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三年田野調查被判AI代筆 論文AI率檢測如何避免「誤傷」

2025年05月17日07:00:22 科學 2945

學者三年田野調查被判AI代筆 論文AI率檢測如何避免「誤傷」 - 天天要聞

  「論文疑似ai生成率82.54%。」

  5月初,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董晨宇將剛剛完成的研究秀場直播產業的論文,提交至某學術論文檢測平台,得到的結果令他哭笑不得。他發現,系統標紅的「高度疑似ai生成」段落,是他們研究團隊耗時3年紮根基層、追蹤多個真實案例寫成的內容。

  近期,西南交通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湖北大學等多所高校提出,學生的畢業論文除了要通過查重、答辯外,還需檢測aigc(ai生成內容)工具使用情況。這意味着,若論文的ai生成率過高,學生可能面臨重新修改、二次答辯甚至無法畢業的情況。

  有學生反映,自己辛苦撰寫的論文被檢測系統判定為「高ai率」。還有網友將《滕王閣序》《岳陽樓記》等名篇輸入檢測系統,發現ai率超過50%,由此引發公眾對相關檢測工具準確性和透明度的疑問。

  ai檢測論文是否會造成「誤判」

  談及近期論文被「誤傷」,董晨宇直言,ai檢測工具不應成為判定論文學術性的硬性標準。

  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社交平台上以「論文降ai率」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有不少經驗分享帖,還有一些應屆畢業生在評論和留言中稱,自己為了降低ai率花費達上百元。

  西南交通大學3月12日發佈《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規範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規定(試行)》,表示學校將對全部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使用ai工具的情況進行aigc檢測,原則上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aigc檢測結果不能超過30%。

  該校應屆畢業生劉昱楷(化名)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學校的新規對他影響不大,「ai對我來說主要是啟發思路,我不會照搬照抄」。不過,劉昱楷畢業論文的文獻綜述部分曾被判定ai率較高,「因為這段內容分點、分句較多,我把這部分修改成一些長句進行概括總結,檢測情況就好了很多」。

  四川師範大學應屆畢業生賈悅(化名)的論文同樣被誤判為ai生成。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改,她總結出一些經驗,「使用排比句、押韻的對偶、帶冒號的並列句子,容易被判定為ai生成」。

  賈悅並不擔心ai率檢測,「論文主體內容是我自己撰寫的,使用ai更多是為了獲取靈感或求證觀點,學院老師會協助我們解決被誤判的問題」。

  四川師範大學發佈文件稱,如有學生及指導教師反饋論文確實未使用任何ai工具,但「疑似aigc生成比例」較高,需填寫《四川師範大學學士學位論文(設計)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情況說明表》,交學院存檔,並由學院研判處理。

  同濟大學法學院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張韜略認為,當前ai生成內容檢測工具的技術成熟度存疑,若直接用於判定學生學術誠信,可能存在誤判風險。他強調,學術能力培養需回歸教育本質,技術檢測應作為輔助手段,而非唯一評判標準。

  張韜略表示,現有工具主要通過文本特徵模型比對、概率閾值判定等方式識別ai生成內容,但其技術邏輯存在局限性。「ai本身學習的是人類表達,當人類模仿ai寫作風格時,雙方文本特徵會逐漸趨同。」他舉例,如果檢測系統將工整對仗視為ai特徵,可能會把《滕王閣序》等古文誤判為ai生成內容。

  「ai率」判定標準存爭議

  2024年秋季學期,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詹新惠在為本科生開設《傳播學概論》課時,發現了一些異常現象:一些大一學生提交的作業看起來十分專業,與平時教學中學生水平存在明顯差異。

  「這會讓人懷疑這篇作業可能有ai的影子。」在詹新惠開設的課程中,期末基本以論文形式結課,「文科類課程論文使用ai撰寫的可能性相對較高」。

  2023年上半年,中國傳媒大學引入ai輔助批改系統。詹新惠說,藉助系統可以識別出一些可疑內容,但她並不會完全依靠該系統。

  董晨宇查閱了近年來國內外有關ai檢測工具實效性的論文,發現絕大多數研究表明,這些工具的檢測結果並不理想,原因多種多樣,但學界已形成廣泛共識:判定論文是否由ai生成,不能將檢測工具作為唯一標準。

  董晨宇反對為降低ai率而刻意修改文章的表述。他說,檢測工具常以語言是否工整、句式是否僵化作為判斷依據,而論文寫作本身就要求句式嚴謹,這導致檢測工具容易出現誤判,「但評價論文並不能單看形式,內容的創新才是關鍵」。同時ai模型在不斷進化,其生成的文本越來越接近人類寫作水平,使得檢測工具難以準確區分。

  「檢測工具的訓練樣本可能無法跟上ai進化的速度,不同ai模型的輸出結果也存在差異,這些都造成檢測結果具有不可靠性。」董晨宇表示,openai在2023年因難以準確檢測ai生成內容而暫停相關檢測工具服務,而國內一些商業公司仍在開發相關檢測工具。

  一些高校對學生使用ai工具持審慎態度。

  2024年4月,中國傳媒大學發佈《關於加強2024年畢業論文(設計)中規範使用人工智能管理的通知》,規定學生須明確披露是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使用,須詳述使用方式、細節,包括模型/軟件/工具名稱、版本及使用時間。

  2024年12月,《復旦大學關於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ai工具的規定(試行)》發佈,允許學生在徵得指導教師同意的前提下,在文獻檢索與整理、二次創作圖表類型推薦與輔助製圖、參考文獻格式整理等方面使用ai工具。

