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可直接感染斑塊,促進炎症反應!美國研究

近日,一項以預印本發表的美國研究首次證實,新冠病毒可直接感染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產生持續的炎症反應。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早期死於新冠肺炎患者的冠狀動脈壁的人體屍檢組織樣本。

研究者在冠狀動脈硬化斑塊中發現了新冠病毒RNA的聚集,尤其是斑塊中富含脂質的巨噬細胞泡沫細胞中。

這也確鑿地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冠狀血管中的巨噬細胞中感染和複製。而且泡沫細胞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病毒碎片的儲存庫。

研究者指出,這種病毒針對的是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中富含脂質的巨噬細胞,病毒持續存在其中,或是血管系統長期、低水平炎症的原因。

在體外實驗中,研究者還觀察到動脈粥樣硬化組織可以直接被病毒感染,而且還可誘導包括白細胞介素IL-6和IL-1β在內的強烈炎症反應。

較多研究顯示,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感染後長達1年里心梗、急性冠脈綜合征和腦卒中風險較高。而當前這項研究無疑增加了這種風險長期存在的注釋,同時也增加了新的治療方向。

研究者表示,流感病毒也與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有關,但迄今為止尚無證據顯示如新冠病毒這樣直接影響冠狀動脈。不過鑒於新冠病毒的這一發現,可能會引發研究流感病毒的這種可能性。

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心肌損傷、心肌炎和感染後狀態管理專家共識也指出,新冠病毒感染後,心血管事件風險明顯增加。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炎症性疾病,而炎症又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因此,新冠病毒感染應作為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一項研究顯示,感染後1~12個月期間,包括心肌梗死、腦卒中和全因死亡的複合終點事件發生風險增加了55%,每千人心血管事件負擔增加了23.48例。

來源:

[1] Eberhardt N, Noval MG, Kaur R, et al. SARS-CoV-2 infection triggers pro-atherogen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human coronary vessels. bioRxiv [Preprint]. 2023 Aug 15:2023.08.14.553245.

[2]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心電與心功能分會,北京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影像學組,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心血管健康與科學運動分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心肌損傷、心肌炎和感染後狀態管理專家共識(第二版)[J].中國循環雜誌, 2023,38: 105-115.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3.02.001.【長按或掃描二維碼可見全文】

轉載: 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