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成為「世界冠軍」,歐美失去重要性

2024年07月02日06:42:04 科學 1925

德媒:中國成為「世界冠軍」,歐美失去重要性 - 天天要聞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部

從44件到165萬件

幾十年來,全球專利活動一直在增加。 1980 年,全球共發佈了約 63.5萬 項專利,而到 2022 年,這一數字約為 340 萬項。研究型製藥企業協會指出,這一增長主要歸功於中國。中國領先於所有其他國家。自2022 年以來,幾乎每兩個國際專利的其中一個申請都來自中國。1980 年中國僅有 44 件國際專利申請。然而到 2022 年,這一數字為 165 萬件。

德媒:中國成為「世界冠軍」,歐美失去重要性 - 天天要聞

《明鏡》周刊報道

歐盟27個國家、美國、日本韓國共申請了 150 萬項國際專利,約佔所有國際專利的 44%。作者克勞斯·米歇爾森和西蒙·容克表示,中國已迅速成為高科技所在地,這種發展「在近代經濟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經濟學家們評估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數據。

如果將國際專利申請總量與相應人口聯繫起來,就會出現不同的情況:韓國是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到 2022 年,每百萬居民擁有 4937 件專利。日本為3130 項。美國自 20 世紀 90 年代初以來,專利申請強度幾乎增加了兩倍,現在每百萬居民註冊了 1400 項專利。相比之下:德國為1827 件,中國為 1170 件,但也已追上來了。

德媒:中國成為「世界冠軍」,歐美失去重要性 - 天天要聞

華為是中國專利申請最多的企業之一

全球技術競爭必須進行戰略管理

作者寫道,自千年之交以來,中國已建立了科學和創新體系,這也體現在學生和研究人員數量的顯著增加上。2000年,中國大學入學人數約為700萬人。這一數字迅速上升至目前超過 3500 萬名學生。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中國還尋找外國公司作為合作夥伴,以發展創新理念。此外,僅2018年至2020年,北京就為《中國製造2025》工業戰略規劃提供了相當於1.6萬億歐元的資金。

自千年之交以來,中國在製藥和生物技術方面也取得了快速進步,目前在專利申請方面已與美國持平。另一方面,歐洲在該行業中「自2000年代中期後將明顯落後」,VFA 表示。

儘管德國擁有活躍的學術藥物研究,但專利數量少於其他國家。該協會抱怨「公司的公共資助研究與商業研究之間的聯繫不緊密」,並且缺乏成立公司的激勵措施。例如,德國大型製藥公司拜耳默克都深受其害:其重要的內部研發成果的專利保護正在逐漸到期,而帶來經濟成功的創新至今太少。

德媒:中國成為「世界冠軍」,歐美失去重要性 - 天天要聞

中國的國際專利申請不斷增加

各個經濟體有不同的優先事項

總體而言,各個經濟體有不同的優先事項。在德國,2018 年至 2022 年間,平均近十分之一的專利申請來自汽車和運輸行業。在整個歐洲,這一領域佔據專利近十二分之一。此外,機器和系統領域(電機、傳感器和其他機器)也是創新的核心領域。這三個技術領域加在一起幾乎占歐洲註冊專利的 17%。第三個最重要的技術領域是醫療技術。

另一方面,美國主要依賴計算機技術(13%)和數字解決方案(8%)。醫療技術、製藥和生物技術是生命科學領域的第二個重點,總共擁有21%的專利。

德媒:中國成為「世界冠軍」,歐美失去重要性 - 天天要聞

機械製造是德國專利申請最多的領域之一

中國在計算機技術(12%)和數字解決方案(5%)等關鍵創新領域與美國展開競爭。這解釋了不僅在貿易方面,而且在這兩個經濟領域之間的知識交流方面日益增長的保護主義傾向。此外,傳感器技術機械工程也在創新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日本和韓國的創新活動主要集中在電機上(9%)。該類別包括廣泛的電子系統、無線電和無線電技術,還包括可再生能源領域發展的能源生產。還有視聽技術(4%)和半導體(百分之六)。但兩國還專註於計算機技術(7%)和運輸部門(5%)。

德媒:中國成為「世界冠軍」,歐美失去重要性 - 天天要聞

美國硅谷是創新發動機

中國每件專利的支出最低

創新不是偶然出現的,而是研發投資的結果。如果將專利與各自的研發支出聯繫起來,那麼中國現在每件專利申請的支出最低。中國在 20 世紀 90 年代末為每項國際專利花費了迄今為止最高的金額,超過 200 萬歐元。從那時起,這些專利成本迅速下降,最近已降至日本和韓國的水平。日本和韓國的每項專利費用一直是最低的。

德媒:中國成為「世界冠軍」,歐美失去重要性 - 天天要聞

中國的芯片專利越來越多

然而,在歐盟和美國,專利創新的平均成本卻變得越來越昂貴。美國在每項專利上花費的金額最多。每項專利投資約 170 萬歐元。歐洲要低得多,為 120 萬歐元。德國每項專利的費用略低於100萬歐元。作者認為這表明「研究密集型專利變得越來越重要」:西方經濟體越來越專註於高質量和昂貴的創新。

研發投資被認為是未來經濟增長的基礎。國際註冊專利數量是一個經濟領域創新程度的指標。「未來幾年,主要經濟領域之間的競爭可能會繼續加劇,」作者預測。為了在全球技術競爭中生存,歐洲必須進行戰略投資,特別是在關鍵高科技產業上。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佈「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佈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