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個月內再添院士團隊項目,獅山將建首個院士工作站

△ 簽約儀式現場

6月27日,南海區人民政府與超滑科技(佛山)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雒建斌院士工作站落戶獅山,這是近一個月以來,南海區引入的第二個院士團隊項目。同時,獅山鎮將迎來首個院士工作站(雒建斌院士工作站)。


科技創新實力強勁,新技術將「成熟一個,轉化一個」

超滑技術是聚焦原子和分子層面的納米級潤滑技術,在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工程機械、智能製造、醫療器械、交通運輸等領域存在着迫切重大技術需求。作為摩擦學領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雒建斌長期從事納米摩擦學研究和納米製造研究,曾獲得4項國家科學技術獎、陳嘉庚科學獎等。超滑科技以院士雒建斌、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張晨輝為領頭人,聚集了多位清華大學季華實驗室核心骨幹成員。


據介紹,超滑科技將為院士雒建斌建立院士工作站,爭取在年底前落成。工作站圍繞着戰略諮詢,技術指導、聯合攻關、轉化和產業化,培育超滑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等領域開展工作。


南海的製造業體量龐大,有很多非常優秀的製造業企業,如果能耗能大幅度降下來,進而提高發展品質,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雒建斌表示,通過超滑技術的支撐,能夠有效降低製造裝備的損耗。


目前,超滑科技已在獅山鎮的平謙國際智慧產業園,租賃近5000平方米廠房。作為雒建斌院士工作站承接單位,該企業計劃承擔或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重大項目,助力實現相關產業的研發及市場化落地,推動新技術新產品「團隊研發成熟一個,公司落地轉化一個」,預計帶動形成產業集群銷售額10億元。


院地合作快速升溫,僅用3個月「拿下」院士工作站

據了解,超滑科技自2020年12月創辦以來,依託季華實驗室設立超滑工程中心作為科研平台,並由雒建斌院士擔任中心主任,持續推進超滑應用技術的產業化落地工作。


目前,超滑科技在季華實驗室擁有辦公和研發場地以及近百台套的相關研發、測試設備,已有研發和商務人員近50人,產品已在航空航天、高端裝備製造、機械加工、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車等眾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超滑科技、雒建斌院士工作站高效落地背後,是南海區誠意十足的支持。南海區招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2年3月,南海區與超滑科技開啟積極互訪,在3個月的時間內便達成了合作共識。


「季華實驗室集聚了全國製造領域的優秀科學家和技術人員。」雒建斌表示,希望以企業和院士工作站的落戶為契機,在南海打造一些示範性的發展樣本。


「產業+科創」釋放強磁力,累計已引入24家院士團隊項目

「全市各級各部門將全力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打好政策、平台、資金、人才『組合拳』,形成政、產、學、研、用的多方合作共贏機制,為超滑科技公司和院士工作站的建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在簽約儀式上,佛山市委副書記、市長白濤表示,藉助超滑科技公司和雒建斌院士團隊的科研創新能力和行業影響力,將能夠吸引更多相關技術領域的人才、項目落戶佛山,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創新生態,把「實驗室的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為「生產線的真金白銀」,助力佛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超滑科技、雒建斌院士工作站,是南海區圍繞「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布局招大引強,強力推進科技成果項目產業化的成果之一。


今年1-5月,南海區新引進超億元產業項目54個,簽約投資總額400億元。其中,超10億重大產業項目9個,投資總額230億元,包括投資額100億元的國家電投華南氫能產業基地項目、投資額30億元的一汽大眾動力總成項目等一批戰新產業落戶南海。


在科創項目與平台方面,南海區已打造季華實驗室、仙湖實驗室、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廣東(佛山)研究院、清華大學新材料研究院等30個高端創新平台。截至目前,南海區累計已引入24個院士團隊項目,主要涉及新材料、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產業領域。


對照《佛山市南海區強化製造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方案》,南海區將以「4+6」產業鏈體系為重點,優化完善《南海區產業地圖》,集中展示區內高水平創新平台、高校及科研院所、創新服務機構、人才團隊等創新要素信息,以及重點企業、園區載體、產業規劃等產業要素信息,促進科技規劃與產業布局科學化、合理化。


記者:梁焯禮

通訊員:李偉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