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帶頭,黑洞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2023年10月03日10:41:10 科學 1813

自然界的奧秘再次向我們揭開了一層面紗。在中國科學家的領導下,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於北京時間9月27日發表了一篇黑洞研究成果論文,這一發現為杜宇黑洞自旋提供了更有力的觀測證據。


中國科學家帶頭,黑洞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 天天要聞


通過分析來自全球45個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收集的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網2000年至2022年的觀測數據,他們驚人地發現M87星系中心黑洞的噴流呈現出周期性的擺動,大約每11年擺動一次,振幅約為10度。這一發現緊密聯繫了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狀態與噴流的動力學,為黑洞自旋提供了有力的觀測證據。


中國科學家帶頭,黑洞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 天天要聞


黑洞一直以來都是宇宙中最神秘且破壞性最大的存在之一。它們擁有巨大的引力,吸積大量物質,同時將部分物質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噴射出去,但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盤和噴流之間的能量傳輸機制一直是一個困擾科學家的難題。


中國科學家帶頭,黑洞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 天天要聞


根據現有理論,黑洞的角動量是能量的源泉之一,其中之一的理論是,如果黑洞旋轉並且附近存在磁場,它會切割磁力線併產生電場,加速周圍的電離物質,然後噴射出高能量的物質。然而,黑洞的自旋一直難以測量,甚至是否旋轉都沒有直接的觀測證據。

M87星系是一個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的近鄰星系,其中心有一個質量比太陽大65億倍的超大質量黑洞。科學家首次在1918年光學波段觀測到了M87星系中的噴流,這是人類觀測到的第一個宇宙噴流。這些特性使M87成為了研究黑洞和噴流關係的理想目標。

通過對過去23年的VLBI觀測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科研團隊發現了M87黑洞噴流的周期性擺動。他們認為,這一現象可能與吸積盤的動力學性質有關,吸積盤中的物質具有一定的角動量,會繞着黑洞形成吸積盤,但其角動量可能受到多種隨機因素的影響,與黑洞自旋軸存在夾角。黑洞的強大引力會影響周圍時空,導致附近物體沿着黑洞的旋轉方向產生拖曳效應,進而影響吸積盤和噴流的周期性運動。

這項研究成果的出現為黑洞自旋理論提供了重要的觀測證據,也為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超大質量黑洞的性質提供了關鍵線索。

這一研究中使用了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天馬望遠鏡和新疆天文台南山射電望遠鏡在內的全球超過20個射電望遠鏡,通過VLBI技術聯合觀測,提高了觀測的精度和角分辨率。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正在建設一台40米射電望遠鏡,有望進一步提高觀測效果。

這一重大科研成果凝聚了全球科研力量,融合了射電天文學與計算科學的深度,也展示了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在天文研究中的巨大潛力。宇宙的奧秘將繼續引領我們前行。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 天天要聞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聚焦前沿科學、產業趨勢與政策創新,邀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裏,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着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着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 天天要聞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引言人類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讓我們在清晨糾結於吃什麼早餐,也能驅動我們去攻克癌症、探索遙遠的星辰。我們能從寥寥數次的演示中學會舞步,能進行複雜的因果推理,還能被無盡的好奇心驅使去創造藝術和科學的奇蹟。這種舉重若輕、觸類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義了我們之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