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抗 or 聯合療法,誰是PD-1黃金搭檔LAG-3的最優解?

6月23日,中國生物製藥斥資1.61億美元收購F-star。F-star的管線中臨床進度最為靠前的產品是一款LAG-3/PD-L1雙抗。

對於PD-1和LAG-3這個組合,相信大部分人已經不陌生了。

今年3月份,百時美施貴寶的PD-1+LAG-3聯合療法獲批上市,讓LAG-3成了免疫抑製劑領域的「新秀」。

圍繞着LAG-3的研發也隨之火了起來,國內外不少葯企紛紛將LAG-3與PD-1聯合療法提上日程。

除此之外,也有玩家另闢蹊徑,信達生物、再鼎醫藥、岸邁生物、康方生物四位玩家選擇以雙抗的形式開發LAG-3。

雖然從工藝上來說,LAG-3/PD-1研發的技術壁壘更高,但從理論上來說,LAG-3/PD-1雙抗相比聯合療法能夠激發更強的T細胞活化,並且擁有克服PD-1耐藥性的潛力。

隨着中國生物製藥併購F-star,LAG-3雙抗玩家又多了一位。看起來,這個賽道還在吸引着更多的玩家入局。

那麼,雙抗和聯合療法,究竟誰才是LAG-3/PD-1的最優解?

/ 01 /

LAG-3+PD-1聯合療法為雙抗開道

不誇張地說,LAG-3的「命」是PD-1救回來的。

雖然早在1990年LAG-3便被發現,但是LAG-3單葯研發的一直都不順利。

此前默沙東公布的LAG-3單抗MK-4280一期臨床數據,在18例其他治療失敗實體瘤患者中客觀緩解率只有6%,疾病控制率只有17%;葛蘭素史克則直接終止了LAG-3單抗IMP731的II期臨床研究項目。

好在,隨着PD-1聯合療法的興起,LAG-3靶點也迎來了峰迴路轉的時刻。

我們都知道,PD-1是一種檢查點抑製劑,能夠和PD-L1結合,讓「上頭」的 T細胞冷靜下來,以免誤傷到人體正常細胞。

不過,這種抑制機制也可以阻止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因而,我們用PD-1/PD-L1單抗阻斷這種抑制機制,恢復T細胞的殺傷力,也就是給免疫系統「松剎車」。

與PD-1相似,LAG-3也是檢查點抑製劑,能夠與MHC-II類分子(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結合。MHC蛋白負責將外來抗原呈遞給免疫系統,激活T細胞攻擊。不過,當MHC與LAG-3結合時,T細胞活化也被抑制,這就給了癌細胞可乘之機。

因此,抑制LAG-3同樣能給免疫系統「松剎車」。那麼,兩個剎車一起松,會不會對癌細胞的殺傷性更強?答案是,會。

雖然LAG-3和PD-1同為免疫檢查點抑製劑,但它們介導不同的信號通路,能產生協同作用,導致效應T細胞的耗竭。

並且,臨床前研究發現在人體腫瘤組織的浸潤淋巴細胞上共表達LAG3和PD-1,理論上同時抑制PD-1/PD-L1、LAG-3/MHC-II這兩條信號通路可以更有效地解除免疫抑制,達到抗腫瘤效果。

也就是說,同時鬆掉這兩個剎車,將會起到1+1>2的作用。

3月份,百時美施貴寶的LAG-3抗體Relatlimab聯合PD-1抗體Nivolumab,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獲批上市,也進一步證明了LAG-3和PD-1協同作用機制的有效性。

圍繞着LAG-3+PD-1的聯合療法研發變得如火如荼,不過也有不少玩家瞄準了LAG-/PD-1組合的另一種解題方法,雙抗。

有聯合療法的成功在前,LAG-3/PD-1雙抗的可行性被進一步證明。那麼,雙抗的表現會更好嗎?

/ 02 /

潛在療效、耐藥性優勢,

雙抗能否彎道超車?

