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華裔科學家集體回國?特朗普搜查計劃落空,這次是中國贏了

2025年04月02日19:50:32 科學 3869

2025年3月28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突擊搜查了印第安納大學知名華裔教授王曉峰的住宅。此次事件令外界擔憂美國的「中國行動計劃」或許死灰復燃。隨着特朗普重返白宮,他再次將矛頭對準中國科技領域,同時在美國政府的歧視性打壓政策下,越來越多的在美頂尖科學家選擇回國任職,為中國科技發展注入新動力。中美科技戰已經從技術競爭延伸到人才爭奪,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值得深究。

大批華裔科學家集體回國?特朗普搜查計劃落空,這次是中國贏了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重啟科技戰,華裔科研人員成打壓目標

特朗普政府在其第一任期內推出的「中國行動計劃」,曾對華裔科研人員展開大規模調查和打壓,導致多起備受爭議的案件。2018年,該計劃在美國各地區每年對中國科研人員提起至少一到兩次訴訟,理由多為「技術竊取」或「國家安全威脅」。然而,這些指控大多缺乏實質性證據,更多是政治化操作。

大批華裔科學家集體回國?特朗普搜查計劃落空,這次是中國贏了 - 天天要聞

田納西大學前副教授胡安明便是該計劃的典型受害者。他因「隱瞞與中國的關係」被控欺騙美國政府,面臨長達20年的監禁。經過三年的審判,胡安明最終在2021年被判無罪,但這一事件已對其生活和事業造成巨大影響。類似的案例在特朗普執政期間屢見不鮮,華裔科研人員普遍感到不安。

大批華裔科學家集體回國?特朗普搜查計劃落空,這次是中國贏了 - 天天要聞

隨着特朗普重返白宮,他再次將科技戰推向高潮。相比拜登政府的「有限脫鉤」,特朗普主張徹底與中國科技「脫鉤」,試圖通過極端手段阻止技術流向中國。近期,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突襲了印第安大學教授王曉峰的家,這位國際知名的計算機工程和安全專家成為新一輪打壓的目標。這種針對性行動讓華裔科研人員的處境更加困難,也讓他們對美國科研環境失去了信心。

科技人才迴流,中國科技發展獲新動力

大批華裔科學家集體回國?特朗普搜查計劃落空,這次是中國贏了 - 天天要聞

在美國政府政策的高壓下,大批華裔科研人員選擇回國,為中國科技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以計算機科學家齊國君為例,這位在美國工作十餘年的頂尖科學家,近期回到中國並加入杭州西湖大學擔任領導團隊要職。齊國君的回歸,不僅是對祖國科技發展的信心體現,也為中國計算機領域的進一步突破提供了重要支持。

大批華裔科學家集體回國?特朗普搜查計劃落空,這次是中國贏了 - 天天要聞

此外,核物理學家劉暢、數學家林華新等多位頂尖科學家也在近期回國。他們的回歸不僅是個人選擇,更是對美國科研環境日益惡化的反應。據《南華早報》和《大眾日報》報道,這些回國的科學家迅速投入工作,在各自領域為中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大批華裔科學家集體回國?特朗普搜查計劃落空,這次是中國贏了 - 天天要聞

值得注意的是,華裔科研人員的迴流並不僅僅出於個人安全考量。近年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快速崛起為海外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到量子通信技術,中國的科技實力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回國的科研人員不僅能參與這些重大項目,還能享受到更為穩定的科研環境和政策支持。

美國科研環境惡化,人才流失問題凸顯

大批華裔科學家集體回國?特朗普搜查計劃落空,這次是中國贏了 - 天天要聞

美國政府對華裔科研人員的打壓,不僅影響了中美科技競爭,還在美國國內引發了連鎖反應。據《自然》雜誌的一項調查顯示,約1600名美國科研人員中,75%正在考慮離開美國。這一數據反映了美國科研環境的惡化,尤其是在國際合作和人才吸引方面的問題。

美國政府的政策違背了「科學無國界」的理念,將科研人員視為國家安全威脅。這種做法不僅破壞了國際合作,也讓美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失去了重要的吸引力。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人才流失不僅限於華裔科研人員,還包括許多非華裔的國際科學家。美國政府的極端政策正在自斷後路。

中美科技戰不僅是兩國之間的競爭,更是全球科技格局重塑的關鍵節點。中國的科技崛起正在改變全球的技術合作模式,許多國家開始尋求與中國的合作,而不再完全依賴美國。例如,歐盟和日本在人工智能和量子技術領域與中國展開了密切合作。這些合作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地位。

