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離開的美國科學家,已超過四分之三,中國這回能「接盤」嗎?

2025年03月30日12:52:09 科學 1571

美國科研人才的大規模流失,是否意味着中國將迎來「接盤」的機會?這是許多人關心的一個問題。

最近,《自然》雜誌發佈了一項調查,顯示全球約四分之三的美國科學家考慮離開美國,這一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思。特朗普的政策,尤其是大幅削減科研預算,給美國的科研環境帶來了嚴重衝擊。很多科研項目因此停滯不前,令許多科學家感到前途渺茫。這種情形下,很多人選擇離開,尋找新的機會,新的科研平台。那麼,面對這一波人才流失,中國真的能夠「接盤」嗎?

考慮離開的美國科學家,已超過四分之三,中國這回能「接盤」嗎? - 天天要聞

在全球科研界,人才流動是常態。不同國家之間,尤其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往往有着巨大的差距。美國作為全球科研的領軍者,長期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人才。直到近年來,特朗普上台後,通過減少科研預算和削減公共開支等一系列措施,導致科研環境惡化。如此一來,許多本應致力於科學探索的學者,開始把目光投向他國。加拿大歐洲迅速成為這些科研人員的主要去向,理由也十分簡單:這些地方與美國相似,語言沒有障礙,生活習慣差異不大。而最令人好奇的,是為何中國沒有成為首選目標。

中國在過去幾年中,無論是科研投入還是科技創新,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大量資金流入科研領域,越來越多的華裔科學家選擇回國,投身到中國的發展中。即便如此,仍然有不少美國的科研人員在考慮未來時,排除了中國作為首選的可能。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深究。

第一點,中美之間在生活方式上的差異是無法忽視的。美國科研人員生活在一個高度自由且熟悉的環境中,而中國在文化、語言乃至工作節奏上,都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即使中國的科研資源豐富,吸引力十足,但要想迅速適應新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對許多美國科學家而言依舊是一大挑戰。而相比之下,加拿大和歐洲的生活方式與美國相近,英語普及率較高,移居的障礙較低。

考慮離開的美國科學家,已超過四分之三,中國這回能「接盤」嗎? - 天天要聞

第二個原因則是,很多科學家並沒有打算完全放棄美國,特朗普的政策雖然讓他們失望,但這不意味着他們會一輩子遠離自己的故土。對於許多科研人員來說,離開美國更像是一種「過渡」選擇。他們並非認為美國的科研前景已經徹底崩潰,而是在特朗普的政策下選擇短期出走,等待政治風向的改變。畢竟,美國的科研體系曾經堪稱世界頂尖,很多人仍然對其未來充滿希望。

再者,特朗普的削減科研開支政策,讓不少科學家感到憤怒,但美媒發佈的這一民調也有其背後的意圖。通過展示科研人員的流失趨勢,目的在於對特朗普施加壓力,迫使其改變政策,避免更多的科研人才流失。因此,若此時將中國列為可能的選擇目標,反而可能引發政治敏感,產生負面效果。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的科研環境的確在不斷改善。國外頂尖人才選擇來到中國,發展自身的科研事業,這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中國已具備接納全球人才的實力。越來越多的科研合作項目,讓中國逐漸走向世界科研的前沿。美國的科研人才外流,恰恰為中國提供了更多機遇。我們看到,在中國的科技創新、企業研發、人工智能等領域,不僅僅是華裔科學家在迴流,更多的國際人才也開始加入進來,助力中國科技騰飛。

回顧近年來,中美之間的博弈愈加複雜。在國際政治貿易摩擦等方面的對抗,讓兩國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明顯。美國的「美國優先」政策,確實在某些領域獲得了支持,但也導致了與盟友的關係緊張,甚至讓美國失去了曾經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而中國的崛起,在這一背景下顯得格外耀眼。中國在科技、經濟等領域的快速發展,使得世界對其未來充滿了期待。

考慮離開的美國科學家,已超過四分之三,中國這回能「接盤」嗎? - 天天要聞

有句話說得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美國的科研人才流失,似乎正預示着這一趨勢。中國的崛起,是世界多極化發展的結果,不僅僅是美國的「退步」,也包含着世界格局的重新洗牌。如果美國繼續在內政外患中迷失方向,最終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站在這個角度看,中國的科研事業發展正當其時。在全球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能否成功吸引並培養這些優秀的科研人才,將是中國能否在未來佔據科技創新制高點的關鍵。特朗普的政策可能會繼續給美國帶來一時的困境,但只要中國繼續穩定發展,未來定能迎來屬於自己的科研高峰。

國家之間的博弈不僅僅是經濟和政治的較量,更是人才的爭奪。中國是否能「接盤」這些離開的美國科研人員,或許是決定未來幾年科技格局的重要一環。中國如果能善加利用這股人才流動的潮流,定能在科技創新和全球競爭中,站穩腳跟,成為未來的領軍者。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神奇動物在山東①丨中華秋沙鴨 - 天天要聞

神奇動物在山東①丨中華秋沙鴨

編者按: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又到了候鳥北遷的時節。國家林草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越冬水鳥達到監測最高數量,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總體呈現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
比爾・蓋茨:我們生來不是為了工作,AI 將取代人類做大部分事情 - 天天要聞

比爾・蓋茨:我們生來不是為了工作,AI 將取代人類做大部分事情

IT之家 4 月 5 日消息,隨着生成式 AI 的迅速崛起,世界正在迅速演變到一個新的領域,並重新定義我們如何看待工作。在過去幾個月里,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分享了關於 AI 如何影響工作的有趣見解。在今年 3 月的一次《印度快報》採訪中,比爾・蓋茨分享了更多關於 AI 對工作影響的見解:我們生來不是為了做工作。工作是...
孫夢如 | 中國特色數字新聞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思考——《數字新聞:理念、價值與秩序重構》新書發佈會綜述 - 天天要聞

孫夢如 | 中國特色數字新聞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思考——《數字新聞:理念、價值與秩序重構》新書發佈會綜述

作者孫夢如2024年11 月10日下午,浙江大學「數字新聞業與新聞學」論壇暨《數字新聞:理念、價值與秩序重構》新書發佈會在浙江杭州舉辦。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暨南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的3
百度「AI守護官」獲2025愛迪生獎,86%識別準確率捍衛全球生物多樣性 - 天天要聞

百度「AI守護官」獲2025愛迪生獎,86%識別準確率捍衛全球生物多樣性

4月3日——被譽為「科技界奧斯卡」的愛迪生獎揭曉,百度與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聯合開發的「瀕危物種AI守護官2.0」從全球數千項頂尖創新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2025愛迪生最佳新產品獎銀獎。據了解,愛迪生獎創立於1987年,以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命名,致力於表彰重塑行業格局、推動人類進步的突破性創新,被譽為「科...
美股暴跌,我們研究了如何用加農炮把特朗普發射到太陽上 - 天天要聞

美股暴跌,我們研究了如何用加農炮把特朗普發射到太陽上

當地時間4月3日,由於特朗普宣布美國將對所有貿易夥伴全面徵收關稅的計劃,美國股市收盤暴跌,三大股指均刷新近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股災降臨,不少網友都翻出了據說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5年競選期間發過的一條推特:「如果有一天道瓊斯指數單日狂跌超過1000點,那當時的總統就應該被裝進加農炮里,以極快的速度被射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