你可能會有疑惑,聯合療法已經被證明可行,為何還要研發更複雜的雙抗?答案或許在於,與聯合療法相比,雙抗療法的作用會更強。

具體來說,雙抗療法的提升空間主要在於兩方面。

一方面,多通路解除免疫檢查點抑制可以激發更強的抗腫瘤協同效應。

LAG3/PD-1雙抗可以橋接PD-L1陽性細胞和LAG3陽性細胞。這種橋接作用可以將表達PD-L1的腫瘤細胞與表達LAG-3的T細胞拉近,從而形成穩定的T細胞抗原受體,進一步激活T細胞,使得T細胞獲得更強的免疫激活能力。

以雙抗FS118為例,在臨床前實驗中,已經初步展示了LAG-3/PD-L1雙抗的更強效力。研究顯示,在高表達LAG-3、PD-L1的T細胞中,FS118比單一抗體或LAG-3/PD-L1組合成分顯示出更強的活性。

另一方面,雙抗的優勢在於對抗耐藥性的潛力。

雖然PD-1/PD-L1在對抗腫瘤方面有着強效的作用,但由於治療過程中的原發性和獲得性耐葯,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會逐漸無葯可用。

如今,LAG-3/PD-1雙抗或許有潛力能解決這一問題。

一項對於小鼠的研究發現,LAG-3的脫落對PD-1阻斷耐葯的作用。該研究表明,不能從T 細胞表面脫落的LAG-3會使小鼠對PD-1治療出現耐藥性。並且在臨床上,高表達的LAG-3往往和PD-1治療的不良結果相關。

這也就意味着,LAG-3表達的增加可能是導致患者產生PD-1 /PD-L1治療耐葯的機制之一。

而與LAG-3+PD-1聯合療法相比,雙抗能夠驅動T細胞表面LAG-3的脫落,以降低T細胞表面的LAG-3表達。

仍以FS118為例,其雙抗的設計增加了PD-L1介導的LAG-3脫落功能,以防止PD-1通路抑制後補償上調LAG3而產生的耐藥性。

在FS118單葯治療末線晚期PD-1耐藥頭頸鱗癌的臨床II試驗中,已經體現出雙抗設計解決PD-1耐葯的潛力。試驗中獲得性耐葯患者的完全緩解、疾病穩定時間長於三個月,而初期耐葯的患者的疾病進展、穩定時間則要小於等於三個月。

不過,LAG-3/PD-1雙抗究竟能否達到比兩個單抗聯用更優秀的協同效應,還需要更多臨床數據來驗證。

除了以上兩方面潛在優勢,雙抗已被研究明確的優勢還在於,比多個單抗聯用的使用更為方便。

未來,如果雙抗的潛在優勢能夠獲得臨床實驗證明,那麼LAG-3/PD-1雙抗或許能夠完成對於LAG-3+PD-1聯合療法的彎道超車。

/ 03 /

國內玩家的LAG-3雙抗競備賽

國內也有不少玩家布局了LAG-3,不過相比之下更多玩家布局的是LAG-3單抗,LAG-3雙抗賽道的玩家寥寥無幾。

根據中金研報統計,截至3月21日,國內葯企布局LAG-3雙抗的僅有再鼎醫藥、信達生物、康方生物、岸邁生物四家。

其中,再鼎醫藥是進度最快的。早在2018年,再鼎醫藥便從MacroGenics公司引進了LAG-3/PD-1雙抗Tebotelimab。

在2020年SITC大會上公布的I期數據顯示,MGD013與HER2單抗聯用在晚期一線患者中初步總體緩解率 (ORR) 為40%。

在安全性方面,MGD01安全性良好,3級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19.4%,沒有4-5級嚴重不良反應。目前,MGD013最快的一項臨床研究已經進入三期,預計2023年完成。或許在不久後,我們就能看到,LAG-3雙抗的真正實力如何。

在今年的ASCO大會上,康方生物也帶來了LAG-3/PD-1雙抗AK129的臨床前結果。

在臨床前研究中,AK129能夠效阻斷PD-1及LAG-3介導的免疫抑制,並且與PD-1+LAG-3的聯合療法相比,AK129雙抗可以介導更強的免疫激活。

另外,岸邁生物的雙抗EMB-02體內活性研究結果也顯示,LAG-3/PD-1雙抗不僅比LAG-3單抗要好,也比LAG-3+PD-1聯用更好。

信達生物的IBI323則是同時靶向PD-L1、LAG-3的2+2對稱型的雙抗,根據2021年發表在《OncoImmunology》一篇論文,在臨床前研究中用IBI323雙重阻斷 PD-L1/LAG-3通路,能克服原發性和獲得性抗 PD-(L)1 耐藥性。

值得一提的是,信達生物是唯一一家,既布局了LAG-3單抗,又布局了LAG-3雙抗的玩家。由此不難猜測,信達生物對LAG-3抱有很大期望。

不過,以上這些研究大都處於早期,要想真正證明自家的LAG-3雙抗優於聯合療法,還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

未來誰能率先彎道超車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