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上杭8月11日電 (徐朝斌)福建師範大學「通量—大氣—遙感觀測平台」8月10日在福建省上杭縣揭牌運行,這是全球首個雙塔移動觀測平台,將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研究地球物質能量循環及全球氣候變化提供重要支撐。

8月10日,福建師範大學「通量—大氣—遙感觀測平台」在福建省上杭縣揭牌運行。福建師範大學供圖
揭牌儀式上,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陳鏡明介紹了觀測平台基本的建設情況。陳鏡明表示,本研究是針對目前單通量塔無法適用於複雜山地地形的關鍵科學難題,首創設計移動觀測方式。本項目在跨越山谷的兩座山峰建設觀測塔,並在雙塔之間架設索道,移動小車攜帶觀測設備在索道上自行移動,實現24小時無間斷數據採集。
據其介紹,通過該移動觀測的方式嘗試解決複雜山地條件下的通量觀測偏差問題,以期實現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碳水通量及能量循環的準確觀測,從而提高我國森林碳匯估算的準確度。此外,開展臭氧、揮發性有機物等大氣化學成分通量觀測,並聯合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探測和地面原位觀測數據,耦合生態系統模型,定量反演森林碳匯的時空分佈,並預測其在氣候變化背景下的響應和變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決策和自然資源管理提供科學支撐。
福建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潘玉騰表示,長期以來,福建師範大學立足濕潤亞熱帶的區域特色,集成高層次人才、高標準平台、高水平科研等資源要素,強化學科交叉融合,深化校地合作,創新打造了全球首創的「通量—大氣—遙感觀測平台」。該校將持續強化野外觀測平台建設,攜手國內外志同道合者,協同創新、共謀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當天下午,福建師範大學組織召開了首屆山地通量觀測研討會和院士專家沙龍。在研討會上,項目組成員重點介紹了觀測平台的雙塔觀測系統和方法,與會專家就中國各地通量觀測進行了分享與交流,並圍繞通量觀測和分析、大氣和遙感觀測兩個研究主題進行深入討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