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2025年05月15日23:20:48 科學 2973
地球是一個奇蹟
歷史|美國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和她的飛機。埃爾哈特是一位美國女飛行員,成為首位飛越大西洋的女性,創造了歷史。| 國家地理圖片集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1937年6月,當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坐進洛克希德·伊萊克特拉(lockheed electra)飛機的駕駛艙時,她正朝着一個前所未有的女性壯舉發起衝擊——單人環球飛行

彼時,大批新聞記者簇擁在飛機旁,鏡頭與筆尖捕捉着她的每個細節:澄澈的藍眼睛、利落的短髮,甚至連她談及飛機燃油容量和速度時的輕鬆調侃,都成了報道素材。

面對記者們對飛行風險的擔憂,埃爾哈特只是淡然回應:「這將是一次沿着既定航線、安全穩妥的飛行。」她計劃中的這場27000英里的旅程,將跨越五大洲,書寫女性飛行史的新篇章。

然而,這位備受敬仰的女飛行員終究未能完成此生理想。當月下旬,她與飛機一同消失在天際,其最終歸宿至今仍是現代未解之謎。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和她的飛機。埃爾哈特是一位美國女飛行員,成為首位飛越大西洋的女性,創造了歷史。| 國家地理圖片集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充滿冒險的童年

1897年,阿米莉亞·瑪麗·埃爾哈特(amelia mary earhart)出生於堪薩斯州(kansas)阿奇森(atchison),作為埃德溫(edwin)與艾米·埃爾哈特(amy earhart)的長女,她的家庭頗具特色。

父親從平凡出身一路打拚成為律師,母親則來自當地聲名顯赫的家族,家族向來重視教育與慈善事業。母親艾米本身就是一位冒險家,年輕時曾獨自攀登科羅拉多州的山峰。

有家族史料記載,艾米因父親的傳統觀念而無緣大學教育,因此她不願女兒重蹈覆轍。1944年,艾米曾寫道:「我主張每個女孩都應掌握一技之長,這樣才有安身立命的資本。」

在母親的影響下,埃爾哈特姐妹自小就展現出叛逆精神。她們身着燈籠褲投身戶外運動,打破當時女性只能穿裙子的傳統。埃爾哈特在1932年的自傳中回憶道:「遺憾的是,我所處的時代,女孩的人生似乎早已被定義。」

當時,她和妹妹因熱愛運動、嚮往更廣闊的世界,在眾人眼中成了「異類」。在埃爾哈特成長的年代,社會對女性角色的認知充滿矛盾。一方面,女性權利不斷拓展,在埃爾哈特二十多歲時,美國女性獲得了選舉權;另一方面,許多人對女性涉足傳統上被視為「非淑女」的領域——那些曾專屬於男性的公共空間,仍持懷疑態度。

但埃爾哈特志不在婚姻與家庭,她渴望的是事業與自由。受限於時代,她最初從事服務性工作,一戰期間在加拿大軍事醫院擔任護士助理,1925年又成為一名社會工作者。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1935年10月22日,阿米莉亞·埃爾哈特手持一輛電動踏板車。埃爾哈特在成長過程中活力滿滿,還經常和她的妹妹一起在戶外進行體育運動。| 國家地理圖片集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阿米莉亞·埃爾哈特在新澤西州普羅斯佩敦協助測試一款商業降落傘訓練設備。埃爾哈特大膽無畏的個性促使她在航空業中不斷打破紀錄,同時也提高了人們對航空旅行安全的認識。| 國家地理圖片集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逐夢藍天

在當時,社會工作被視作適合女性的體面職業,但埃爾哈特內心卻燃燒着對航空的熱愛。自她記事起,航空領域便蓬勃發展,1903年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成功完成首次飛行後,更是迎來了爆發期。

1907年,年僅十歲的埃爾哈特在一次博覽會上第一次見到飛機,那時的她對這個銹跡斑斑的機械裝置興緻缺缺。

轉機出現在1920年,還是大學生的埃爾哈特與父親一同前往加利福尼亞州長灘(long beach)觀看「空中競技表演」。這類活動在20世紀20年代初頗為流行,常由退役的王牌飛行員展示驚險刺激的飛行特技。

表演結束次日,埃爾哈特搭乘特技飛行員弗蘭克·霍克斯(frank hawks)的飛機體驗了10分鐘飛行。儘管飛機僅爬升至2000英尺,但這短暫的旅程徹底點燃了埃爾哈特的飛行熱情。

