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今年水星最後一次「露臉」,去看吧!

2023年12月02日20:59:05 科學 1537

12月4日,水星將迎東大距,這是水星在今年的最後一次大距。天文科普專家表示,屆時如果天氣晴好,當天太陽落山後,感興趣的公眾可藉助雙筒望遠鏡或小型天文望遠鏡找一找出現在西南方低空的水星。

12月4日,今年水星最後一次「露臉」,去看吧! - 天天要聞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介紹,水星並不容易被看到,這是因為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從地球上望去,水星大部分時間都位於太陽附近,幾乎與太陽一起升一起落,因此常常被太陽的光輝所淹沒。只有在水星與太陽之間的角距離達到最大,也就是「大距」的時候,因受到太陽光的影響最小,此時才有可能被我們看到。

12月4日,今年水星最後一次「露臉」,去看吧! - 天天要聞

大距是水星、金星這種地內行星所特有的現象。大距發生前後,也是觀賞地內行星的好時機。

以水星為例,如果水星在太陽的東邊,與太陽之間的角距離達到最大就是東大距,如果它在太陽西邊,與太陽之間的角距離達到最大就是西大距。由於水星的公轉軌道比較扁,每次大距時與太陽之間的角距離都不一樣,會在18度到28度之間變動。

12月4日,今年水星最後一次「露臉」,去看吧! - 天天要聞

發生東大距的時候,水星傍晚會出現在西方低空,被稱為「昏星」;西大距的時候,水星會在黎明時出現在東方低空,被稱為「晨星」。

水星運行速度很快,圍繞太陽運動一周僅需88天,因此,一年當中東大距和西大距會各出現3至4次。

12月4日,今年水星最後一次「露臉」,去看吧! - 天天要聞

「儘管一年當中水星大距的次數不少,但並不是每次都適合觀測,還要看太陽位於地平線上的時候,水星的地平高度有多高。水星地平高度越高,觀測條件就越理想。」楊婧說。

今年水星共有6次大距,其中東大距和西大距各3次。本次大距期間,水星的亮度為-0.4等,日落時地平高度約為11度。

12月4日,今年水星最後一次「露臉」,去看吧! - 天天要聞

觀測水星不限於大距當天。「本次大距後的幾天,水星地平高度變化不大,仍然可以觀測,此後便迅速下落,12月23日下合(即水星在太陽與地球之間)後開始轉為『晨星』,出現在黎明前的東方低空。」楊婧提醒說。

來源 | 新華社

責編 | 陳婉允

編輯:陳婉允

來源:新華社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佈「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佈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