  對於部分高校設定ai率閾值的做法,詹新惠的疑問是:「如何界定『ai率』?若學生借鑒ai思路後自行改寫,是否應計入『ai率』?」她表示,文獻綜述、框架結構、觀點提煉均可能涉及ai,無法簡單規定「可用」與「禁用」,「是否要採納ai提出的觀點,取決於使用者的判斷,這本身就是學術能力的體現」。

  學術研究如何駕馭ai「雙刃劍」

  「有檢測平台一邊收費檢測ai率,一邊兜售『降ai率』服務。」董晨宇認為,當前檢測ai率的做法並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因為學術不端行為遠不止讓ai寫論文這麼簡單。

  張韜略表示,同濟大學目前並未出台檢測論文ai率的相關規定,學校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應持審慎態度。一方面,aigc檢測技術尚處於不穩定且快速迭代的階段,不宜以其結論作為判定學生學術誠信的依據;另一方面,與查重系統相比,aigc檢測缺乏明確且穩定的比對基礎,容易導致誤判。

  他建議,在技術成熟之前,高校應避免將aigc檢測作為強制性畢業環節,而應更多關注如何引導學生合理使用ai工具,將其融入學習和研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與ai建立協同的智慧生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

  張韜略在法學課程中取消了期末論文作業,改為現場開卷考試,要求學生脫離電子設備完成作答。他認為,法學教育仍應強化基礎能力培養,「紮實掌握專業知識才能評估ai生成內容正確與否,這是人機共存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詹新惠注重引導學生正確使用ai,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如果學生上交的課程論文缺乏個人思考,無論是否使用ai,都可能拿不到高分;如果借鑒ai後產生了自己的思考,也有可能獲得高分」。

  「堵不如疏。」詹新惠說,「中國傳媒大學鼓勵學生探索ai應用,關鍵在於建立使用規範。」她建議借鑒國際期刊經驗,允許學生合理使用ai輔助文獻整理、數據處理。對於直接生成核心內容的情況,要明確標註工具及使用範圍,對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董晨宇明確反對學生用ai直接撰寫論文,「這違背學術規範」。他認為,應當認識到ai在學術研究中的輔助作用,教會學生合理使用ai,如使用ai搜索工具和專業文獻閱讀工具,幫助檢索相關研究、提煉論文核心內容等。同時要讓學生清楚ai的局限性,避免過度神化技術。他建議高校將考核從結果導向轉向過程導向,關注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閱讀、思考以及與ai深層次互動的表現,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思考和協同思維能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天宮尼爾菌」!空間站內發現微生物新物種 - 天天要聞

「天宮尼爾菌」!空間站內發現微生物新物種

5月16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佈消息,近日,科研人員首次公布了在我國空間站發現的一個微生物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天宮尼爾菌」。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樣化的生命形式之一,它們體型微小卻分佈廣泛。
學者三年田野調查被判AI代筆 論文AI率檢測如何避免「誤傷」 - 天天要聞

學者三年田野調查被判AI代筆 論文AI率檢測如何避免「誤傷」

「論文疑似AI生成率82.54%。」 5月初,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董晨宇將剛剛完成的研究秀場直播產業的論文,提交至某學術論文檢測平台,得到的結果令他哭笑不得。他發現,系統標紅的「高度疑似AI生成」段落,是他們研究團隊耗時3年紮根基層、追蹤多個真實案例寫成的內容。 近期,西南交通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湖北大學等...
神奇動物在山東⑥丨東方白鸛的田園生活vlog - 天天要聞

神奇動物在山東⑥丨東方白鸛的田園生活vlog

編者按: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又到了候鳥北遷的時節。國家林草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越冬水鳥達到監測最高數量,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總體呈現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
提前100萬億億億億年?科學家最新警告:宇宙終結倒計時已啟動 - 天天要聞

提前100萬億億億億年?科學家最新警告:宇宙終結倒計時已啟動

各位宇宙探索愛好者們,今天我們要聊一個既震撼又充滿詩意的話題——宇宙的終極命運。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我們所在的宇宙可能比科學家們原先設想的「壽命」要短得多!一、驚人發現:恆星殘骸正悄然「蒸發」傳統理論認為,中子星和白矮星這類恆星
「極危」物種低斑蜻,現身白洋淀 - 天天要聞

「極危」物種低斑蜻,現身白洋淀

最近,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在白洋淀觀測到低斑蜻的成蟲種群活動,經上海海洋大學專家鑒定,確定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里極度瀕危物種——低斑蜻。有關專家稱:這一發現標誌着白洋淀經過系統性生態治理,已成功重建符合清潔指示種生存的
危地馬拉城奧羅拉動物園的動物 - 天天要聞

危地馬拉城奧羅拉動物園的動物

(外代二線)危地馬拉城奧羅拉動物園的動物這是5月15日在危地馬拉首都危地馬拉城的奧羅拉動物園拍攝的大食蟻獸。新華社/法新這是5月15日在危地馬拉首都危地馬拉城的奧羅拉動物園拍攝的海島狐蝠。新華社/法新這是5月15日在危地馬拉首都危地馬拉城的奧羅拉動物園拍攝的棉冠狨。新華社/法新這是5月15日在危地馬拉首都危地馬拉...
在鳥兒的世界裏,春天似乎更長一些 - 天天要聞

在鳥兒的世界裏,春天似乎更長一些

北京的春天很短。這或許是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共識。北京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對靠北,立春時節,天氣還異常寒冷,可以說絲毫感覺不到春天的氣息。判定入春,在氣溫上倒是有一個科學的標準。依據《氣候季節劃分》,北京的入春時間通常在每年3月中下旬。此時,北京城內已是春暖花開,公園裡的山桃、櫻花、玉蘭等爭相開放,其他的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