「從離地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飛行將是我畢生所求。」 她後來回憶道。隨後,她說服父母支持自己學習飛行,並請來試飛員內塔·斯諾克(neta snook)作為教練。1923年,埃爾哈特獲得國際航空聯合會(fédération aéronautique internationale)頒發的飛行執照,成為全球第16位獲此殊榮的女性。


創紀錄的飛行

二十齣頭的埃爾哈特面臨著經濟與健康的雙重壓力,但她通過打零工堅持飛行學習,併購置了首架飛機。在此期間,她還積极參与美國國家航空協會(national aeronautical association)地方分會的活動。

正如她在自傳中所述:「這些經歷看似平凡,卻對我意義非凡,因為飛行本身就充滿樂趣。」 1928年,埃爾哈特迎來了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受邀成為首位飛越大西洋(the atlantic ocean)的女性。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1932年5月20日,阿米莉亞·埃爾哈特在獨自飛越大西洋後抵達英國北愛爾蘭的德里。埃爾哈特是最早在航空業中打破重重障礙的女性之一。| 國家地理圖片集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此次危險的跨洋飛行由飛行員威爾默·斯圖爾茨(wilmer stultz)和副駕駛路易斯·戈登(louis gordon)執飛,二人皆有報酬,而埃爾哈特只是無薪乘客。

正如歷史學家艾米·蘇·比克斯(amy sue bix)所言:「她登上飛機,象徵著新時代獨立而不失優雅的美國女性形象——既接受過良好教育、舉止得體,又能熟練駕馭現代科技。」

儘管埃爾哈特渴望親自操控飛機,但因能見度不佳及飛行安排,未能如願。不過,這次飛行仍讓她聲名大噪,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女版林德伯格」

成名後的埃爾哈特充分利用自身影響力推動航空事業發展。她與各界名流交往,藉助他們的支持為後續飛行籌集資金;通過為全國性刊物撰寫文章,分享飛行經歷,讓更多人接受女性投身航空的理念;甚至在時尚領域也留下印記,她以飛行頭盔為靈感設計的天鵝絨頭巾帽,廣告宣稱「無論是搭乘火車、汽車,還是飛行,都時尚百搭」。

埃爾哈特並未止步於聲名,她不斷挑戰飛行極限,刷新飛行高度紀錄,更成為首位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女性。因其與當時航空界巨星查爾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外形相似,人們稱她為「女版林德伯格」,而屬於她的傳奇才剛剛開始。

與公關專家喬治·帕爾默·普特南(george palmer putnam)結婚後,埃爾哈特開始追逐更高目標。1932年,她成為首位獨自不間斷飛越大西洋的女性飛行員;隨後十年間,她又成為首位獨自飛越太平洋的人。接連的成功讓她萌生了更大膽的計劃——單人環球飛行,這將是前所未有的女性飛行壯舉。


神秘失蹤之謎

1937年6月1日,埃爾哈特駕駛着心愛的洛克希德·伊萊克特拉飛機,在萬眾矚目下從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oakland)起飛。全球粉絲通過她在各地的經停加油點追蹤行程,但在6月29日離開新幾內亞萊城(lae),進入環球飛行最後階段後,她與領航員弗雷德·努南(fred noonan)卻離奇失蹤,從此音信全無。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1937年7月3日,阿米莉亞·埃爾哈特的失蹤事件登上了《每日新聞》的頭版。經過數月的搜尋,埃爾哈特於1939年1月5日被宣告死亡。| 國家地理圖片集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大規模搜救行動無果而終,既未找到飛機殘骸,也未發現任何遺體。儘管失蹤幾周後,埃爾哈特被宣告死亡,但此後人們從未停止尋找她的蹤跡,關於她失蹤原因的猜測也從未停歇。

有人推測她被日軍俘虜並以間諜罪處決;有人認為飛機燃油耗盡墜入太平洋,殘骸永沉海底;還有人猜測她流落到太平洋的某個荒島上。多年來,無數探險家藉助聲納、自主水下航行器等現代技術持續搜尋,但真相依舊迷霧重重。



女性航空先驅

雖然埃爾哈特的最終命運成謎,但她作為女性航空先驅的地位無可撼動。她不僅利用名人身份推動航空立法,更打破社會偏見,讓公眾逐漸接受獨立、勇敢的女性形象。儘管在她之前已有不少傑出的女飛行員,但埃爾哈特憑藉全球影響力,為更多女性打開了航空與科技領域的大門,成為無數女性追夢路上的引路人。

時至今日,航空領域仍存在性別失衡現象。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數據顯示,2023年,飛行員、空中交通管制員和飛機維修技術人員中,女性佔比僅4.9% 。

