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2025年03月20日18:03:03 科學 1462

時隔九個月,滯留在天空中的兩位宇航員終於返回地球,並且成功落地。

所有人都為這一消息開心不已,然而,滯留在天空中的九個月,對宇航員身體的機能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因為長時間生活在失重環境下,59歲的女宇航員蘇妮塔·威廉姆斯在落地後只能被抬出艙,而且身體機能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文本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文章, 部分細節存在藝術加工請注意甄別

讓我們將時間倒回到2024年6月5日,這一天,美國宇航員蘇妮塔·威廉姆斯與巴里·E·威爾莫爾肩負重任,乘坐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飛船——「卡利普索」號,踏上了為期8天的太空征程。

此次任務旨在執行「星際航班」的首次載人試飛,目的地為國際空間站,承載着航天領域的重大期望。

起初,一切按部就班,進展看似順利,但好景不長,飛船接連暴露出諸多技術故障。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推進器突發故障,緊接着氦氣泄漏等問題接踵而至,猶如一記記重鎚,打破了原本平靜的任務節奏。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狀況,NASA迅速啟動應急機制,任務控制中心的專家們爭分奪秒,日夜不休地評估局勢,全力尋求既能保障宇航員安全,又能解決飛船故障的最佳方案。

然而,問題的複雜性遠超預期,故障解決時限始終懸而未決。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原本短暫的8天任務,無奈被迫延長,且何時結束變得難以預測。

隨着時間的推移,宇航員們逐漸適應了這意外的「長駐」狀態。

儘管是被迫滯留太空,他們依然堅守職責,全身心投入到各項任務中。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空間站設備的維護、科研實驗的嚴謹實施、對外界數據的細緻監測與分析,每一項工作都不容有絲毫差錯。

然而,漫長而單調的工作難免讓人產生煩悶情緒,為了緩解壓力,蘇妮塔找到了獨特的消遣方式——觀賞太空日落。

在漫長的九個月滯留期間,她幾乎每隔幾個小時就能目睹一次日落盛景,累計觀賞次數不下四千六百次。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那絢爛的日落雖美,卻也難以驅散她內心深處因長期滯留產生的煩悶與不知所措。

而且長期處於微重力環境,對他們的身體也造成了極大的挑戰。

蘇妮塔回到地面後坦言,經過數月滯留,自己身體機能明顯衰退,靈活性大不如前,體重也大幅減少。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從之前流傳於網絡的照片中可以清晰看到,她面容愈發消瘦,肌肉也出現了萎縮跡象。

而比身體變化更煎熬的,是那一次次落空的返航計劃。

原本預計短短几周就能返回地球,卻因技術故障與複雜的安全評估,返航日期不斷推遲。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波音公司「星際客機」飛船的推進系統問題,使得返航計劃陷入僵局。

NASA與SpaceX緊急協調,經過慎重考慮,最終決定啟用SpaceX的「龍」飛船來接應宇航員。

這一決定雖為救援帶來希望,但也意味着宇航員們的歸期再次延遲至2025年3月。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在漫長的等待中,宇航員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儘管他們努力剋制,但內心的焦慮與無奈仍隱約可見。

終於,在歷經多次波折後,2025年3月18日,蘇妮·威廉姆斯、巴里·威爾莫爾,與同行的尼克·黑格、俄羅斯宇航員戈爾布諾夫,搭乘「龍」飛船結束了長達九個月的太空滯留,踏上歸鄉之路。

此次救援行動堪稱SpaceX與NASA緊密合作的典範,SpaceX憑藉「龍」飛船及「獵鷹9號」火箭強大的搭載能力,成功將宇航員從太空安全帶回地球。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從國際空間站起飛後的17小時里,飛行過程危機四伏,充滿未知挑戰,好在,在3月18日下午,飛船在佛羅里達州附近海域成功降落。

那一刻,所有關注此次事件的人都長舒了一口氣。

成功落地後,艙門緩緩打開,尼克·黑格面帶微笑,率先揮手致意,隨後戈爾布諾夫也順利出艙。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最後露面的威廉姆斯和威爾莫爾,精神狀態尚可,威爾莫爾笑着豎起大拇指,威廉姆斯也全程保持微笑。

然而,長時間的失重環境讓他們的身體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地球重力,只能由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抬出船艙。

威廉姆斯在後續採訪中透露,長期太空生活嚴重影響了她的基本活動能力,重新適應走路、坐下、躺下等日常動作,都變得異常艱難。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為全面評估宇航員身體狀況,NASA安排他們返航後立即接受全方位體檢。

