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山東省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濟寧市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舉行。活動現場,《黃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正式發佈。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三角洲位於黃河入海口,是我國近原生態大河河口,保存了完整的陸、海、河三角洲生態系統,擁有中國乃至世界暖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是黃河流域生態健康的「晴雨表」,黃渤海區域海洋生物的重要種質資源庫和生命起源地,環西太平洋和東亞—澳大利西亞兩條鳥類遷徙路線上的中轉站、棲息地和繁殖地,在中國及全球生物多樣性特別是鳥類保護中佔據重要位置,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
黃河三角洲作為黃河流域唯一的出海口,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區位條件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發力點、落腳點。多年來,山東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共治,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不斷推動黃河三角洲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新成效,蹚出了一條生物多樣性保護新路。
為介紹黃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與實踐,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特發佈了白皮書。記者注意到,白皮書從黃河三角洲生物多樣性基本情況、積極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進程、有效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威脅、有序推進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不斷增強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和未來展望和行動方向等六個方面對黃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和成效進行了系統回顧和展望。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之路上永恆的主題。山東將堅決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堅持陸海統籌,系統修復、綜合治理,進一步提高保護能力和管理水平,凝聚全社會參與的力量,確保黃河三角洲生物多樣性得到全面保護,建設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記者:劉瑞祥 編輯:呂冰 校對:劉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