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發達頭腦聰明 人形機械人進化速度加快

2025年03月27日06:00:19 科學 5442

放眼全球,以人形機械人為代表的具身智能同樣是國外前沿領域研究的焦點。解決繁重勞動、提供情感陪伴,以及輔助養老照護,它們的角色定位也越來越多樣。

聚焦生活場景,多家國際企業機構發力具身智能賽道

四肢發達頭腦聰明 人形機械人進化速度加快 - 天天要聞

近日,在美國加州聖何塞舉行的英偉達年度開發者大會上,多款機械人紛紛亮相,適用於多個生活場景。一款由瑞士一家公司開發的機械人milo,能夠幫助快遞員解決送貨上門的「最後一公里」。它可以獨立穿越沿途各種障礙,將包裹安全送到顧客家門口。據介紹,它的設計初衷就是減輕快遞員的勞動強度、提升工作效率。

四肢發達頭腦聰明 人形機械人進化速度加快 - 天天要聞

從實際需求出發,滿足當代人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陪伴」功能也是目前機械人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由英偉達、谷歌deepmind與迪士尼研究所合作開發的新型機械人技術項目newton概念近日發佈,其雛形機械人blue隨着演示動畫結束而登上舞台。不僅行走動作自然,且可以發出聲音與人類進行互動。值得關注的是,blue所搭載的英偉達最新gr00t n1機械人通用模型。這一模型基於人類認知原理開發,能夠幫助機械人全面感知周圍環境,規劃合理的行動步驟,完成複雜任務。

四肢發達頭腦聰明 人形機械人進化速度加快 - 天天要聞

另一方面,在日本隨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斷攀升,目前日本護理人員的缺口約5萬人。為應對這一社會課題,日本早稻田大學、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等多家大學和研究機構共同開發了一款能夠輔助養老照護的人形機械人airec。機械人頭部的多個相機可以捕捉人的位置和姿態,再通過7處手臂關節的力矩傳感器計算出所需力度,確定好空間位置關係,幫助人類進行翻身。此外,機械人輔助起身、給人穿襪子以及進行號脈等功能也都在完善中。

四肢發達頭腦聰明 人形機械人進化速度加快 - 天天要聞

日本早稻田大學新一代機械人研究機構教授 松本治:日本的少子老齡化問題正在迅速加劇,這樣的智能機械人能夠替代人類完成各種工作,從而解決這一社會問題,這也是這項研發的主要目的。

「大腦」「小腦」再進化,人形機械人又迎新突破

今年以來,人形機械人的進化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有的機械人具備一流的運動控制能力;有的則專攻流水線作業;還有的則致力於走入家庭,提供照護和陪伴。而一次次驚艷的表現背後,是人形機械人「大腦」和「小腦」等支撐系統的持續迭代升級。

四肢發達頭腦聰明 人形機械人進化速度加快 - 天天要聞

前空翻、連續後空翻、側空翻,短短一個月,人形機械人頻頻刷新空翻技能的世界紀錄。在0.5秒內完成橫向的瞬時能量爆發,克服重心的劇烈衝擊,單側腿部承受的瞬時壓力達體重的4.5倍,全球首個實現側空翻的電驅機械人背後,是對運動控制能力的極限挑戰。

四肢發達頭腦聰明 人形機械人進化速度加快 - 天天要聞

絲滑街舞、鯉魚打挺、格鬥武術……機械人動作學習與執行能力再升級。近期,多家機械人公司發佈最新視頻,人形機械人能夠應對各類舞蹈挑戰,實現流暢自如的動作表演。這些動作是動力系統、智能算法、感知技術等多維度的集成突破。

四肢發達頭腦聰明 人形機械人進化速度加快 - 天天要聞

機械人的進化不僅有更發達的四肢,還有更聰明的頭腦。3月,一家人形機械人企業發佈了最新機型,可愛的機械人褪去金屬殼,披上柔軟外衣,集合運動智能、作業智能、交互智能三類智能於一體。它可以騎車去幫我們買個菜、幫我們縫縫補補,還能更像人一樣和我們交流。

