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2023年10月26日11:48:06 科學 1207

中國蟲子捕殺美國鳥?通常來說,蟲子總是要被鳥兒吃的,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批中國蟲子跟着人類漂洋過海去了美國,憑一己之力逆轉食物鏈,將北美當地的小鳥欺負得叫苦不迭。

被捕的小鳥雖然個頭的確很小,但怎麼說也是飛行能力極強的鳥,體型比蟲子大了很多,而蟲子既沒有毒液個頭也不大,再加上鳥類血統應該是對昆蟲有絕對優勢。怎麼一個空軍還讓步兵給拿下了?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在談論這件事之前,先來認識一下本篇的主角,中華大刀螳螂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綠色帶刀俠客

在電影《功夫熊貓》中,一個最不起眼的小東西位列蓋世五俠之中,他的名字叫做快螳螂。巴掌不大的快螳螂,能夠輕鬆甩飛比自己大數倍的主角熊貓阿寶,還能打破木塊和金屬,速度快得驚人。

這隻快螳螂的原型就是中華大刀螳。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在中華的傳統武術中,一招變三招,招式連環,叫人防不勝防的螳螂拳廣為流傳,其靈感也來自於螳螂。

可見這些在草叢中神出鬼沒的小東西,天生就是一個戰鬥的俠客,刀不離身,所到之處儘是江湖。

大刀」是它們的兩根前肢,上面有一排堅硬的鋸齒,末端有鉤子,捕食用來穩穩鉤住獵物。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大刀螳的體型相對於其他螳螂來說更大一些,具體的體型多大還得按地區來區分,一般沿海地區較大,內陸地區較小。雌蟲大概的體長6到12厘米,挺着一個大肚子。雄蟲相對雌蟲較小,長6到9厘米。

也有人養出了只有5厘米的迷你大刀螳,算是獨有的小不點。

大刀螳長着一個三角形的腦袋。三角形靠後腦勺的兩個角上長着大大的眼睛。前胸細長堅硬,胸結上存在背板,前端兩側有明顯的細齒排列,後端齒列不明顯。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翅膀分為前翅後翅,前翅為革質,末端有明顯的褐色翅脈。後翅比前翅稍長向後伸出,深淺不等的黑色斑點分佈其間。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大刀螳的腿一共有三對,均為細長,除前面的一對大刀外,後面的的兩對像根綠色分節的棍子,末端一個小爪子用來抓地攀爬。

若蟲與成蟲相似,只是沒翅膀。每年的八月上中旬若蟲開始羽化為成蟲,中下旬是羽化的盛期。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成蟲羽化後經過大約半個月後進行交尾,每次交尾時間長達三四個小時。大刀螳無論雌雄一生都可以交尾很多次,當然,前提是雄性在交尾時腦袋不要被雌性咬掉。

交尾後的1到33天里,雌性大刀螳開始產卵,它們會先用自己的尾須來探索,找到合適的產卵場地後,四肢抓住附着物固定身子,然後分泌一層粘膠,將卵產在粘膠上。

一隻雌蟲可以產1到2個卵鞘,平均每個卵鞘中含卵數225粒。經過一個冬天,次年的5月下旬,這些卵開始孵化,大約孵化6到16小時後,若蟲出鞘。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若蟲出鞘的時候,肚子上還帶着一根細絲,將蟲體懸掛着垂下,幾分鐘後,這些來到新世界的小生命舒展一下四肢後,開始四處爬動,化身乾飯人。

若是不幸出生在饑荒的時候,1齡若蟲沒有食物在第四天就開始死亡,七八天的時候是死亡高峰期。

2齡若蟲學會從同伴身上索取食物,開始了種族間的自相殘殺。不光若蟲,面對食物缺乏時,一些雌螳螂吃掉自己的丈夫屢見不鮮。在交尾時雄螳螂的腦袋被咬掉,仍能夠繼續受精。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當然也有一些聰明的雄螳螂為避免被吃,選擇悄悄播種,然後迅速逃跑。

5齡的若蟲活動敏捷,喜歡棲息在雜草灌木上,隨着齡期的增長,它們開始大量轉移到樹上。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中華大刀螳喜蔭怕熱,夏天躲在濃密的樹葉或雜草間,早晚氣溫低時出來捕獵。到了秋季氣溫真正降低,它們又喜歡在向陽的樹葉上棲息。

