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今日(9月13日)公布,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今年,復旦大學有2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分別是數學物理學領域沈維孝,生命科學領域的徐彥輝。
「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基金會出資支持、科學家主導的公益性獎項,是目前國內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兩年來,復旦總共5位老師獲獎。2020年,復旦獲獎的青年科學家有數學物理學領域張遠波、化學新材料領域劉智攀、生命科學領域魯伯塤。
沈維孝是復旦大學上海數學中心首席教授、副主任,數學中心動力系統科研團隊帶頭人,數學科學學院教授。他長期從事基礎數學中動力系統理論的研究,是國際上該領域的知名學者之一。
動力系統研究方向是基礎數學的一個分支,是上世紀初法國數學家龐加萊(Poincare)開創的,是研究大自然進化的數學理論。
沈維孝是這個領域的著名國際專家,他發表了多篇國際一流水平的論文,其中包括9篇「數學四大期刊」論文,解決了一系列領域中的重要問題。他與合作者證明的一維實動力系統中的實Fatou猜想,被菲爾茨獎獲得者斯梅爾列為 「21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問題之一」。他2009年以歷屆最年輕獲獎者的身份獲中國數學會陳省身數學獎,在201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作邀請報告。
對榮獲2021年「科學探索獎」,沈維孝認為科學探索獎是對他長期研究成果的認可,是對數學研究潛力的獎勵。目前數學研究劃分了細緻的方向,沈維孝將以謙遜篤實的態度,沿着動力系統方向進行細緻而精深的研究,腳踏實地,逐漸更上層樓。
徐彥輝,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生物醫學研究院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結構生物學研究,利用生化和結構生物學方法,研究基因表達調控等關鍵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徐彥輝團隊的研究,刷新了學界以往的認知,拓展着人們對於基因轉錄的理解——從去年年初至今,徐彥輝帶領團隊在《科學》(Science)雜誌連發4篇長文,揭示了轉錄起始的基本機制,其中最新的研究成果作為封面文章,顛覆了經典教科書上對於啟動子識別的傳統看法,也為調控和干預疾病的異常基因表達研究提供了理論上的參考。
「徐彥輝團隊在《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的論文中,解析了25種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涵蓋了不同轉錄前起始複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PIC)組裝階段、不同功能狀態及啟動子類型,全面地回答了轉錄起始階段若干重要的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在針對徐彥輝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最新的文章點評中表示。
從研究生期間選定結構生物學這個方向開始,徐彥輝帶着對生命世界、生物科研前沿的興趣,穩紮穩打,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那種「探索未知世界」所帶來無與倫比的成就感、「領略神奇美妙微觀世界」的獲得感,也正是徐彥輝個人始終堅守基礎科研的初心。正如楊振寧在首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做的壓軸演講所言,對青年科研工作者而言,「如果掌握了你自己的能力跟興趣,再根據了解去選擇你所要走的路徑」,是最容易成功的。
「做科研是特別簡單的一件事,」他常跟學生們這樣說,「只要你肯於付出和投入時間和熱情去做。」
附:2021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
來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