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植物有毒,一粒種子能致命,卻有很高價值,成全球十大油料作物

2024年03月30日23:25:05 科學 1472

在童年時期,由於生活條件相對匱乏,玩具稀缺,我與小夥伴們常常樂此不疲地在田野、曠野等地尋找各種小昆蟲,並將隨手可得的野草視為珍貴的玩物。那時,我們最常捕捉和玩耍的小昆蟲有天牛螻蛄以及蟬;而在野草方面,狗尾巴草蒼耳蓖麻則是我們的最愛。

之所以選擇這些自然界的「玩具」,主要是因為它們在當時的農村環境中極為常見,田間地頭、道路兩側及荒蕪的土地上都茂盛生長着這些植物,便於我們隨時採摘和把玩。

這植物有毒,一粒種子能致命,卻有很高價值,成全球十大油料作物 - 天天要聞

在這些野草中,蓖麻尤為獨特。它的果實與蒼耳的果實相似,表面布滿尖刺,均能輕易附着在衣物或頭髮上。然而,蓖麻果實內部卻別有洞天,可被剝開露出幾顆大種子,其色彩斑斕如同珍珠般美麗,因此常有人將它們鑽孔串成手鏈飾品。

或許不少朋友和我一樣,在童年時期都曾把玩過蓖麻種子製作的手鏈,但並不一定了解這一植物全株含毒的事實,尤其是單粒種子就足以致命。儘管如此,蓖麻如今已躍居全球十大油料作物之列,其價值極高。藉此機會,本文將深入探討蓖麻這種既具毒性又極具經濟價值的獨特植物。

這植物有毒,一粒種子能致命,卻有很高價值,成全球十大油料作物 - 天天要聞

在過去的南方鄉村地帶,野生蓖麻儘管未至於遍地叢生,卻也相當常見,以至於許多人都誤以為蓖麻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植物種類。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蓖麻實際上是一種非本土的外來物種,是通過國際貿易引入我國的。

蓖麻的原產地可以追溯到非洲的埃及、埃塞俄比亞和印度等地。隨着時間推移,在15世紀至16世紀期間,隨着海上貿易路線的發展,英法等歐洲國家將蓖麻種子廣泛傳播到了全球範圍內的熱帶及溫暖氣候區域。在我國的情況則是,蓖麻由印度傳入,根據史書記載可能發生在我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不過那時蓖麻並未得到充分的認識與利用。

這植物有毒,一粒種子能致命,卻有很高價值,成全球十大油料作物 - 天天要聞

有劇毒的蓖麻

蓖麻,屬於大戟科蓖麻屬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物種,正如其在大戟科家族中的地位所示,蓖麻延續了該科植物的顯著特徵——含有毒性成分,並且相較於同科其他植物,蓖麻的毒性尤為突出。尤其是其種子內包裹的如珍珠般誘人的果實,因其極強的毒性,在某種程度上可比擬為古代的「生物毒素」。

蓖麻的毒性根源在於其中含有的兩種主要毒素:蓖麻毒蛋白和蓖麻鹼。值得注意的是,蓖麻原產自三個不同的地理區域,各地區的蓖麻毒性強度有所差異。經過科學研究證實,非洲產蓖麻的毒性最為劇烈,僅一粒種子就足以致命;相比之下,印度蓖麻的毒性相對較低,通常需要攝入7至20粒種子才可能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這植物有毒,一粒種子能致命,卻有很高價值,成全球十大油料作物 - 天天要聞

蓖麻價值很高,成全球十大油料作物

儘管蓖麻果實帶有尖刺,且種子內含有極高毒性成分,但蓖麻如今已躍居全球十大主要油料作物之列,其重要性僅次於大豆、芝麻和油菜等傳統油料作物,並且在全世界30多個國家的種植規模已經達到了工業化水平。那麼,蓖麻究竟有何種價值能令其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如此廣泛的認可與開發呢?

蓖麻之所以能在近代工業社會中嶄露頭角並蓬勃發展,關鍵在於其滿足了現代工業對高品質潤滑油的大量需求。蓖麻籽含油量高達約50%,這意味着每2.2至2.5公斤的蓖麻籽即可榨取出1公斤的蓖麻油。而蓖麻油的獨特性質——高粘度、高燃點、低凝固點以及較大的比重,使其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迅速崛起,成為一種備受青睞的工業原料。

這植物有毒,一粒種子能致命,卻有很高價值,成全球十大油料作物 - 天天要聞

大約在21世紀初,隨着科學家成功研發出以蓖麻油為原料合成的尼龍-ll樹脂,這一突破性進展極大地拓寬了蓖麻種植業的市場前景。這是因為這種名為「尼龍-ll樹脂」的新材料擁有廣泛的應用潛力,能夠應用於汽車製造、船舶建造、機床工業、建築工程、國防軍工以及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