大批華裔科學家集體回國?特朗普搜查計劃落空,這次是中國贏了 - 天天要聞

對於中國而言,吸引海外人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為他們提供穩定的科研環境和長期發展的保障。隨着更多頂尖科學家的回歸,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而對於美國而言,如何挽回科研自由、避免進一步的人才流失,將決定其在未來科技競爭中的地位。

結語

中美科技戰的激化不僅是技術上的較量,更是人才、政策和國際合作的全面博弈。美國政府對華裔科研人員的打壓政策正在損害自身的科技競爭力,而中國則通過吸引海外人才不斷壯大實力。未來的科技競爭,或許將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對決,而是全球科技資源的重新分配。

科學無國界,但科技戰卻試圖為科學劃定邊界。對於中國而言,保護回國的科研人員、創造更好的科研環境,是贏得這場競爭的關鍵。對於美國而言,如何重拾科研自由、修復國際合作,將決定其能否繼續在全球科技領域佔據重要地位。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會在盧旺達開幕 - 天天要聞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會在盧旺達開幕

當地時間4月3日,為期兩天的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會在盧旺達基加利會議中心開幕。本次峰會以「人工智能與非洲人口紅利」為主題,吸引了來自95個國家的1000餘名政商學界代表參會,包括多位國家元首、科技企業高管和專家學者,逾百家人工智能企業參展,創下非洲大陸人工智能領域最大規模會議紀錄。 盧旺達總統保羅·卡加梅在開...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個比一個離譜(上) - 天天要聞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個比一個離譜(上)

在浩瀚的生物進化長河中,有許多生物以其獨特而奇異的演化路徑,成為了自然界中的佼佼者。這些生物不僅讓我們驚嘆於生命的多樣性,也讓我們對進化論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探索動物進化史上的十大演化怪咖。
在釣魚自製餌料、窩料時輕麩、麩皮、麥麩的使用方法(Deepseek) - 天天要聞

在釣魚自製餌料、窩料時輕麩、麩皮、麥麩的使用方法(Deepseek)

在自製釣魚餌料和窩料時,輕麩、麩皮和麥麩各有獨特作用。以下是它們的詳細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一、材料特性區分輕麩:經加工的小麥麩皮,質地輕盈細膩,霧化性強,能減輕餌料比重,適合調整狀態。麩皮/麥麩:小麥加工副產品,含纖維和粗顆粒,提供散落效果
杏林雙星隕落,兩位血液學界院士同日去世 - 天天要聞

杏林雙星隕落,兩位血液學界院士同日去世

2025年4月2日,中國醫學界的天空同時黯淡了兩顆明星。相隔七小時,93歲的陸道培院士與84歲的宋善俊教授相繼離世,他們的離去恰似一場無聲的接力,將中國血液病學的薪火鄭重交予後人。陸道培院士的名字與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事業緊密相連。
以制度型開放構建引才生態,為全球科技人才築巢 - 天天要聞

以制度型開放構建引才生態,為全球科技人才築巢

高端科技人才是未來全球產業競爭的稀缺資源,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發展的同時,創新鏈、價值鏈、產業鏈與人才鏈正在發生系統性變革,全球科技人才流動呈現出一系列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國際化人才生態,以制度型開放破解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壁壘,成為建設全球科...
控圓柏花粉,北京農學院研發的花粉固定劑明年將在北京城六區使用 - 天天要聞

控圓柏花粉,北京農學院研發的花粉固定劑明年將在北京城六區使用

新京報訊(記者劉洋)今年春天,圓柏花粉衝上熱搜,北京有圓柏雄株兩百多萬棵,給市民生活帶來困擾。4月1日,北京農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的最新科研成果或將破解這一難題。該校秦嶺教授團隊圍繞遏制柏樹花粉飄散進行了科技攻關,目前已取得較好成效。其中,計劃量產的花粉固定劑將於明年在北京城六區率先使用。北京農學院...
體長約1米黑熊出逃,河北一動物園緊急閉園 - 天天要聞

體長約1米黑熊出逃,河北一動物園緊急閉園

△點擊上圖查看詳情剛剛,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佛山動物園發佈情況通報:2025年4月2日16時左右,永年區佛山動物園一隻人工飼養、體長約1米、兩歲的黑熊從籠舍脫離。永年區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對動物園周邊區域進行管控,並組織專業隊伍開展拉網式搜尋。目前,搜尋工作正在進行中。佛山動物園也發出提醒:若發現黑熊的蹤跡,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