但這一數字逐年攀升,埃爾哈特這位航空先驅的貢獻功不可沒。正如埃爾哈特在1932年所寫:「無數人致力於探索高效飛行的理論與實踐,我堅信,未來女性必將在這一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她用自己的一生,為這句預言寫下了生動註腳。


撰文:erin blakemore
編譯:arvin
校對:錢思琦
版式設計:錢思琦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新毒株來襲了?專家提醒:囤葯不如保護自己 - 天天要聞

新毒株來襲了?專家提醒:囤葯不如保護自己

新冠病毒又來了?我們要做什麼準備?近期,隨着氣溫變化和人群流動增加,全球多地出現新冠病毒感染人數上升的趨勢。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新冠新毒株正在突襲美國。自2023年10月以來,多國報告了新型變異株的傳播,其中XBB.1.5和BA.2.86等亞
五億年前三眼海怪現世:26節身軀改寫進化認知 - 天天要聞

五億年前三眼海怪現世:26節身軀改寫進化認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團隊在寒武紀岩層中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這種被命名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僅長有三隻眼睛,其多達26節的軀體結構更顛覆了科學界對生物體節演化時間的認知。這項發現為研究現代節肢動物起源提供了關鍵線索,也重新定義了人類對五億年前海洋生態系統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讓-伯納德·...
百萬公里「鳥翼」太陽爆發,24小時內或衝擊地球,地磁暴與極光預警 - 天天要聞

百萬公里「鳥翼」太陽爆發,24小時內或衝擊地球,地磁暴與極光預警

5月15日,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場罕見的巨型太陽活動——一片跨度超96萬公里的熾熱等離子體帶從太陽北半球噴發,形成壯觀的「鳥翼」狀結構。這場爆發可能在未來24小時內對地球產生輕微衝擊,或引發地磁擾動及極光現象。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衛星記錄,此次噴發的等離子體帶長度達96萬公里,是地月平均距離(約38.4萬公里)的...
PEEK行業交流0515 - 天天要聞

PEEK行業交流0515

Q&AQ:當前 PEEK 材料的價格是否也是阻礙其在機械人領域大規模應用的原因之一?未來從成本角度來看,是否會有一些變化?各企業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不大。
攜青蛙胚胎入境美國,她的案子引發關注 - 天天要聞

攜青蛙胚胎入境美國,她的案子引發關注

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哈佛大學一名俄羅斯籍的女研究員,在今年2月入境美國時遭美國執法部門扣押。當時她被扣押的原因眾說紛紜,如今隨着更多案情披露,該案一些情節讓人覺得更奇怪了。 根據美聯社....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地球是一個奇蹟歷史|美國將國家地理中文網設為星標方能收到正常推送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和她的飛機。埃爾哈特是一位美國女飛行員,成為首位飛越大西洋的女性,創造了歷史。| 國家地理圖片集1937年6月,當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坐進洛克希德·伊萊克特拉(Lockheed Electra)飛機的駕駛艙時,她..
甘肅一地現大量飛鳥在天空盤旋,有網友擔心為地震前兆,地震局: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異常 - 天天要聞

甘肅一地現大量飛鳥在天空盤旋,有網友擔心為地震前兆,地震局: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異常

近日,甘肅白銀靖安縣有網友反映,小區上空有大量鳥類盤旋,這些鳥還會反光,該網友擔心是地震預兆。5月15日,靖安縣地震局的工作人員告訴瀟湘晨報記者,他們關注到了這個情況,最近晚上都有鳥在飛,不過目前沒有接到異常的反饋。工作人員稱,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的異常,將持續監測,同時向上級反饋,讓他們去核實,問下動物...
新實驗打破常識:雞蛋這樣落下才不容易碎! - 天天要聞

新實驗打破常識:雞蛋這樣落下才不容易碎!

想像一下你要完成一個挑戰:把雞蛋從一定高度鬆手讓它落到檯面上,卻不能讓它碎掉。你可能會自然地選擇讓雞蛋尖的一端朝下,因為我們總覺得那是它最結實的方向。但這個「常識」,真的對嗎?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工程系學生通過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證明,事實並非如此。他們的研究顯示,當雞蛋被側向釋放時,它...
時隔百餘年 海南發現壁虎屬新物種 - 天天要聞

時隔百餘年 海南發現壁虎屬新物種

新華社海口5月15日電 經反覆核實論證,海南省林業局15日確認,時隔百餘年,海南再次發現一個壁虎屬新物種——自然保護地壁虎。這也是首個由我國人員在海南本土發現並命名的壁虎屬物種。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2024年12月8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拍攝的自然保護地壁虎。(周潤邦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