中華大刀螳的捕食期長達四五個月,期間大量捕捉松毛蟲、楊扇舟蛾、楊毒蛾、槐尺蛾、槐羽舟蛾、榆毒蛾等大量農林果樹害蟲,對減少病蟲害起到巨大作用。可謂真正的俠客。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走出國門的大刀螳

大刀螳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是我國分佈最為廣泛的一種螳螂。除了我國,日本、越南、美國等均有分佈。

那些在北美泛濫的中華大刀螳,原先是附着在苗木上的幾個蟲卵,國外向我國進口這些苗木的時候,海關疏於檢查,以至於這些蟲卵成功偷渡出國。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在中國的時候,還在是卵鞘的大刀螳要被中華螳小蜂寄生,被寄生的卵鞘中有12%到26%的卵要被毀。另外一種寄生生物皮蠹對卵的毀壞佔14%。除了寄生蟲,個別的鳥也會吃偷吃卵鞘內的卵。

即便是熬過了卵時期,出鞘的幼齡若蟲還時常收到螞蟻、蜘蛛的傷害,好不容易到了老齡,還有被白僵菌寄生的風險。

偷渡到遠洋之外的土地上後,這些原本的天敵不復存在。當地的原住螳螂體型比它們小得多,直接充當免費的食物。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好吃好在,沒天敵傷害,這樣的好地方,自然要讓更多的子孫享福。於是大刀螳們一加把勁,種群數量增大,便在北美泛濫起來。

吃一些小昆蟲已經滿足不了它們,它們發現這裡有一種體型特別小的蜂鳥,得整一隻來嘗嘗鮮。

可蜂鳥長時間在天上,大刀螳雖然也有翅膀,但飛行能力不強,不適合空戰。它們想到了另外一個好辦法。

大刀螳發現這些蜂鳥時常會到一些懸掛着的容器上喝水(當地愛鳥人士專門為蜂鳥準備的取水器),這個時候的蜂鳥是最享受,也是最放鬆的時候。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聰明的大刀螳便看準了這種機會,提前爬到取水器上,依靠天然的保護色隱藏起來。等蜂鳥喝水的時候,迅速地將布滿尖刺的「大刀」揮出。

大刀螳的反應速度比蜂鳥快得多,蜂鳥根本沒有躲閃的機會,被大刀螳前肢末端的鉤子穩穩地抓住。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被抓住的蜂鳥還試圖反抗,大刀螳立刻向它的要害咬去。大刀螳的牙齒咬合能力很強,堅硬的甲蟲在它的嘴裏面嗑得嘎嘣脆,甚至是蜥蜴的厚皮也能輕鬆咬穿。更別說小小蜂鳥。

除了那引以為傲的大刀和堅硬的牙齒,它們還有一個強大的東西,就是那雙突出的大眼睛。它們的眼睛是許多小眼睛組成的複眼,能迅速準確判斷獵物的動態,讓獵物無處遁形。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在這三件武器的加持下,蜂鳥很快就敗下陣來,成為大刀螳的口中餐。曾經被鳥族欺凌多年的蟲族,終於在這一刻站起來了。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蜂鳥在自然界扮演着花粉傳播者的角色,大刀螳對蜂鳥的一陣殺戮,導致大量的花粉沒有了傳播媒介,花卉數量大減。

一時間,這些遠赴異國他鄉的大刀螳們,被這些愛鳥人士和護花使者一陣口誅筆伐,列入了外來入侵物種行列。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我國螳螂現狀

大刀螳在國外臭名昭著,但作為消滅各種害蟲的功臣,在我國備受歡迎。

不光大刀螳,螳螂的種類還有很多,比如狹翅大刀螳、廣斧螳螂棕靜螳、薄翅螳螂、刺花螳螂魔花螳螂小提琴螳螂枯葉螳螂金屬螳螂等。

其中廣斧螳螂與中華大刀螳孰強孰弱的爭議不斷。作為出過國、殺過鳥的中華大刀螳,眼界和機敏上,就高出不多。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雖然種類繁多,可我國螳螂數量卻越來越少,以前草叢山間時常見到,現在為何少了?