四肢發達頭腦聰明 人形機械人進化速度加快 - 天天要聞

不僅能說,還要能看、能想、能判斷,這得益於機械人的多模態大模型。而毫秒級的反應速度,則是又一項模型的創新。

四肢發達頭腦聰明 人形機械人進化速度加快 - 天天要聞

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彭志輝:包括用deepseek等一些ai工具,會發現它生成一段對話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我們做了模型的創新,以前deepseek是輸入文本,輸出的也是文本,再把文本轉成語音。我們用從圖像、從語音直接到語音,所以它中間省略了所有的計算過程。我們也在工程上做了大量的工程優化,所以使得它的時延可以做到毫秒級。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已找到逃跑的黑熊,並安全轉移至園內 - 天天要聞

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已找到逃跑的黑熊,並安全轉移至園內

日前,河北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有熊出逃的消息引發關注。微信公眾號「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4月3日發佈情況通報稱,當天傍晚7點多,已經找到了逃跑的小黑熊,並安全轉移至該園。 據@九派新聞 和新京報此前報道,4月3日,有網友發帖稱,河北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有熊出逃。邯鄲市永年區永合會鎮新安村相關人員表示,熊從佛山野生...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會在盧旺達開幕 - 天天要聞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會在盧旺達開幕

當地時間4月3日,為期兩天的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會在盧旺達基加利會議中心開幕。本次峰會以「人工智能與非洲人口紅利」為主題,吸引了來自95個國家的1000餘名政商學界代表參會,包括多位國家元首、科技企業高管和專家學者,逾百家人工智能企業參展,創下非洲大陸人工智能領域最大規模會議紀錄。 盧旺達總統保羅·卡加梅在開...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個比一個離譜(上) - 天天要聞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個比一個離譜(上)

在浩瀚的生物進化長河中,有許多生物以其獨特而奇異的演化路徑,成為了自然界中的佼佼者。這些生物不僅讓我們驚嘆於生命的多樣性,也讓我們對進化論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探索動物進化史上的十大演化怪咖。
在釣魚自製餌料、窩料時輕麩、麩皮、麥麩的使用方法(Deepseek) - 天天要聞

在釣魚自製餌料、窩料時輕麩、麩皮、麥麩的使用方法(Deepseek)

在自製釣魚餌料和窩料時,輕麩、麩皮和麥麩各有獨特作用。以下是它們的詳細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一、材料特性區分輕麩:經加工的小麥麩皮,質地輕盈細膩,霧化性強,能減輕餌料比重,適合調整狀態。麩皮/麥麩:小麥加工副產品,含纖維和粗顆粒,提供散落效果
杏林雙星隕落,兩位血液學界院士同日去世 - 天天要聞

杏林雙星隕落,兩位血液學界院士同日去世

2025年4月2日,中國醫學界的天空同時黯淡了兩顆明星。相隔七小時,93歲的陸道培院士與84歲的宋善俊教授相繼離世,他們的離去恰似一場無聲的接力,將中國血液病學的薪火鄭重交予後人。陸道培院士的名字與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事業緊密相連。
以制度型開放構建引才生態,為全球科技人才築巢 - 天天要聞

以制度型開放構建引才生態,為全球科技人才築巢

高端科技人才是未來全球產業競爭的稀缺資源,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發展的同時,創新鏈、價值鏈、產業鏈與人才鏈正在發生系統性變革,全球科技人才流動呈現出一系列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國際化人才生態,以制度型開放破解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壁壘,成為建設全球科...
控圓柏花粉,北京農學院研發的花粉固定劑明年將在北京城六區使用 - 天天要聞

控圓柏花粉,北京農學院研發的花粉固定劑明年將在北京城六區使用

新京報訊(記者劉洋)今年春天,圓柏花粉衝上熱搜,北京有圓柏雄株兩百多萬棵,給市民生活帶來困擾。4月1日,北京農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的最新科研成果或將破解這一難題。該校秦嶺教授團隊圍繞遏制柏樹花粉飄散進行了科技攻關,目前已取得較好成效。其中,計劃量產的花粉固定劑將於明年在北京城六區率先使用。北京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