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望天!徐匯區攜手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推出中小學天文科普課程

圖說:孩子們踴躍提問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攝

「宇宙是為了人類而出現的嗎?」「宇宙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真的有平行宇宙存在嗎?」台下的小學生們頻頻舉手,儘管問題聽上去稚拙天真,但台上的大朋友、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副台長孔大力仍舊聽得認真,並給出鼓勵,「嗯,大家不要笑,這是個很深刻的問題,科學家們也在尋找答案。」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在位於徐匯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田林總部二樓的青少年天文體驗館,一場圍繞太陽系「家族成員」的科普講座,開啟了徐匯區「追光」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天文系列活動。火星為什麼沒有磁場?金星為什麼這麼熱?圖形的季節性風暴有什麼特別?你了解氣態巨行星嗎?隨着一個個問號被拋出,孔大力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帶領漕開發實驗小學的同學們初探天文世界。孩子們用滿滿的筆記和踴躍的提問,表達了對浩瀚宇宙的好奇和嚮往。

圖說: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副台長孔大力帶來科普講座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去年,為落實《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徐匯區啟動了「追光」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首輪邀請11位院士和科學家領銜,帶領各自的科學家團隊參與該行動。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團隊就是其中之一,和徐匯青中心聯手打造了這間名為「匯說星宇」的天文體驗館,每周都有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在這裡參加天文體驗活動。有意思的是,徐匯和天文有着不解之緣——徐匯區得名於中國近代科學先驅徐光啟,也正是徐光啟引進了圓形地球的概念,介紹了經度和緯度的概念,修纂《崇禎曆書》,全面介紹歐洲天文學知識。

圖說:學生在「匯說星宇」天文體驗館中沉浸式探索宇宙奧秘

為了將單次天文體驗活動提質擴容,惠及更多的學生,中心教師與天文台專家反覆討論,聯合上海藤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適合青少年的天文科普課程。該課程目前設小學、初中兩個學段,從時間與曆法、天文望遠鏡、天體與宇宙、航空航天四個主題、分單元設置教學內容,各學段教學內容呈螺旋式上升,實施跨學科、項目化的教學方式。

圖說:天文科普課程將引導更多徐匯學子走近天文

徐匯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天文學是一門非常典型的、具有跨學科性的學科,希望學生能從中收穫物理、化學、數學、工程等各學科的知識,助力科學素養的提升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在徐匯區,天文一直是全區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位育初杯-南模初杯」青少年天文地理科普系列賽已開展15屆,許多學校成立了天文社團,位育中學、徐匯中學還建有天文觀測台。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文學家葉叔華先生一直是徐匯區光啟青少年科技導師團的導師。今後,青中心不僅將邀請更多的學生「請進來」參加天文活動,還將把課程「送出去」送到學校,讓更多的徐匯學子走近天文、走進科學。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