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5日一則來自海關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據報道,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海關關員在執行日常檢查任務時,意外查獲了一票申報為「塑料擺件」的快件,而其中的內容卻令人大吃一驚——36隻活體蜈蚣被精心藏匿其中,企圖通過非法途徑進入我國境內。
事情發生在不久前的一個尋常工作日,海關的機檢設備如同往常一樣,對一件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快件進行掃描檢查。當一束束無形的射線穿透紙箱,投射在顯示屏上時,一幅異常的畫面引起了關員的注意。圖像中,一些形狀不規則、疑似活體動物的物體隱約可見,這立即觸發了關員的高度警覺。
面對這一可疑情況,關員們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裝紙箱,生怕驚擾了裏面的「不速之客」。隨着紙箱的緩緩開啟,一排排塑料盒映入眼帘,而這些塑料盒內,正靜靜地躺着數十隻活體蜈蚣。每隻蜈蚣旁邊,都細心地放置了濕棉花,以保持一個適宜的濕度環境,顯然是為了確保這些蜈蚣在長途運輸過程中能夠存活下來。
經過現場關員們的細緻清點,最終確認這批塑料盒內共計裝有36隻蜈蚣。這些蜈蚣身體修長,尾巴粗而長,整體形態給人一種頗為兇猛的感覺。它們的身長普遍達到了約20厘米,屬於體型較大的蜈蚣種類。為了進一步明確這些蜈蚣的身份,海關隨即聯繫了相關專家進行專業鑒定。
鑒定結果顯示,這批截獲的蜈蚣為德哈尼蜈蚣,屬於唇足綱的一種肉食動物。德哈尼蜈蚣以其兇猛的性情和廣泛的食性而著稱,它們喜食各種昆蟲,是自然界中的捕食高手。然而,正是這樣一種極具攻擊性的生物,卻被不法分子企圖通過非法途徑引入我國境內,這無疑給我國的生物安全和生態平衡帶來了潛在的威脅。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包括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甲殼類、兩棲類、爬行類、昆蟲類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在內的所有活動物(犬、貓除外),以及動物遺傳物質等,未經檢疫審批,均禁止攜帶、寄遞入境。這一規定旨在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保護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然而,總有一些不法分子為了謀取私利,不惜鋌而走險,試圖通過各種手段將這些禁止入境的物品帶入國內。
此次截獲的德哈尼蜈蚣事件,再次敲響了生物安全的警鐘。海關作為國家的門戶,承擔著守衛國門安全的重要職責。他們通過嚴格的檢查和監管措施,有效地攔截了大量非法入境的物品和生物,為我國的生物安全和生態平衡築起了一道堅實的防線。
然而,生物安全工作並非海關一家之事。全社會都應該共同參與進來,形成合力。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對非法攜帶、寄遞進境物品的打擊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另一方面,廣大市民也應增強生物安全意識,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參與、不支持任何形式的非法攜帶、寄遞進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