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航天員背景曝光,我發現了普通人最稀缺的三種能力

2024年10月31日21:40:19 科學 2186

神舟十九航天員背景曝光,我發現了普通人最稀缺的三種能力 - 天天要聞

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神舟十九航天員背景曝光,我發現了普通人最稀缺的三種能力 - 天天要聞

三位宇航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也隨之走進大眾視野,成為全網熱議的對象。

他們各自的經歷,被網友們津津樂道:

指令長蔡旭哲,曾入選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執行飛行計劃,此次出征,距離他上次揮別中國空間站,僅過去22個月;

生於1990年的宋令東,曾隨父親進城收廢品,如今卻飛上太空;

另一位90後王浩澤,不僅拿過田徑冠軍,學過動力工程,還研究過火箭發動機…

三人全都來自普通的家庭,起點也跟大多數人一樣。

沒有高貴出身,也沒有過硬背景,卻由一介凡人,最終飛上太空,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每個人的命運起落,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

而從他們各自的成長經歷中,我發現了普通人改命最稀缺的三種能力。

1

宋令東:觸底反彈的能力

宋令東出生在山東菏澤,自幼家境貧困,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

小時候,宋令東也曾隨父親進城收過廢品。

正因為嘗過貧窮的苦,他從小就想着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2020年,他經過一路過關斬將,順利加入中國第三批航天員隊伍。

在之後兩年里,他們這批航天員,要完成基礎理論、體質訓練、航天技術等上百個訓練科目。

宋令東每天白天學理論、練體能,晚上不斷進行復盤、總結……

靠着這份勤奮,他的成績一直很突出。

他原本信心滿滿,自信能被選進飛行乘組。

然而在第一次飛天任務選拔中,卻因心理測試不合格,而慘遭落選。

得知結果時,他的心情一下子跌入低谷。

換作一般人,面對這猝不及防的打擊,可能會一蹶不振。

宋令東卻很快就走出失落,他沒有抱怨,也沒有放棄,而是問自己:哪裡出了問題?

通過反思,他找到了原因:自己的性格太急躁。

執行航天任務,需要航天員嚴謹冷靜,因為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任務失敗,甚至危及生命。

於是,宋令東決定要改變自己:

此後一年裡,不管是訓練,還是生活中,他都刻意放緩自己的節奏,讓心慢下來、靜下來。

為了磨鍊心性,他還特意去學了釣魚。

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他通過這些努力,一點點戒掉了浮躁心態,完成了心靈蛻變。

2023年,在又一次的選拔中,他在所有項目測評中,都獲得優異成績,順利入選神舟十九號飛行任務乘組。

低谷期里的這段默默付出,終於讓他觸底反彈,成功拿到飛向太空的門票。

作家塔勒布曾將人分為兩類:

一類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變得像玻璃球,掉到地上就會摔得粉碎;

而另一類人,會像橡膠球一樣,掉在地上不僅不會壞,反而因此彈得更高。

前者會在打擊下潰敗不堪,後者卻總能在痛苦的擠壓下越挫越勇。

當你身處低谷時,學會做一顆橡膠球,保持反彈的能力。

別因一時坎坷,就逃避畏縮;別因一次失敗,便繳械投降。

提高心理韌性,直面人生的重重考驗,你才能在愈挫愈勇中,實現逆風翻盤。

神舟十九航天員背景曝光,我發現了普通人最稀缺的三種能力 - 天天要聞

2

王浩澤:不斷進化的能力

哥倫比亞的河岸,有一種叫瀑布蘭的植物。

許多年前,當地雨季很短,生長的植物種類十分豐富。

後來雨季變長,每當雨季來臨時,大部分植物都會被河水沖走,唯一例外就是瀑布蘭。

原來,隨着環境變化,瀑布蘭也進化出新技能:

它可以通過莖分泌粘合劑,能緊緊吸附岩石;葉子也演化為絲狀物,既能減少河水沖刷力,又能吸收水中營養。

通過自我進化,在其他植物面臨滅亡時,瀑布蘭卻頑強地存活了下來。

時代千變萬化,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只有像瀑布蘭一樣,擁有不斷進化的能力,才能從人海中脫穎而出。

