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學素養如何提升?全國政協委員呼籲:科普,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

2024年03月21日17:15:25 科學 1846

科技工作者如何做科普?我們又如何為科技工作者營造良好的科普氛圍?今年兩會期間,科普也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他們呼籲以高水平科普助力全民科學素養提升,為科技強國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全民科學素養如何提升?全國政協委員呼籲:科普,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 - 天天要聞

公民參與科學傳播的程度極大提升

番茄如何挑選?胡蘿蔔生吃還是熟吃?芹菜葉斑病又如何防治?提起科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李寶聚最有發言權。

作為農業科學家,李寶聚在工作之餘,拍攝了數百個短視頻來回應百姓關注的話題,包含了蔬菜從種子到餐桌的全過程,李寶聚也因此收穫了幾十萬粉絲,成為名副其實的「蔬菜衛士」。

「科普是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委員聯繫界別群眾的重要渠道。」李寶聚說。

實際上,隨着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像李寶聚這樣的全國政協委員以及科技工作者們越來越多地利用互聯網平台,以圖文、視頻、直播等形式,向公眾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和見解,貢獻了大量科普內容,營造了有利於科學發展和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社會氛圍,持續推動了我國科普事業發展,促進了公民科學素質穩步提升。

全國政協委員趙瑞峰也高度關注科普工作。

「從總體上看,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信息傳播的渠道得到極大的拓展,科技知識的創造、傳播、擴散、應用從未像今天這樣以如此的規模和速度發展。比如科普方式更加數字化、信息化,應用智能化信息技術,感知用戶需求,組織內容創作,匹配科普資源,及時精準送達,為智能社會科學普及提供智慧化支撐。同時,科學信息的傳播已經從單向傳播演變為雙向互動。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環境下,公民參與科學傳播的程度極大提升。」趙瑞峰說。

據第十二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12.93%,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6.73個百分點,為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奠定了堅實的公民科學素質基礎。

一些科普信息良莠難辨

「儘管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提升速度迅猛,但與西方科技強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普遍高於20%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全國政協委員周源表示。

李寶聚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隨着「三農」領域短視頻爆款頻出,話題度和影響力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但也出現了一些責任感低、利益性博主誤導公眾,同時也由於平台審核機制不健全,優質視頻呈現不足等問題。

李寶聚專門提到了幾年前爆火的千萬粉絲博主「牛愛芳的小春花」。

「這個博主為追求個人利益,將自己包裝成樸素農民的假人設,最終被粉絲曝出人設造假,不僅損害了他們自身的聲譽,也對網絡環境產生了負面影響。」李寶聚說,「確保視頻創作者的身份及專業素養問題尤為重要。這些博主可能並非真正的專家或農民,他們加入這個行業的主要是為了獲取關注度和盈利,有的甚至傳播不良信息,影響觀眾學習,並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趙瑞峰也坦言,網絡克服了報紙的版面限制,降低了信息傳播的門檻,使信息得到爆炸式的增長。然而正是這樣的增長速度使得信息良莠難辨,低俗虛假信息泛濫,極大地影響了科普工作的效果。

趙瑞峰還提到了在網絡上開展科普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規監管。由於網絡上信息流通量大,審核能力有限,網絡侵權抄襲現象難以遏制,使得版權的維護變得舉步維艱。

同時,李寶聚也談起了他在科普直播中碰到的難題:「互聯網行業採用人工+AI算法機械人的方式進行審核,由於人工審核工作中具有較強主觀性,在內容審核中依舊存在無法完全保證審核精準性與客觀性的情況,限制了一些行業短視頻發展。

多方合力構建科普新格局

新時代科普工作通過普及科學知識、提升科技素質、培育創新人才等途徑,對於推動全民科學素養提升和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是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因此,我們必須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全面推進科學普及工作,構建現代化『大科普』新格局。」周源表示。

「應着力提升科普作品的創作水平,廣泛動員各領域的優質創作力量,圍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等核心要素,開展高質量的科普創作工作,並運用新技術、新手段來豐富科普作品的表現形態。」周源建議。

趙瑞峰認為應該不斷激發科技工作者的科普熱情。各類學校和科研機構要強化科普工作責任意識,加強對單位科普工作的考核,強化科研單位的科普義務,支持科研人員開展科普工作,對科研人員開展科普工作創造條件,在對科研人員進行考核中加入科普指標。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種康也建議加強科研人員發揮專業優勢開展科普工作的引導。比如強化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科研人員的科普工作要求,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進一步加強對科普的要求,將科普工作納入到項目考核。

