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2025年03月20日18:03:03 科學 1462

時隔九個月,滯留在天空中的兩位宇航員終於返回地球,並且成功落地。

所有人都為這一消息開心不已,然而,滯留在天空中的九個月,對宇航員身體的機能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因為長時間生活在失重環境下,59歲的女宇航員蘇妮塔·威廉姆斯在落地後只能被抬出艙,而且身體機能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文本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文章, 部分細節存在藝術加工請注意甄別

讓我們將時間倒回到2024年6月5日,這一天,美國宇航員蘇妮塔·威廉姆斯與巴里·E·威爾莫爾肩負重任,乘坐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飛船——「卡利普索」號,踏上了為期8天的太空征程。

此次任務旨在執行「星際航班」的首次載人試飛,目的地為國際空間站,承載着航天領域的重大期望。

起初,一切按部就班,進展看似順利,但好景不長,飛船接連暴露出諸多技術故障。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推進器突發故障,緊接着氦氣泄漏等問題接踵而至,猶如一記記重鎚,打破了原本平靜的任務節奏。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狀況,NASA迅速啟動應急機制,任務控制中心的專家們爭分奪秒,日夜不休地評估局勢,全力尋求既能保障宇航員安全,又能解決飛船故障的最佳方案。

然而,問題的複雜性遠超預期,故障解決時限始終懸而未決。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原本短暫的8天任務,無奈被迫延長,且何時結束變得難以預測。

隨着時間的推移,宇航員們逐漸適應了這意外的「長駐」狀態。

儘管是被迫滯留太空,他們依然堅守職責,全身心投入到各項任務中。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空間站設備的維護、科研實驗的嚴謹實施、對外界數據的細緻監測與分析,每一項工作都不容有絲毫差錯。

然而,漫長而單調的工作難免讓人產生煩悶情緒,為了緩解壓力,蘇妮塔找到了獨特的消遣方式——觀賞太空日落。

在漫長的九個月滯留期間,她幾乎每隔幾個小時就能目睹一次日落盛景,累計觀賞次數不下四千六百次。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那絢爛的日落雖美,卻也難以驅散她內心深處因長期滯留產生的煩悶與不知所措。

而且長期處於微重力環境,對他們的身體也造成了極大的挑戰。

蘇妮塔回到地面後坦言,經過數月滯留,自己身體機能明顯衰退,靈活性大不如前,體重也大幅減少。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從之前流傳於網絡的照片中可以清晰看到,她面容愈發消瘦,肌肉也出現了萎縮跡象。

而比身體變化更煎熬的,是那一次次落空的返航計劃。

原本預計短短几周就能返回地球,卻因技術故障與複雜的安全評估,返航日期不斷推遲。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波音公司「星際客機」飛船的推進系統問題,使得返航計劃陷入僵局。

NASA與SpaceX緊急協調,經過慎重考慮,最終決定啟用SpaceX的「龍」飛船來接應宇航員。

這一決定雖為救援帶來希望,但也意味着宇航員們的歸期再次延遲至2025年3月。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在漫長的等待中,宇航員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儘管他們努力剋制,但內心的焦慮與無奈仍隱約可見。

終於,在歷經多次波折後,2025年3月18日,蘇妮·威廉姆斯、巴里·威爾莫爾,與同行的尼克·黑格、俄羅斯宇航員戈爾布諾夫,搭乘「龍」飛船結束了長達九個月的太空滯留,踏上歸鄉之路。

此次救援行動堪稱SpaceX與NASA緊密合作的典範,SpaceX憑藉「龍」飛船及「獵鷹9號」火箭強大的搭載能力,成功將宇航員從太空安全帶回地球。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從國際空間站起飛後的17小時里,飛行過程危機四伏,充滿未知挑戰,好在,在3月18日下午,飛船在佛羅里達州附近海域成功降落。

那一刻,所有關注此次事件的人都長舒了一口氣。

成功落地後,艙門緩緩打開,尼克·黑格面帶微笑,率先揮手致意,隨後戈爾布諾夫也順利出艙。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最後露面的威廉姆斯和威爾莫爾,精神狀態尚可,威爾莫爾笑着豎起大拇指,威廉姆斯也全程保持微笑。

然而,長時間的失重環境讓他們的身體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地球重力,只能由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抬出船艙。

威廉姆斯在後續採訪中透露,長期太空生活嚴重影響了她的基本活動能力,重新適應走路、坐下、躺下等日常動作,都變得異常艱難。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為全面評估宇航員身體狀況,NASA安排他們返航後立即接受全方位體檢。

