒有優勢,彈跳力也很一般,投籃更是糟糕透頂,直到次輪37順位才被選中。
從最初的飲水機球員,到成為球隊的奪冠功臣,羅德曼靠的是防守,他能夠從1號位防到5號位,即便是奧尼爾這樣的內線,羅德曼也絲毫不怵。
他給自己的定位很明確,就是要防守,搶到更多的籃板球,7次籃板王就是對他最好的肯定。
靠着一股拼勁,羅德曼成功閃耀在了NBA的舞台,專註防守,痴迷籃板,就是他的標籤。
第二位:肖恩巴蒂爾。
巴蒂爾與羅德曼有相似的地方,巴蒂爾也是一個防守專家。
巴蒂爾的天賦也是很一般,彈跳、速度、對抗、爆發力都是普通人水準,高中時候他雖然長到了193cm,可是他很難在校隊上場比賽,最後只能靠着優異的成績,去到了杜克大學。在那裡巴蒂爾開始有意的鍛煉防守,在努力的鍛煉下,成功的進入了NBA。
雖然效力灰熊和火箭隊的時期,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榮譽和戰績,但是他的防守,尤其是他對科比的限制,給邁阿密的管理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簽下了他。在巴蒂爾的幫助下,熱火隊拿到了總冠軍。
匹克的那句「I can play」,就是對巴蒂爾最好的詮釋,他證明了,小人物也足以改變巨星的地位。
第三位:佩賈斯托亞科維奇。
如果說羅德曼和巴蒂爾是靠防守立足於NBA,那麼佩賈就是靠進攻立足於NBA的。
佩賈雖然有208cm的身高,可他的防守真的很一般, 或者說及格都達不到,在進入NBA之前,就曾在希臘聯賽的第二輪,被拜倫斯科特用強硬的防守,給他上了一課。
整個NBA職業生涯,最多的比賽,也不過只搶下了10個的籃板,要知道那時候還是注重防守的時代,他這是與時代潮流相悖的,而且他的對抗能力也不足,心理素質也很不好,能夠打NBA已經是奇蹟了,可他最後不僅在NBA站穩了腳跟,還成為了傳奇,靠的就是進攻。
佩賈如同庫里一樣,三分球能力都是超級強的,他的三分沒有庫里的標準,可他的出手速度、射程,以及命中率,都是相當出色的,再加上一手漂亮的空切跑位,他成為了球隊的重要核心。
雖然大個子球員投三分,經常被說成是軟,但是佩賈卻用進攻打破了所有的質疑,而且在他的幫助下,諾維斯基還成功的一冠封神。佩賈如果放到現在的時代,成就應該是不下於勇士隊的克萊湯普森的。
雖然與時代相悖,可依舊堅持自我,相信自己的三分球,最終成為了一代傳奇。
第四位:科沃爾。
科沃爾和佩賈一樣都是三分投手,但是科沃爾與佩賈又有很大的不同。
科沃爾的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可是他的身高卻並不出眾,天賦並不被看好,以至於即便是三奪高中聯賽的州冠軍,可願意給他提供籃球獎學金的學校卻並不多,以至於他只能夠參加一所規模一般的大學。
為了讓自己的籃球之路,科沃爾更加拚命地訓練,他專註於訓練投籃,從每天的100球,上漲到1000球,在瘋狂的投籃訓練下,科沃爾成了三分的代名詞,大選期間,命中了371次三分,打破了校史記錄。
隨後在2003年,與詹姆斯、韋德、安東尼等球星,一同參加了NBA的選秀,在星光褶褶的豪華天賦面前,沒有人願意去擦拭一個蒙塵的珍珠,最終直到次輪末尾的第22順位才被籃網隊選中,可隨後就被交易到了76人隊。
極其可笑的是,籃網隊在這筆交易中,僅僅是省下了12.5萬美元,籃網用這筆錢買了一台複印機,可是他們不知道,他們錯過了一位偉大的名人堂球員。
科沃爾來到76人隊,艾弗森和伊戈達拉也不能夠掩蓋他的綻放,他的三分球刀刀致命,命中率一度達到了40.5%,他成為了球隊最信任的外線射手,科沃爾也終於在NBA站穩了腳跟,雖然此後又輾轉了多支球隊,但他已經成為了奪冠的最好拼圖。
科沃爾能夠在03黃金一代中留下自己的輝煌,靠的是兢兢業業的勤奮與努力,他成功的從一台複印機的價格,打到了印鈔機都買不回去的價格。
第五位:羅伯特霍里。
霍里的彈跳不高、速度不快、對抗不強,三分的射程和能力,遠遠不及科沃爾和佩賈,他的生涯大部分時間都是打替補,NBA生涯場均只有7分,職業生涯更是輾轉多支球隊,但是他卻在NBA打了16年,靠的就是他的關鍵球能力。
喬丹6進總決賽,6奪總冠軍,就已經被稱為奇蹟了,而霍里做到了7進總決賽,7奪總冠軍,這不是霍里有多幸運和多有眼光,而是他用實力做到的。
奧拉朱旺的冠軍,離不開他的中投准絕殺;奧尼爾與科比的冠軍,離不開他最後10.2秒投進的三分,更離不開最後2.1秒,投進的絕殺球。鄧肯的冠軍,離不開他最後時刻的的絕命三分。
霍里只是NBA的一個小人物,可他時至退役之前,依舊有很多球隊希望得到他,他闡釋了天賦並不是立足NBA的根本。
縱觀前面的五位球員,天賦都很糟糕,可他們不僅進入了NBA,還都在NBA留下了濃重的色彩,他們似乎是詮釋了,普通球員想要立足於NBA,一定要有端正的職業態度,打出自己的特點,無限放大自己的優勢,只有這樣,才能夠有閃耀NBA的基礎,我們的球員,只有首先做到了這些,才能夠完成逆襲,進而登陸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