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圖說:科學大咖接過聘書,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上海市第十九屆青少年科技節今天下午在張江科學會堂啟動。啟動儀式上,10位院士、教授、科學家等收到了特別的聘書——他們將為10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範校擔任「科學副校長」。

他們中,既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薛永祺、上海航天局副局長李昕、復旦大學希德書院院長盧寶榮教授等科學大咖;也有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松江研究院副院長仇子龍教授、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建衛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姜雪峰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楊金山、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工藝系統所副所長宋春景等青年科學家和科普專家,還有來自高新企業的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許保雲、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通用技術研究室室主任(c929飛機機體結構技術負責人)李維娜等工程師代表。未來,根據教育部相關要求,本市還將進一步推進落實科學副校長的配備,將為中小學科學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推動學校教育與社會大課堂的有效結合。

與此同時,隨着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芯片科學實踐工作站、上海科技大學智能芯片與信息技術實踐工作站獲得授牌(下圖),上海市青少年科學創新實踐工作站擴容至37家。

據悉,今年,上海已全面啟動實施學生科學素養提升計劃。科創教育「育」什麼?怎麼「育」?與會嘉賓在「科創校長空間站」特別活動上各抒己見。

圖說:與會嘉賓各抒己見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攝

「要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面對世界,並且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他付諸行動。」上海市市西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董君武提出,不能只有問題,沒有行動,要鼓勵學生在產生想法的同時,做「行動的巨人」。 在果殼創始人、ceo 姬十三看來,科創教育一是要讓孩子們知道學了以後可以幹什麼,頂級的科學家在忙什麼,他們如何為未來社會變得更美好而努力,從而具有「目標感」,立下志向;二是要培養孩子跨學科的視角和方法,為校內教育起到補充作用。寶山區教育局局長張治則提出,要提升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他曾經在吳淞中學擔任生物教師,帶領學生獲得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共計30餘項。在他看來,專利保護是對科創的尊重,也是對學生繼續投入科研創造活動的鼓勵,這樣一個閉環可以激勵更多人投入其中。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