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場,準備觀賞!

2025年03月27日20:32:11 科學 1807

今年全球首場日食即將「上線」,我國公眾可上網「追日」

3月29日,農曆三月初一,天宇將「上線」今年全球首場日食,這是一次日偏食太陽看起來就像是被「咬」了一部分,但遺憾的是,我國無緣目睹這次「天狗食日」,感興趣的公眾可以通過互聯網等平台或現場攝影師的精彩圖片關注和了解這一天文盛況。

今年首場,準備觀賞! - 天天要聞

這是2020年12月14日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拍攝的日偏食。(豪爾赫·比列加斯 攝)

作為地球衛星,月球圍繞地球運動。而地球作為太陽系行星之一,又帶着月球一起圍繞太陽運動,日食和月食正是這兩種運動所產生的結果。當太陽、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條直線,月球位於兩者之間時就會發生日食,又稱日蝕,民間稱「天狗食日」。日食又分日全食日環食、日偏食和日全環食。

今年首場,準備觀賞! - 天天要聞

這是2022年10月25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五十周年紀念公園拍攝的日偏食。(鄭煥松 攝)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介紹,月食和日食往往成組出現,即,發生月食前後的一個朔日(農曆每月的第一日)也會發生一次日食。以今年為例,全球共發生兩次月食和兩次日食:第一次月食為月全食,發生在3月14日,緊接着3月29日就發生日偏食;第二次月食也是月全食,發生在9月7日至8日,緊跟着9月22日就迎來日食,也是一次日偏食。

今年首場,準備觀賞! - 天天要聞

這是2022年10月25日在埃及開羅上空拍攝的日偏食。(隋先凱 攝)

3月29日的這次日偏食,在北美洲東北部、南美洲極東北部、大西洋北部、非洲西北部、歐洲(除東南部)、亞洲極西北部、北冰洋部分區域可以看到。「本次日食的最佳觀測地是歐洲,相信會有不少天文愛好者和遊客前往觀看。」楊婧說。

今年首場,準備觀賞! - 天天要聞

這是2019年12月26日在福建福州拍攝的日偏食。(姜克紅 攝)

今年的另外一次日偏食與我國有緣嗎?「依然無緣相見。我國真正迎來觀測條件不錯的日食要等到2030年6月1日,屆時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北部將迎來一次日環食,其他地區可見日偏食。」楊婧說。

來源:新華社

編輯:小w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天開「黑科技」 快速拉近與未來距離 - 天天要聞

天開「黑科技」 快速拉近與未來距離

企業是創新的主角。「2025天開論壇」發佈的「天開善成」系列產品及服務,充分展示了企業的發展動能與潛力,更是天開園創新能量的集中迸發和創新生態的集中體現。論壇期間,多家科技企業攜重磅成果亮相,展示了天開實力與天津這片科創發展沃土的美好前景。
如果龍這個物種真的存在,那麼用科學角度看,它是怎麼飛起來的 - 天天要聞

如果龍這個物種真的存在,那麼用科學角度看,它是怎麼飛起來的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藝術加工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龍是中國傳統「生物」,一直以來在咱們心中都有特別重大意義,雖說西方也有龍這個概念,可它與咱們中國龍有着特別大差距,僅僅是外形方面,就完全是兩個不相
雷軍髮長文講述小米芯片之路 - 天天要聞

雷軍髮長文講述小米芯片之路

5月19日,雷軍發文稱今年是小米創業15周年。早在11年前,2014年,我們就開始芯片研發之旅。瀟湘晨報綜合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cspxxcb;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
白頂䳭現身蛇島保護區 這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 - 天天要聞

白頂䳭現身蛇島保護區 這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

5月15日,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新紀錄鳥類-白頂䳭(jí),同時也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春天是候鳥遷徙和蛇島蝮活動的高峰期,每年這個時候蛇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都會在蛇島開展「蛇島蝮種群生命表研究」工作,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王小平介紹說,5月15日傍晚,忙碌了一天的科...
這位海關女專家手機相冊里分門別類存儲着9000多張鳥類照片 - 天天要聞

這位海關女專家手機相冊里分門別類存儲着9000多張鳥類照片

在世界海關組織的講台上,她是用流利英文向國外海關官員解析中國自貿協定細則的「原產地專家」;在世紀公園的晨曦中,她是鳥友們親切稱呼的「白鶺鴒」。她叫張玉華,是海關總署稅管局(上海)的業務骨幹,用6年時間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編織出一張獨特的生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