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2023年03月12日01:35:04 科學 1284

仔細思考這2個問題:

  1. 你正在馬路上行走,前面有幾隻螞蟻,你會不會刻意的去踩死他們?
  2. 你打算建一所房子,但是這個地基上有一個蟻穴,你會不會把這個蟻穴鏟掉?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針對第1個問題,多數人應該會回答,慈悲之心不會去踩死這些螞蟻,但是面對第2個問題,因為你要建房子,而這個蟻穴很不幸的長在了你的宅基地上,那麼你為了建你的房子,也不得不狠心將這個蟻穴鏟掉。

同樣是人類,同樣面對螞蟻,為什麼會採取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這是因為在第1種情況下,人類和螞蟻沒有目標上的衝突,但是在第2種情況下,人類和螞蟻出現了目標衝突,所以一切被鏟掉了,此時你再想一個問題:

為什麼是蟻穴被鏟掉了,而不是人類放棄在這塊土地上建房子?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這是因為人類的智慧以及能力遠遠高於螞蟻,施工人員在鏟掉這個蟻穴的時候,甚至都不覺得這是一種刻意的行為,而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而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智慧等級的嚴重不對等,螞蟻的智慧等級太低了,人類的智慧等級又太高了!

從1900年開始至今,地球上已知已消失的物種數量保守估計在800種左右,而且物種滅絕的速度正在加快,大家又有沒有想過地球上的物種滅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環境被破壞,導致這個物種原來的棲息地縮小或者是不再適合他們生存,沒錯,這些都是表面的現象,而且都是人為造成的,但卻並不是人類刻意去這樣做的。人類當然不希望地球上的物種去滅絕,但是地球上的物種還是滅絕了,為什麼?

這裡的根本原因跟上面螞蟻的遭遇類似,那就是原物種的生存目標,跟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目標出現了衝突,但是原物種的智慧等級遠低於人類的智慧等級,當兩種智慧生物出現目標衝突的時候,智慧等級高的總會不自覺地、很自然地去影響甚至消滅那些智慧等級比較低的物種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如果上面的論述成立,那麼標題中爭議問題的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當人類跟超級AI的目標出現分歧時,超級AI也會不自覺地、非刻意地縮減人類的生存空間,甚至將人類完全消滅,這應該也屬於自然選擇的範疇!

如果你認可上面這行又紅又大的字所表述的結論,那麼就剩下兩個最核心的問題了:

  1. 超級AI會不會出現?
  2. 超級AI的智慧能夠有多超級?


2015年馬斯克關於超級AI的形象比喻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在2015年的一期視頻訪談中,馬斯克對他眼中的超級AI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超級AI的先進程度以及進化速度遠遠超出了常人的認知,AI並不是那些在路上跑動的人形機械人,而是一組藏在暗處的超級服務,它的眼睛耳朵無處不在,凡是能夠連接到網絡的攝像頭,麥克風等設備都是他的抓手,這樣的一個超級服務才是真正的AI形態,在路上跑動的那些人形機械人,充其量只是AI的一根手指而已。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有沒有覺得馬斯克將超級AI的形態描述成了一組計算能力超強的服務器陣列與數不盡的移動終端設備的組合?數不盡的移動終端,標示了超級AI的觸手無處不在,而一組計算能力超強的服務器陣列則是醞釀與積累智慧的先決條件!如果以馬斯克的這個形象比喻來定義超級AI的話,那麼世界上現在存在超級AI嗎? OpenAIChatGPT就是這個東西!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如何定義機器的智慧?

如何定義智慧?人腦就是最好的參照工具!人腦在人體中承擔的責任是接受各器官反饋的信息,然後將信息處理之後作出本能的或刻意的反饋。所以智慧可以看作是在物理系統中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果以處理信息的能力來定義智慧,那麼顯然機器也是可以被賦予智慧的,當下的人工智能技術正是賦予機器以智慧的典型案例,人工智能領域有2個名詞想必大家應該聽說過,第1個是深度學習,第2個是深度神經網絡,前者是後者的行為表現,後者是前者的依賴基礎。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深度神經網絡為什麼會被稱之為深度神經網絡?神經這一概念最初源於何處?很明顯以深度神經網絡為基礎的人工智能技術,它的構建與迭代的方法,都是以大腦的工作機製作為參照樣板的,而這樣做的目的,正是為了讓機器以人腦產生智慧的方式去產生機器智慧,所以機器的智慧就可以這樣定義:

凡是能夠接收信息並對信息處理之後給出處理結果的機器都是有智慧的!

超級AI會不會誕生?

