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庫縣養殖戶楊建國蹲在焦黑的棚架旁,指尖輕觸白鵝燒灼的羽根。這已是他的珍禽基地第三次遭遇離奇火劫,3月24日寒夜裡的衝天火光,將價值兩千萬的資產化作青煙,卻意外淬鍊出超越物種的情義傳奇。
殘垣斷壁間,這隻編號B17的雄性白獅頭鵝正以潰爛的軀體踐行着最後的守護。消防員在清理現場時發現,這具被烈焰炙烤得皮開肉綻的身軀,始終保持着護衛同伴遺骸的姿態。它的喙部嚴重碳化無法進食,雙翼僅剩暗紅肌理,卻仍用失明的眼窩感知着死亡同伴的方向。
"它曾是鵝群里的'將軍'。"楊建國嗓音沙啞地向記者比劃,月光映出他掌心的燒傷疤痕——這處2016年首次火災留下的印記,此刻與鵝群的遭遇形成殘酷映照。監控顯示,大火初起時B17本可逃離,卻反常地沖向火場深處,最終與四百餘只珍稀白鵝共同承受了這場煉獄。
法庫消防大隊的勘查人員踩着滿地焦脆的種蛋殼告訴記者,白獅頭鵝單枚受精卵市價逾八十元,成年種鵝更是價值近萬。這場災難不僅摧毀了全國罕見的白鵝種群,更令二十年心血培育的基因譜系瀕臨斷絕。焦土中混雜着紅木傢具的沉香與禽類碳化的刺鼻氣息,構成現代農業創業者最錐心的味道。
三次火災累計五千四百萬損失背後,養殖場主與忠義頭鵝的故事正在當地傳開。當獸醫宣告B17存活無望時,楊建國執意搭建了恆溫隔離艙。"它教會我何為堅守。"這位東北漢子撫摸着鵝頸裸露的肌肉組織,身後未燃盡的賬本殘頁在夜風中簌簌作響。消防鑒定科的最新消息顯示,現場存在多處非自然燃燒軌跡,刑偵專家已介入這場持續七年的縱火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