醫療團隊重點關注骨密度、肌肉強度、心血管功能等方面的變化。

而且長期太空駐留,宇航員不僅身體機能下降,還可能面臨視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亂等健康風險。為此,他們將展開為期數周的重力適應訓練,逐步找回在地球生活的感覺。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令人意外的是,除了關注宇航員身體狀況,大眾對他們的「加班費」也極為關心。

據悉,滯留太空的兩位宇航員,年薪在125133-162672美元區間,而這多出來的280多天「加班費」僅1148美元,摺合人民幣約8300元。

消息一經披露,網友紛紛吐槽,認為如此微薄的加班費與他們所經歷的漫長太空滯留極不匹配,實在有失公允。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追根溯源,此次宇航員身體出現問題的根源在於飛船故障。

這一事件深刻凸顯了航天任務的高風險性,以及完善應急預案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因技術故障被迫延長停留時間,幸運的是NASA和SpaceX及時調整計劃,才確保了他們的安全返回。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這次事件無疑為全球航天事業敲響了警鐘,未來的航天任務,必須在技術研發上加大投入力度,從根本上降低故障發生概率。

對於推進器等關鍵設備,持續優化設計與製造工藝,提升其穩定性與可靠性刻不容緩。

同時,應急預案需進一步細化完善,不僅要能應對設備故障,更要充分考慮宇航員長期駐留太空時可能遭遇的各類突發健康狀況,構建起快速有效的救援體系。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此外,宇航員保障機制也亟待革新,除了提高物質待遇,更要高度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在任務期間配備專業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抵禦長期太空生活帶來的巨大壓力。

只有全方位提升航天任務的安全性與保障性,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才能更加堅實有力,減少宇航員們不必要的犧牲,讓太空探索之路更加順暢無阻。

參考資料:

1、滯留太空超9個月,美國女宇航員承認健康出問題 光明網 2025年3月19日發佈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2、馬斯克出手!滯留太空9個多月的2名美國宇航員,返回地球!女宇航員健康出問題 魯中晨報 2025年3月19日發佈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 天天要聞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關注+星標,好搭檔不錯過7.7本周值得讀來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發表,我們為您精選呈現。1.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2. 並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與慢性炎症相關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擬態是否成功取決於觀察者的視角心理學 |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 天天要聞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開放科學(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賴、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複使用並借鑒的科學,它能帶來更快、更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以及更為廣泛的益處,而開放獲取(Open Access)是這一切的基礎。以OA形式發表研究,也能為研究人員和作者帶來影響力和可見度等諸多益處: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優勢,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廣的影響范...
深度科普:光飛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嗎?光:我只需要一瞬間! - 天天要聞

深度科普:光飛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嗎?光:我只需要一瞬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速度的理解往往基於牛頓力學體系下的相對速度概念。比如,當我們坐在一輛行駛的汽車上,觀察到車外的物體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後移動,這個速度是相對於汽車這個參考系而言的。然而,光的速度卻截然不同,無論在何種參考系中測量,光在真空中
超導量子計算機關鍵核心設備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釋制冷機 - 天天要聞

超導量子計算機關鍵核心設備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釋制冷機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本源量子今日宣布自主稀釋制冷機獲國際訂單,將批量出口「一帶一路」國家,標誌着我國自主量子計算核心裝備在國際化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 本源 SL400 稀釋制冷機稀釋制冷機是超導量子計算機的關鍵核心設備之一,能夠為量子計算機提供接近絕對零度(IT之家註:-273.15℃)的極低溫運行環境,除量子...
自然之美:布氏葦鶯 - 天天要聞

自然之美:布氏葦鶯

布氏葦鶯:雀形目、鶯科、葦鶯屬鳥類,屬小型鳥類。體長12-15厘米,體重10-12克。其中國內主要分佈於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棲息於湖泊、河流、水庫、水塘、溪流、沼澤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叢、蘆葦叢以及草叢中。
超絕!夏日的瀋陽!今天4時5分正式進入…… - 天天要聞

超絕!夏日的瀋陽!今天4時5分正式進入……

今日4時5分 我們迎來「小暑」節氣小暑,暑氣漸盛雖還未到最酷熱之時卻已奏響了盛夏的序曲年方過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稱「小熱」暑氣蒸騰、熱浪翻湧雖未到三伏極盛之時但此時的沈城已浸滿了夏日的濃烈氣息此時節氣溫飆升最高可達35℃雷雨也時常突襲悶熱與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 天天要聞

90%稀土中國掌控!美國7000萬賣廠悔斷腸?今我們技術卡它脖子

美國這會兒估計正對着空氣拍大腿。20多年前7000萬美元就賣掉的稀土工廠,現在想花7億都買不回來。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話語權攥在咱們手裡,它想造點像樣的東西,還得看咱們臉色。這事兒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稀土這玩意兒,聽着像土裡的稀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