醫療團隊重點關注骨密度、肌肉強度、心血管功能等方面的變化。

而且長期太空駐留,宇航員不僅身體機能下降,還可能面臨視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亂等健康風險。為此,他們將展開為期數周的重力適應訓練,逐步找回在地球生活的感覺。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令人意外的是,除了關注宇航員身體狀況,大眾對他們的「加班費」也極為關心。

據悉,滯留太空的兩位宇航員,年薪在125133-162672美元區間,而這多出來的280多天「加班費」僅1148美元,摺合人民幣約8300元。

消息一經披露,網友紛紛吐槽,認為如此微薄的加班費與他們所經歷的漫長太空滯留極不匹配,實在有失公允。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追根溯源,此次宇航員身體出現問題的根源在於飛船故障。

這一事件深刻凸顯了航天任務的高風險性,以及完善應急預案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因技術故障被迫延長停留時間,幸運的是NASA和SpaceX及時調整計劃,才確保了他們的安全返回。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這次事件無疑為全球航天事業敲響了警鐘,未來的航天任務,必須在技術研發上加大投入力度,從根本上降低故障發生概率。

對於推進器等關鍵設備,持續優化設計與製造工藝,提升其穩定性與可靠性刻不容緩。

同時,應急預案需進一步細化完善,不僅要能應對設備故障,更要充分考慮宇航員長期駐留太空時可能遭遇的各類突發健康狀況,構建起快速有效的救援體系。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此外,宇航員保障機制也亟待革新,除了提高物質待遇,更要高度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在任務期間配備專業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抵禦長期太空生活帶來的巨大壓力。

只有全方位提升航天任務的安全性與保障性,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才能更加堅實有力,減少宇航員們不必要的犧牲,讓太空探索之路更加順暢無阻。

參考資料:

1、滯留太空超9個月,美國女宇航員承認健康出問題 光明網 2025年3月19日發佈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2、馬斯克出手!滯留太空9個多月的2名美國宇航員,返回地球!女宇航員健康出問題 魯中晨報 2025年3月19日發佈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聞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據外媒 Neowin 今日報道,美國杜克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會讓同事和經理認為你的能力不足。這項研究題為《使用 AI 工具會遭遇社交評價懲罰》,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鏈接:點此前往)。研究通過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們可以精確地改寫生命的藍圖,糾正那些導致遺傳疾病的微小錯誤,或者巧妙地調控基因的表達,讓細胞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這不是遙遠的幻想,而是基因編輯技術正在開啟的未來。長期以來,CRISPR-Cas9系統一直是這場革命中最閃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確的分子剪刀,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強...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 天天要聞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現代餐飲業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觸材料作為直接接觸食物的器具,其材質安全性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根據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所有可能與食品接觸的材料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測,以確保不會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 天天要聞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發佈博文,報道稱天文學家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隱藏在 6 億光年之外的「太空鯊魚」,一個隱秘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 100 萬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該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質量黑洞那樣位於星系中心,而是遊盪在星系內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恆星...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 天天要聞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研發人員在實驗室研發產品。文丨羅嘉文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人才既是創新的發起者,也是技術應用的實踐者,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主體。
從科幻走向現實 今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 天天要聞

從科幻走向現實 今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腦機接口技術,作為「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重點發展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被形象地譽為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來,隨着人工智能、神經生物學、傳感器等技術提升,「腦機接口」這項聽起來很科幻的技術,正逐步走進我
鋰電池隔膜薄型化對塗布技術的挑戰 - 天天要聞

鋰電池隔膜薄型化對塗布技術的挑戰

當前,鋰電隔膜行業正面臨著技術同質化加劇、產能結構性過剩、價格惡性競爭及產業顛覆性變革的嚴峻複雜形勢。塗覆材料的多元化和塗布工藝的優化創新正在加速推進隔膜產品的迭代升級。為滿足更多應用場景和高能量密度要求的需要,隔膜薄型化漸成趨勢。
「每一次升空都是戰鬥啟航!」 - 天天要聞

「每一次升空都是戰鬥啟航!」

作者 | 傅金泉、常永健、傅琳、羅陳建 等近日,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部開展高強度、跨晝夜實戰化訓練,錘鍊部隊全時域作戰能力。晨光熹微,停機坪上一架架戰機整齊列陣、蓄勢待發。「準備完畢,請示起飛!」隨着塔台指揮員發出指令,數架戰機接續起飛,奔赴目標空域。槳葉飛旋,戰機轟鳴,道道航跡劃破天幕。任務艙內,戰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