新媒體在科普作品傳播中的作用也需要更加重視。

「要鼓勵互聯網平台企業積極探索科普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將科普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載體。」周源說。

趙瑞峰則建議國家要採取鼓勵和監管並重的措施,既要鼓勵組織和個人利用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又要落實內容審查等主體責任,對非法行為要規範和打擊,引導新媒體科普健康發展。

「互聯網平台也應與國家機關、研究機構、企業等展開合作,共同推動短視頻創作者與行業資源的整合,提高創作者的專業素養。」李寶聚表示。

同時,李寶聚建議建立並優化擇優降限監管機制,平台可以為有資質的專家賬號開通「白名單」,通過平台官方審核獲得「白名單」的賬號擁有更高的權威性和信任度,解決因平台監管讓更多優質的視頻內容製作及傳播受限問題。


原文刊登於2024年3月21日《人民政協報》第7版

記者:王菡娟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MIM工藝中使用氣霧化316L不鏽鋼粉末 - 天天要聞

MIM工藝中使用氣霧化316L不鏽鋼粉末

在金屬注射成型(MIM)領域,氣霧化與水霧化工藝製備的 316L 不鏽鋼粉末因製備原理差異,在粉末特性、工藝適配及終端產品性能上呈現顯著區別。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從材料特性到生產應用的技術優勢可系統性解析如下: 一、粉末物理特性的工程化差異
硬核!用「疼痛」敲響生命警鐘 | 全國應急科普場館巡禮 - 天天要聞

硬核!用「疼痛」敲響生命警鐘 | 全國應急科普場館巡禮

「安全規則不是寫在牆上的標語,而是用血淚換來的生存指南。」在保信安全體感實訓基地的觸電體驗區,記者手握模擬設備,一股刺痛感瞬間從指尖竄至全身——這是10毫安的安全電流,僅為日常觸電事故的百分之一,卻足以讓人終身難忘。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座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興產業園區的沉浸式安全體感實訓基地,親身體...
超3000株!雲南寧洱發現大規模珍稀植物桫欏群落 - 天天要聞

超3000株!雲南寧洱發現大規模珍稀植物桫欏群落

近日,一名科普博主在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意外發現了珍稀植物桫欏群落。經當地林草部門初步調查,該桫欏群落分佈面積達200餘畝,現存植株數量超過3000株。 桫欏,又稱樹蕨,是與恐....
科學家發現新矮行星 - 天天要聞

科學家發現新矮行星

#萬能生活指南#快速導讀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顆位於太陽系邊緣的矮行星2017 OF201,其軌道獨特,繞太陽公轉約需25,000年。該發現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小行星中心確認,並已在預印本服務器arXiv上發佈。
企鵝糞便與雲形成的秘密 - 天天要聞

企鵝糞便與雲形成的秘密

#萬能生活指南#快速導讀科學家在南極意外發現,企鵝的糞便釋放的氨氣竟是形成獨特雲源的關鍵。這項研究顯示,企鵝糞便中的氮分解成氨氣,與海洋微生物釋放的硫氣體反應,產生氣溶膠並形成雲。
天文學家實時觀測星系點亮 - 天天要聞

天文學家實時觀測星系點亮

#我在頭條曬家鄉#快速導讀Zwicky瞬態設施通過廣角相機每晚捕捉數百張圖像,實時監測宇宙事件。2019年12月,系統發出警報,指向位於處女座的普通螺旋星系SDSS1335+0728,其核心在經歷二十年寧靜後意外亮起,可能是由於黑洞吞噬恆星
人類有兩個衰老加速期:44和60歲; 巴拿馬小島驚現跨物種的「兒童拐帶」 | 科技趣評 - 天天要聞

人類有兩個衰老加速期:44和60歲; 巴拿馬小島驚現跨物種的「兒童拐帶」 | 科技趣評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台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滄海遺珠,信手拈來 圖源:pixabay.com01人類有兩個衰老加速期:44和60歲斯坦福大學追蹤了108名志願者,他們每隔幾個月提交血液和糞便樣本以及皮膚、口腔和鼻腔拭子,持續一至近七年。研究人員評估了13.5萬種不同的分子(RNA、蛋白質和代謝物)和微生物。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