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探月悲喜交加,直覺公司IM-2探測器卧倒在月球,宣告提前結束

美國登月計劃悲喜交加,螢火蟲公司的「藍色幽靈」號成功軟着陸,相關探索工作順利開展。直覺公司的「雅典娜」着陸器在月球南極着陸,只不過再一次呈現傾倒狀態,不到24小時電池耗盡,任務提前宣告結束。

「藍色幽靈」號的M1着陸器雖然照搬中國航天的「嫦娥號」在月球正面着陸成功,但是其體積較小,只是一個1.5噸級的小型着陸器,僅能搭載94公斤有效載荷,只能在月球表面存活幾個月夜,探測能力十分有限。

相比嫦娥號3.7噸着陸器及月球車能在月球背面工作6年以上, 完全不在一個級別。然而現在這已經成為美國探月的唯一希望了,因為帶着美國NASA探索月球南極的着陸器再一次栽了!

這個美國直覺公司上一次就把着陸器摔倒在月球表面,成為網友質疑美國登月技術失傳的笑料,然後這一次他們又重蹈覆轍。直覺公司的「奧德修斯」號軟着陸失敗本應該讓他們重新審視登月難度,進行充分的改進,但是他們並沒有。

以至於「雅典娜」着陸器傾倒之後,短短的24小時之內就宣布電池耗盡,任務提前終結。兩次摔倒的直覺公司着陸器設計方案有着嚴重的缺點,重心太高,反推發動機不足,傳感器失效等問題沒有解決,就再一次發射,只能說他們太急功近利了。

整個21世紀,只有中國的探測器100%成功登陸月球,並且成功從月球正面、背面取樣返回。四戰四捷背後,是中國航天的深厚積累,也是集中辦大事的優勢體現。

美國NASA的幾個探測器實際上耗費了中國幾倍的預算,但是總體來說收效甚微,更不要說耗費千億美元,卻不斷延期超預算的載人登月計划了。

「雅典娜」本來預計着陸在月球南極的蒙斯·穆頓山地區的一個隕石坑,結果實際着陸點偏差了250米,側翻時電池板朝下,背對太陽方向,無法充電。導致很多科學載荷無法工作,收集數據能力變得十分有限。

接連2次同樣的失敗,直接讓直覺公司的聲譽暴跌,美國人對NASA能否順利「重返月球」充滿了質疑。而隨着同期發射的NASA「月球先鋒」號失聯、私人小行星探測器「奧丁號」失聯,以及星艦第八次試飛二級繼續「放煙花」,讓美國人失望到了極點。

好在美國航天也有好消息,就在失敗頻傳的時候,美軍X-37B空天飛機再一次成功返回地球,馬斯克也將啟動營救計划去國際空間站接回滯留太空9個月的2名宇航員。

美國航天曾經是他們的驕傲,他們試圖封鎖和打壓以獲得獨佔性優勢,但是隨着中國航天的崛起,讓他們的美夢徹底成為了笑話。失去了交流與合作,美國航天更像是陷入了怪圈:外強中乾。

我們不能忽視NASA為人類航天事業做出的貢獻,但是更無法忽視一個航天強國到底是如何這般衰敗的。美國從「星球大戰」中獲得了暴利,卻又在科學探索方面逐漸掉隊,我們雖然逐漸超越,但是也必須總結一下NASA失利背後的底層邏輯,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