其中的一個原因是農藥的大量使用,消滅一些害蟲的同時,也將作為益蟲的螳螂消滅掉了。

另外隨着經濟的發展,大量城市化建設佔用了綠地面積,使得螳螂的棲息地減少。即使人們在城市建好後又進行綠化,可綠色回來,那些小生命卻不願回來了。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螳螂的卵稱之為螵蛸,可以用來入葯。認識這種葯的人一多,原本幾十塊一斤,慢慢的漲的幾百塊一斤。

巨大的金錢誘惑下,一場無休止的掠奪開始了。很多沒看過這世界的小螳螂們,被換成一張張鈔票,滿足貪婪的人心。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除了尋螵蛸入葯,一些偽螳螂愛好者還會捕捉一些螳螂飼養。野生的螳螂被禁錮起來,自然很難養活,即便有的螳螂僥倖不死,也不可能繼續繁衍後代。

這些偽螳螂愛好者對螳螂同類相食的習性很是獵奇,於是捕捉大量的螳螂來餵養自家的寶貝螳螂,這樣一來,又有一大批螳螂在人類扭曲的滿足感下,喪生同類之口。

在偽螳螂愛好者的大肆屠殺之下,那些真正的螳螂愛好者,靠着放生或人工繁殖挽救的些許生命,顯得有些杯水車薪。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這些武藝高強的帶刀客們,憑着一把碧綠彎刀,敢斗蛇抓蜥蜴捕鳥,將蟲族低等的地位拔高了一個層次,可誰能想到,這個英勇的英雄種族,竟然敗給了人類的貪婪與虛榮。

但願人類多自省,草間仍能奏刀歌。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中華神蟲」在美國大殺特殺?連鳥都能捕食,在國內卻已不多見? - 天天要聞


參考文獻:

[1]中國大刀螳螂到底有多猛?在國外捕殺蜂鳥,險些讓百花滅絕

[2]螳螂,昆蟲界戰鬥力爆表的刀客,卻終難敵人性的貪婪

[3]百科:大刀螂

[4]淺談中國螳螂目前的窘境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聞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據外媒 Neowin 今日報道,美國杜克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會讓同事和經理認為你的能力不足。這項研究題為《使用 AI 工具會遭遇社交評價懲罰》,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鏈接:點此前往)。研究通過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們可以精確地改寫生命的藍圖,糾正那些導致遺傳疾病的微小錯誤,或者巧妙地調控基因的表達,讓細胞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這不是遙遠的幻想,而是基因編輯技術正在開啟的未來。長期以來,CRISPR-Cas9系統一直是這場革命中最閃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確的分子剪刀,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強...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 天天要聞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現代餐飲業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觸材料作為直接接觸食物的器具,其材質安全性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根據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所有可能與食品接觸的材料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測,以確保不會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 天天要聞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發佈博文,報道稱天文學家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隱藏在 6 億光年之外的「太空鯊魚」,一個隱秘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 100 萬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該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質量黑洞那樣位於星系中心,而是遊盪在星系內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恆星...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 天天要聞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研發人員在實驗室研發產品。文丨羅嘉文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人才既是創新的發起者,也是技術應用的實踐者,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主體。
從科幻走向現實 今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 天天要聞

從科幻走向現實 今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腦機接口技術,作為「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重點發展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被形象地譽為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來,隨着人工智能、神經生物學、傳感器等技術提升,「腦機接口」這項聽起來很科幻的技術,正逐步走進我
鋰電池隔膜薄型化對塗布技術的挑戰 - 天天要聞

鋰電池隔膜薄型化對塗布技術的挑戰

當前,鋰電隔膜行業正面臨著技術同質化加劇、產能結構性過剩、價格惡性競爭及產業顛覆性變革的嚴峻複雜形勢。塗覆材料的多元化和塗布工藝的優化創新正在加速推進隔膜產品的迭代升級。為滿足更多應用場景和高能量密度要求的需要,隔膜薄型化漸成趨勢。
「每一次升空都是戰鬥啟航!」 - 天天要聞

「每一次升空都是戰鬥啟航!」

作者 | 傅金泉、常永健、傅琳、羅陳建 等近日,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部開展高強度、跨晝夜實戰化訓練,錘鍊部隊全時域作戰能力。晨光熹微,停機坪上一架架戰機整齊列陣、蓄勢待發。「準備完畢,請示起飛!」隨着塔台指揮員發出指令,數架戰機接續起飛,奔赴目標空域。槳葉飛旋,戰機轟鳴,道道航跡劃破天幕。任務艙內,戰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