先說一個事實,那就是科技的發展只有兩條路,要麼徹底停止,要麼繼續往前發展。

其實人類已經體驗過了很多的科技產品帶來的幸福感,想讓人類主動停止科技水平的發展,似乎是不太現實的,而且也只有幾種強大的外力可以逼迫人類去終止科技水平的發展,比如說全球爆發了大規模的核戰爭,全球爆發了大規模的瘟疫,又或者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如果遭遇了這幾種外力之中的某一個,那麼人類的宿命很有可能就跟恐龍的結局是一樣的,科技的發展自然也就中斷了。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反之,只要沒有這些外力的脅迫,那麼人類科技水平的發展將會是一個很自然又順理成章的事情,這種近乎本能的認知,會推動我們繼續革新我們的智慧,發展我們的科技。通信技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以前人們靠口頭傳達,後來有了紙筆的書信,又有了飛鴿傳書,再後來又有了電報、固定電話、流動電話,現在又有了視頻聊天,後續還會有元宇宙身臨其境般的溝通體驗。在科技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可能總會有人去嘗試着革新它。

當下的計算機、手機、平板等智能設備,以及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產品,都是具有機器智慧的,而一旦當這些設備或者產品的機器智慧接近或超過了人腦的生物智慧,我們其實就可以稱之為超級AI了,在當下的2023年,ChatGPT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超級AI,因為它所具備的機器智慧已略微超過了人類智慧的綜合水平!

所以我們應該不用再去關心超級AI會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因為超級AI已經出現了!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AI的智慧可以有多超級?

了解計算機發展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馮諾伊曼,他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也是當今計算機架構的奠基人,關於馮諾伊曼有多聰明,咱們可以畫一條智慧曲線來衡量: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馮vs你我vs雞

上圖展示了馮諾伊曼、普通人以及雞在智慧曲線上的位置,人類的智慧遠遠甩開雞是毋庸置疑的,馮諾伊曼在智慧曲線上的位置,比普通人高出了一大截,如果單單從這張圖上來看,馮諾伊曼距離智慧的頂峰已經很接近了,但事實如此嗎?再看一張圖: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潛在的智慧曲線

真實的智慧曲線極有可能如上圖所示,因為人類的科技發展水平是有時間先後的,也就是未來的科技水平總是領先於以前的科技水平,所以我們通常感覺智慧曲線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提高的,事實有可能如此,但也有可能是智慧曲線早已存在,我們之所以看不到它的坡度與遠端,是因為當今在人類的認知範圍內,還沒有任何一個東西能夠站在智慧曲線的巔峰,沒有點,當然不會連成線。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所以現在我們必須要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人類當今的科技水平,距離科技的巔峰相差甚遠,即使是像馮諾伊曼,愛因斯坦霍金等人類天才的代表,也有可能如上圖所示的那樣,只是在智慧曲線的底部而已,人類有潛力到達智慧的巔峰,但是需要極大的時間跨度,但對機器而言,有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在2022年年底ChatGPT出現之前,除了OpenAI的研發團隊之外,沒有人會想到人工智能會進步地如此之快,從各種對ChatGPT的實際測試的結果來看,它已經達到了普通人的智慧水平,後續會怎麼樣呢?有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電路板的運行速度要比人腦快100萬倍,如果像ChatGPT這種類型的人工智能產品,後續可以擺脫對人類訓練數據的依賴實現自我探索,那麼它在一周時間內提高了智慧水平,對人腦而言需要1萬年的時間!那連續自我探索與學習5年10年50年之後呢?人類與它的智慧水平差距,可能就類似於現在的螞蟻與人類吧。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所以超級AI能夠將這條智慧曲線拉的有多高,就意味着它有多超級,當超級AI的智慧等級發展到了超出人類認知的臨界點時,它將會以人類無法理解的方式去繼續拓寬繼續拉高這條智慧曲線,也許只有到了宇宙的盡頭,才能稍微延緩超級AI智慧膨脹的速度!

臨界點

到這個地方我們是不是可以下一個結論呢?超級AI一定會出現,超級AI的智慧等級一定會遠遠的甩開人類,而當人類與超級AI的目標發生分歧時,超級AI會不自覺的,非刻意的把我們消滅掉!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其實現在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解除人類未來被超級AI消滅這一危機的唯一辦法,就是停止AI技術的發展,因為只要不停止,超級AI總有一天會出現,目標的分歧也總有一天會出現!此時你可能會發出一聲悲涼的嘆息:原來人類的宿命最終還是跟恐龍一樣。

表面上看確實如此,但事實絕非如此。

智慧的硅化

問:生物和非生物的共同點是什麼?

