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觀察 | 量子產業看安徽:「第二次量子革命」制高點如何搶佔?

量子技術猶如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安徽是國內最早布局量子科技與產業的少數幾個省份之一,「量子」已經成為安徽一張重要的名片,合肥也成為量子圈裡備受關注的城市。

作為新質生產力中未來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量子技術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被兩次提及,已成為前沿科技競爭的焦點。

近年來,安徽全力打造量子科技、產業「雙高地」,前瞻布局量子產業,一系列面向量子產業的新成果、新動能不斷湧現。

以「量子+」為特色的產業集群的加速培育和成長,在全球量子領域逐漸發出「安徽聲音」,也讓「安徽身影」更加活躍。

量子產業從0到1

20世紀初,科學家利用、控制宏觀量子行為,開啟了「第一次量子革命」,以半導體、激光、超導等為代表的重要信息技術相繼問世。

當前,「第二次量子革命」方興未艾。量子信息技術以量子力學原理為基礎,發展出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三駕馬車飛馳前進。

近年來,安徽在量子信息技術發展上勢頭迅猛,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世界首台九章光量子計算機……一大批前沿科技成果在這裡誕生。

依託前沿科技成果優勢,一批量子科技產品和量子科技企業在這裡生根發芽,量子產業布局從0到1開始搭建。

2009年,發源於中國科大量子信息研究團隊的國盾量子成立併入駐合肥高新區,成為我國最早探索量子信息技術產業化的企業之一。隨後,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大學子帶着量子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入市場,開啟了「無人區」的探索。

「90後」賀羽在2016年帶着十幾名中國科大學生「組團」成立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儀量子),瞄準量子精密測量賽道,一路成為行業翹楚。

「成立之初,量子並不像現在這麼炙手可熱,非常冷門,省市區各級政府都對我們的落地給予了大力支持。」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羽回憶,剛一落地,公司就得到高新區管委會的「一事一議」政策支持,比如房租減免、研發投入和固定資產補貼等,真金白銀的支持大大緩解了企業初創時期的現金流壓力。

在國儀量子應用中心實驗室,應用工程師童傲梅正用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檢測磁性材料表面的磁疇分佈情況,電腦屏幕上呈現出紅紅綠綠的圖像。

「這台顯微鏡運用量子調控技術,可以更高精度、更高分辨率地檢測材料表面的磁學特徵,同時,不會對實驗樣品產生損傷。如果是查看表面情況,十幾分鐘就可以生成相應的磁成像。」童傲梅說。

上新發佈量子自旋磁力儀等多款國產高端科學儀器;實現離子阱量子計算機國內首次商業化交付;2023年成交訂單超5億元,實現連年翻番;600多名員工中,研發人員佔比近70%……創立七年多來,國儀量子已從科創種子成長為業內知名的「獨角獸企業」,默默耕耘量子科技和高端科學儀器主賽道。

串點成鏈

像國儀量子這樣的量子科技企業,安徽還有不少。在合肥市高新區幾百米長的雲飛路上,密布着幾十家量子科技企業,這裡也因此被稱作「量子大道」。

今年1月,搭載72位自主超導量子芯片的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在合肥高新區上線運行。

「『本源悟空』量子計算機可以說是產業鏈『造』出來的。」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孔偉成介紹,這台超導量子計算機從硬件到量子芯片,再到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4個方面均自主可控,國產化率已超80%,並在系統穩定性、量子比特數量、運算精度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

截至3月25日,「本源悟空」已經獲得了來自全球超428萬人次的遠程訪問,累計完成近16.7萬個全球量子計算任務。這一系列數據見證了中國量子算力首次大規模、長時間向全球開放。

「量子算力不是一個『算盤』,它不僅代表強大的計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經濟層面能帶來更好的『 降本增效』 價值。」孔偉成介紹。

量子計算機在諸如藥物研發、材料設計、金融分析等領域具有巨大潛力。通過量子計算,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從而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在蕪湖,有一家國內首批從事量子信息技術產業化的企業——安徽問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量子通信賽道十餘年,研發的產品涵蓋量子密鑰分發設備系列、量子密碼教學科研設備系列等,已應用於電力、運營商、金融等領域。

在蚌埠,國產量子算力與醫療數據和醫療教育相繼握手,蚌埠醫科大學運用量子計算輔助醫學圖像識別、疾病診斷、藥物篩選、診斷標誌物發現等,設立了國內首個量子計算方向數據醫學實驗班,以培養能夠運用量子計算進行醫學大數據管理、應用和決策分析的複合型醫學人才。

目前,全省已經聚集量子產業上下游企業70餘家,企業數量居全國前列。「安徽造」量子算力已逐步服務金融、化工、生物醫藥、電力等領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產業生態活力足。

「國家隊」入局

去年5月,中電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團在安徽合肥揭牌。「國家隊」落子加持,為安徽量子產業增添了信心,注入了動能,為量子科技和產業向前奔跑加碼助力。

早在2021年,中國電信就已布局量子科技領域,攜手國盾量子成立中電信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量子科技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發。去年掛牌成立中電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團,則標誌着中國電信與安徽的科技合作進入新階段,也體現出央地聯手對國家戰略意圖的堅定踐行。

3月27日,記者來到中電信量子集團展廳,深邃的天空散布着點點繁星,金色的墨子號衛星模型懸於空中,量子密話、量子安全雲印章、量子安全模組、量子sim卡等量子科技產品在展廳內一一陳列。

僅需一張量子sim卡,就能實現量子技術帶來的通話保密效果;下載量子相關app,就可以實現信息的「閱後即焚」,信息安全無憂;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量子安全模組內嵌於量子安全智能燃氣表,就能將數據傳輸與量子安全技術緊密結合,為用戶提供穩定可靠的量子安全服務……

成立以來,中電信量子集團重點推進量子通信產業化,先後推出20多項量子科技產品,應用範圍涵蓋政務、應急、工業、金融等10多個行業,構建了「dict+量子」全場景能力體系。

作為「國家隊」選手,中電信量子的入局對安徽量子產業鏈條的企業來說,就如同來了老大哥。

「今年,我們計劃招募百餘家生態合作夥伴,共同打造量子產業生態。當前,合肥聚集了不少量子科技企業,但是這些企業的訂單數量並不多、體量小,獲取市場需求的渠道少,而中電信最強的就是服務。」中電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團解決方案與交付中心總經理助理朱雁平表示,未來,將加快量子科技產業生態建設,有效促進量子信息創新鏈、產業鏈與應用需求的深度融合。

新質生產力是一道新時代的全新命題,在這片充滿未知的天地里,量子科技的三駕馬車奔湧向前,探索着人類文明與科技的無限未來。

江淮大地上正加速培育以「量子+」為特色的產業集群,在全球量子領域逐漸發出安徽聲音,也讓「安徽身影」更加活躍。(據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