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體型最大和最小的鳥類分別是哪種鳥?如何區分梅花與蠟梅?今天上午,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傳月在頤和園「科普學堂」啟動,孩子們在賞花遊園中學習知識。
本次科普宣傳月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主辦,頤和園承辦,天壇公園、國家植物園(北園)、永定河森林公園、百望山森林公園等市屬13家公園及中國園林博物館、園林學校、中國科學院、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等共同參與。
啟動儀式現場,一曲由人大附小學生錄製的mv《北京雨燕》,為觀眾奏響了一場園林生態音樂會,伴隨着孩子們對綠色未來的期許,2025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正式開始。
據市公園管理中心科技處處長宋利培介紹,宣傳月期間正逢北京最美的賞花時段,伴隨北京鬱金香文化節、櫻花季、桃花觀賞季、海棠觀賞季、牡丹文化節等開幕,將陸續開展自然探索集市、自然解碼課堂、春季自然筆記、古樹觀察、賞花留影等130餘場次主題科普活動,豐富「賞花+」遊園體驗,也讓遊客融入到熱愛野生動物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活動中來,更加了解自然環境和動植物生態。
本次活動精選了市屬公園中具有各園特色的「綠意春蹤生態游線」20條,以展板的形式為公眾推薦。春暖花開之日,沿這20條線路不僅能欣賞玉蘭、海棠、梅花、牡丹等春季常見傳統花卉,還能在大自然的鳥語花香中豐富園林知識。
活動當天,頤和園耕織圖「科普學堂」正式投入使用,成為市屬公園裡的第12座「科普小屋」。科普學堂設有文博教室、生態教室、人文教室三個專業教室,利用影像互聯互通與現場視覺感觀,將頤和園豐富的文博、生態、人文領域精華濃縮到專業科普教室中,讓使用教室的學員們結合各個專業課程包,在教室中深度高效學習。開放首日,由頤和園科普講師帶來了「古建彩畫體驗課」「春花賞識課」和「雨燕小課堂」,帶領同學們領略雨燕遷徙的偉大與春季常見花卉的絢爛。
3月22日起,市屬公園及中國園林博物館將舉辦「春日新語」自然筆記專場活動。邀請市民朋友走進公園,用繪畫和文字的形式記錄在公園內觀察到的古樹春花,在公園內觀察靚麗花卉和生機勃勃的自然生態景象,體會大自然的感悟,感受植物背後的故事。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代麗麗,吳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