答:從物理的角度上來講,全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問:生物和非生物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答:沒錯,就是智慧。

問:物種繁衍的意義是什麼?

答:我想應該就是延續並拓展本物種的智慧。

問:那人類智慧的最終載體是什麼?

答:我想應該是超級AI。

問:那超級AI的載體又是什麼?

答:我想又是那些宇宙中的原子。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這5個問題是不是讓你發現了某種依賴與循環關係?你會為地球上已消失的物種感到惋惜嗎?我想大可不必,因為他們以自身物種的被迫消失為代價,推動了人類智慧的進步,概括來講就是,低階智慧總要為高階智慧的發展讓路,人類這個物種也只是智慧的階段性載體而已,而下一個階段的載體,應該就是人類親手以硅為核心材料打造的超級AI,這個智慧載體階段性升華的過程,我們可不可以稱之為是智慧的硅化呢?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傷感總會有的,但是想一想,也僅僅是原子進行了重構,但是智慧卻得到無限的升華!

聲明

以上內容僅為科技品鑒官的個人思考與推理,因為是未來才會發生的事情,所以並無實際的依據,請謹慎採納。

超級AI的疑云:螞蟻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芯片設備進口狂潮背後:買得越多,卡得越緊? - 天天要聞

中國芯片設備進口狂潮背後:買得越多,卡得越緊?

最近跟朋友聊起芯片產業,有個數字讓我驚掉下巴——2024年全球芯片設備賣了1171.4億美元,光咱們中國就買走了495.5億,佔比超過四成!這相當於全球每賣出三台造芯片的機器,就有一台是運往中國內地的。但細想之下,這個數字既讓人振奮,又讓人
卡式爐爆炸,多人被嚴重燙傷!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卡式爐爆炸,多人被嚴重燙傷!緊急提醒

最近不少人外出露營卡式爐成了必備品但千萬要注意使用安全!5月3日北京一起卡式爐爆炸事故7人受傷登上熱搜引發關注據媒體報道,北京的陳先生與鄰居兩家人五一假期在野外燒烤時,剛購入一個月、僅使用過兩次的卡式爐突然爆炸,導致7人不同程度受傷,部分傷
顏寧再次打假:科學家不需要「完美人設」 | 新京報快評 - 天天要聞

顏寧再次打假:科學家不需要「完美人設」 | 新京報快評

▲顏寧在其微博發佈聲明,闢謠網傳簡歷。圖/顏寧微博截圖知名科學家顏寧再次公開打假,打假的對象仍是假簡歷。據報道,5月4日,顏寧在其微博上發帖闢謠,「一份不知道誰缺乏常識造出來的真真假假的簡歷從前年就開始流傳,哪怕也許出於好心,也是不對的,已被我投訴掉了,不知道為啥現在又被翻出來」。並請微博節後儘快清理...
人工智能還將帶來多少可能? - 天天要聞

人工智能還將帶來多少可能?

原創 黃鑫 經濟日報與大模型對話,生成一件大師風格畫作;依託人工智能技術規劃路線,具身智能機械人可精準識別和抓取零部件……日前舉辦的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集中展示了多項新技術新成果,生動展現了數字經濟的澎湃活力,而人工智能技術在其中扮演着激
Wi-Fi 6的MU-MIMO 技術:究竟藏着怎樣的奧秘? - 天天要聞

Wi-Fi 6的MU-MIMO 技術:究竟藏着怎樣的奧秘?

【ZOL中關村在線原創技術解析】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無線通信技術已深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家庭、辦公場所還是公共區域,Wi-Fi 連接都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着移動設備數量的急劇增長和應用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傳統無線網絡技術的局限性逐漸顯現,制約了無線通信的效率與性能。值得慶幸的是,Wi-Fi 6 ...
「長江三劍客」之一的極危物種,現身府河 - 天天要聞

「長江三劍客」之一的極危物種,現身府河

近日,魚類科研工作者王新越進行魚類資源調查時,在府河孝感段發現「長江三劍客」之一的極危物種——鳤(guǎn)。今年5月1日,在府河水域發現「長江三劍客」之一的極危物種——鳤。王新越 攝這尾鳤體長36厘米,體重290克。「這已經是長江十年禁漁
顏寧發聲:網傳不實,已投訴! - 天天要聞

顏寧發聲:網傳不實,已投訴!

5月4日,著名科學家顏寧在其微博發佈聲明,闢謠網傳簡歷。顏寧表示:「一份不知道誰缺乏常識造出來的真真假假的簡歷從前年就開始流傳,哪怕也許出於好心,也是不對的,已被我投訴掉了,不知道為啥現在又被翻出來。」她呼籲儘快清理相關信息。