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2024年04月01日20:35:30 科學 1432

近日,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官網發佈消息,2024 年度新選舉產生 152 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Fellow),以表彰他們在醫學與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官網截圖

在本次AMIBE官網公布的名單中,共有4名中國學者當選2024年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分別是清華大學程京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程震研究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龔啟勇教授和復旦大學張凡教授。團結君注意到,其中有兩人為民主黨派成員,分別是民建中央副主席程京和民進復旦大學委員會委員張凡。

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

程京

程京,現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技術總監,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程京主要從事DNA芯片、蛋白芯片、細胞芯片和芯片縮微實驗室的研究開發和在健康管理、疾病診斷、藥物開發中的應用研究,以及依託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大健康管理相關研究。他主持建立了國內急需的疾病預防、診斷和預後分子分型芯片技術體系,領導研製了基因、蛋白和細胞分析所需的多種生物芯片,實現了生物芯片所需全線配套儀器的國產化,被媒體譽為「中國生物芯片第一人」。

程京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004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7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08年)、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2008年)、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2014年)、光華工程科技獎(2014年)、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2016年)等榮譽。

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

張凡

張凡,現任民進復旦大學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上海市生物醫學檢測試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復旦-陶氏化學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此次,張凡因其在近紅外探針設計與合成、生物醫學成像和光學成像儀器設計等方面的傑出貢獻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張凡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生物納米技術及生物分析,如早期癌症診斷與治療,藥物儲存與釋放,體內與體外生物醫學成像分析等。其自主研發的熒光壽命成像設備和探針試劑已實現轉化,目前已在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等單位用於臨床前研究。他入選2018-2023全球高被引學者,撰寫出版英文專著2部,受邀在Nature conference等國際會議上作大會邀請報告30餘次。

張凡曾獲2022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22年科學探索獎、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第四完成人)、2019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等表彰。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是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著名的非營利學術組織,匯聚了世界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的精英,其中包括3名諾貝爾獎得主、24位美國總統獎得主、221位美國工程院院士、113位美國醫學院院士及48位美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由世界醫學與生物工程領域最傑出(Top2%)的學者組成,每年經國際同行提名與嚴格評選產生,是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截至目前共有接近3000位學者獲得此榮譽。此前,民進會員劉庄,農工黨黨員歐陽宏偉,九三學社社員樊春海、馬光輝等曾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以上根據民建中央、民進上海市委會、復旦大學官網資料整理)

作者 _ 煌言

本期編輯 _ 邱凌 林紫文

審核 _ 萬李娜 黃昌盛

監製 _ 邵宏華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兩位黨派成員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濟南時報》5月20日報道 由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濟南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的2024年濟南市「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活動將於5月22日在佛慧山廣場舉行。活動當天,兩隻被救助的猛禽——蒼鷹、大鵟(kuáng)將在這裡被放歸大自然。 猛禽飛來佛慧山 「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和鴞形目中的所有鳥類的總稱,指兇猛的掠食性鳥類。」...
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選 - 天天要聞

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選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在上周末的第三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上,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20種入選圖書,其中「科學人文」子書單8種,「科學生活」子書單8種,「科學少年」子書單4種。新一期「新發現·科普書單」的評選範圍是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出版的科普新品。經過16位初評專家和7位終評專家的認真評審,最終《...
極強地磁暴帶來多彩極光是怎樣產生的? - 天天要聞

極強地磁暴帶來多彩極光是怎樣產生的?

前幾天,新疆阿勒泰等地觀測到了極光現象,而我們以往聽說的極光,往往是在南北極或者緯度很高的地方才有。那麼這次極強地磁暴帶來的極光與通常極地出現的極光有什麼不同呢?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對這次的極光現象進行了分析。畫面里的極光視頻,是5月11日凌晨,攝影和天文愛好者在新疆阿勒泰天文台拍攝...
歷史上最慘的宇航員! - 天天要聞

歷史上最慘的宇航員!

謝爾蓋·克里卡廖夫,這位前蘇聯宇航員的傳奇經歷,無疑是人類航天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太空生涯跨越了蘇聯和俄羅斯兩個時代,見證了航天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國際合作的新篇章。克里卡廖夫不僅以其卓越的航天技術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更以其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為了宇航員們心中的楷模。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 天天要聞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5月19日,以「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為主題的「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廣州舉辦,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林業局、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目前廣東在全省同步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各地通過開展生態徒步行、野生動植物標本展、生物多樣性科學畫...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 天天要聞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各學科與AI技術的合作為其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舉行的上海復旦大學校友會成立四十周年大會暨首屆科技文化節開幕式上,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人工智能專家圍繞AI與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的融合運用展開對話。 左一到左五分別為: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數字經濟研究執行負責人楊燕青,中國...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 天天要聞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據 NHK 報道,當地時間周五,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就 AI「發明」的設備是否能獲得專利一事作出裁決 —— 以「發明人必須是人類」為由,裁定不為其授予專利。據報道,居住在美國的原告為人工智能自主發明的設備申請專利,發明人的名字卻是「自主發明本產品的人工智能 DABUS」。早在三年前,專利局就已經...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 天天要聞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我曾經親眼看着白鱀豚的離去,現在絕對不能讓江豚離開我們了。」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張明浩就開始從事長江野生動物保護。三十年來,張明浩經歷了過度捕撈、水質污染,最嚴重的時候銅陵江面幾乎無魚可釣。如今,隨着長江十年禁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魚群嬉戲,代表長江生態的物種江豚再度歸來。「目前在銅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