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寵物市場上的蛇身價倍增,賣到上萬元也能被不少年輕人追捧,由此帶動了「異寵」的火熱行情。
「異寵」是指區別於貓、狗、觀賞魚等傳統寵物之外,一些外形奇特,並不多見的另類寵物。「異寵」主要來源為野外捕捉和對野生物種資源進行人工繁育的後代,且往往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很多外來物種就是被非法引入國內,作為「異寵」飼養。
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到,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為,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範管理。這說明,「異寵」的交易和放生不是一件小事,可能會觸犯法律、危害健康、影響國家生態安全。
「異寵」交易鏈中,很多都是非法交易,如果消費者在購買「異寵」時,對自己所購買的寵物認識不清,很可能因此觸犯相關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即便是作為寵物飼養,也涉嫌構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由於很多「異寵」來源不明,沒有經過相關部門的檢驗檢疫,其身上存在的毒性以及多種病原微生物還可能給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一些屬於外來物種的「異寵」,一旦逃逸或被遺棄,極有可能破壞我國生態系統,危害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穩定。
「異寵」有風險,入手需謹慎。消費者在決定入手前,需要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弄明白「異寵」是否允許交易,避免衝動消費,做到理性飼養,不隨意丟棄。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源頭管理,強化口岸檢疫監管與執法,向社會公開不允許交易的「異寵種類」並及時更新。「異寵交易」市場要加強規範和監管,禁止來源不明的「異寵」在市場上銷售,建立有獎舉報機制。互聯網平台也應該共同負起監督責任,線上交易不應成為監管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