同時,在美國、西歐等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和地區,蓖麻油已經衍生出了超過3000種化學產品。其中,通過酯化反應生成的甲酯丁酯是潤滑劑、塑料製品、化妝品、洗滌劑等眾多行業的主要生產原料。

進入2010年代以後,隨着汽車使用的普遍增長,對蓖麻油的需求量呈現出迅猛攀升的趨勢,這直接帶動了全球蓖麻種植面積的大幅擴張。蓖麻從一種相對不為人知的植物品種,迅速躍升為全球十大重要油料作物之一。

這植物有毒,一粒種子能致命,卻有很高價值,成全球十大油料作物 - 天天要聞

總之,蓖麻在眾多油料作物中脫穎而出,不僅因其極高的經濟價值,更在於其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它耐受乾旱、貧瘠土壤和鹽鹼環境的能力出眾,具有強大的適應性和較低的維護成本,表現為人力投入少、經濟效益高。這些特點使得蓖麻尤其適合在旱地及貧瘠土地上進行種植和開發,展望未來,蓖麻產業有望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養樂多亮相益生菌與健康研討會,持續支持益生菌科研與科普 - 天天要聞

養樂多亮相益生菌與健康研討會,持續支持益生菌科研與科普

5月19日-21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支持的「第二十屆益生菌與健康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着眼於益生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進益生菌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作為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養樂多支持主辦的
「85後」孔大力任國家天文台副台長、上海天文台台長 - 天天要聞

「85後」孔大力任國家天文台副台長、上海天文台台長

近日,中國科學院黨組發佈任免通知,經研究,決定:孔大力同志任國家天文台副台長(兼);免去沈志強同志國家天文台副台長(兼)職務。孔大力同志任上海天文台台長(試用期一年);免去沈志強同志上海天文台台長職務,保留正局級。孔大力,男,1985年11月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動力學中心「行星物理與...
又是「投毒」又是「捅刀」,動物的愛情世界真的震碎三觀! - 天天要聞

又是「投毒」又是「捅刀」,動物的愛情世界真的震碎三觀!

熟悉刑偵推理類作品的朋友們,肯定對氰化物印象深刻——畢竟很多受害角色,都是只沾了一丁點劇毒的氰化物就飲恨當場。然而,在無奇不有的自然界,氰化物也可以成為傳情達意的禮品。不僅如此,動物「情侶」之間還有很多讓人大跌眼鏡的危險互動,在這個 520
這樣吃飯,真的可能會讓你變禿!但很多人還以為超健康 - 天天要聞

這樣吃飯,真的可能會讓你變禿!但很多人還以為超健康

過去十年里,間歇性禁食已悄然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據《自然》雜誌報道,一項統計發現,2023 年美國超過 10% 的成年人都在實踐這種飲食方式。在互聯網上也只需略加搜索,就能發現各種間歇性禁食的指南,教你如何具體操作,給身體帶來種種益處。
蜻蜓和蚯蚓「加入」《中國生物物種名錄》 - 天天要聞

蜻蜓和蚯蚓「加入」《中國生物物種名錄》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22日發佈《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5版,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62717個,並首次收錄了蜻蜓和蚯蚓。「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生物物種名錄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物多樣
OpenAI在阿聯酋啟動「星際之門」項目,計劃擴展至亞太地區 - 天天要聞

OpenAI在阿聯酋啟動「星際之門」項目,計劃擴展至亞太地區

【TechWeb】近日,OpenAI聯手G42、甲骨文、英偉達、軟銀和思科等公司,共同宣布打造「星際之門阿聯酋」(Stargate UAE),這是OpenAI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平台Stargate的第一個國際部署項目。作為「OpenAI for Countries」倡議下的首個合作夥伴項目,OpenAI正在與G42合作,在阿布扎比阿聯酋-美國人工智能園區(UA
於涵洋課題組JACS:TNA酶催化RNA天然連接 - 天天要聞

於涵洋課題組JACS:TNA酶催化RNA天然連接

蘇糖核酸(TNA)是一種非天然核酸,結構簡單(圖1),能像RNA一樣鹼基配對,也能摺疊形成功能性結構,因此被視作生命起源早期可能的遺傳物質。而且,TNA具有優異的抗核酸酶降解能力,在生物醫學應用中展現出潛力。圖1. TNA與RNA的化學結構
「唯論文」如何破?清華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唯論文」如何破?清華給出答案

清華大學學子正在上課路上。清華大學供圖 在清華大學研究生評價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從2019年起有4份文件圍繞一個主題密集出現:《清華大學關於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的若干意見》發佈,提出「克服學術評價中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傾向」的導向;修訂的《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和《攻讀碩士學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