王浩澤的經歷,就是對這個道理最完美的印證。

她出生在河北灤平縣,父親是一名交通警察,母親是中學老師。

從小學開始,王浩澤的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

高考那年,她以高分被東南大學錄取,專業是熱能與動力工程。

在大學期間,王浩澤學習更加努力,不僅獲得了國家獎學金,還得到保研的機會。

讀碩期間,她選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等離子體爆震。

很多同學老師都很驚訝,她卻表示,自己想多學一點新的知識。

畢業後,同學們大多去了電力設計院、核電站等與能源相關的單位就業。

她卻想着繼續嘗試新的探索,於是把簡歷投給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在那裡,王浩澤從事火箭發動機預研工作,並很快上手,沒用多久,就成為單位里的技術骨幹。

後來,當國家選拔第三批航天員時,她又踴躍地報了名。

航天員的訓練,對一個女性來說,非常艱苦,她卻咬牙堅持了下來。

有記者曾問她為什麼會選擇這條路。

她回答說:「我喜歡挑戰未知領域,享受從不會到會、從不懂到懂的成就感。」

正是這種永不止步的進取心,讓她得以不斷開拓自身邊界,進化得更加強大。

現在的她,已經飛上了太空,給自己的履歷又添了一筆濃墨重彩。

董卿說,生命的意義在於開拓而不是固守,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失去前行的勇氣。

不斷進化,是一個人最大的生存底氣。

因為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你會的技能越多,人生的選擇權就越多。

學會主動更新自己,不斷迭代知識、技能、思維……

當你能不斷打破自身邊界,持續進化,自然能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神舟十九航天員背景曝光,我發現了普通人最稀缺的三種能力 - 天天要聞

3

蔡旭哲:持續歸零的能力

《極簡力》中有言:

清理掉你的緩存,適時把自己歸零,才會不斷追求卓越,在歸零之後取得新的成績。

已有的成績和榮譽,哪怕再耀眼,都屬於過去。

只有忘掉它們,你才能避免被捆住手腳,做出一番新的成績。

在本次神舟飛行乘組裡,蔡旭哲是年紀最大,也是經驗最豐富的。

他的履歷,也同樣光彩奪目:

蔡旭哲19歲進入空軍學院,通過訓練,他練就了紮實的技術,被評為一級飛行員;

2010年,他進入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

2019年他入選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執行神十四航天飛行任務。

在那次任務中,他在太空停留了6個月,出色地完成了多項科學與技術試驗。

返回地球後,他成了英雄,獲得了數不清的榮譽稱號。

面對鮮花和掌聲,蔡旭哲沒有迷失,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我要早日返回太空。」

他迅速地調整好心理和身體狀態,很快就重返崗位。

在很多人看來,他已經功成名就了,完全可以躺在功勞簿上,活得輕鬆而風光。

可在他看來,往日的成就都是過去式,他要繼續攀登下一個目標。

清零了過去後,他全情投入新一輪的訓練項目中。

最終,僅過去22個月,蔡旭哲便再次入選飛天乘組,並擔任指令長。

這也讓他成為我國航天史上,重返太空用時最短的航天員。

主持人馬東說,人要有歸零的精神,空的杯子才能裝水。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耀眼成績,也不乏高光時刻,可若總背負着過去的輝煌趕路,只會讓腳步變得沉重。

要知道,昨日之成功,只能代表昨日的自己很優秀。

如果因為昨日之成功,就驕傲自滿,那麼換來的,必然是明日之平庸。

精彩的人生,要有敢於清零的勇氣。

保持歸零心態,將成就翻篇,你才能一次次重啟自己,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神舟十九航天員背景曝光,我發現了普通人最稀缺的三種能力 - 天天要聞

有人問著名經理人喬·吉拉德:你經營過最好的產品是什麼?

吉拉德笑了笑,指着自己說道:「我最好的產品,就是我自己的能力。」

一個人的價值,永遠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神十九三位宇航員的人生經歷也表明:人只有持續成長,才能讓自己永遠稀缺,不可替代。

從現在開始,重塑心態,主動進化,逼自己不斷突破。

不要停下前進腳步,也別給自己設邊界,你終能不斷超越自己,過上想要的人生。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聞

月球蓋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蓋房子,要從地球上運建材嗎?長期留駐月球,飲用水也要地球「發貨」、飛船「快遞」嗎?「不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測實驗室時,記者從科研人員口中聽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月壤3D打印系統設備。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佈「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佈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